基于GA-BP模型的临近深基坑桥墩变形预测

2016-12-10 06:27李昂王旭杨姝蒋代军
铁道建筑 2016年11期
关键词:桥墩适应度灰色

李昂,王旭,杨姝,蒋代军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基于GA-BP模型的临近深基坑桥墩变形预测

李昂,王旭,杨姝,蒋代军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基于杭州某近接桥墩深基坑开挖工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样本,分别运用灰色GM(1,1)模型和GA-BP模型对桥墩的水平位移和沉降进行预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灰色GM(1,1)模型要求数据线性程度较高,不适合由近接施工引起的变形预测;GA-BP模型预测临近深基坑既有桥墩的变形,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其预测结果都具有较高的精度,该模型适用性较好。

既有桥墩变形;深基坑;变形预测;GA-BP模型;灰色系统

临近深基坑的既有桥梁桩基受侧向土压力的作用,使其向土体开挖一侧偏移,从而导致桥墩的变形,若变形量过大,则严重威胁桥梁的使用安全。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对桥墩变形预测做了相关研究。杨吉新等[1]以哈大客运专线运粮河特大桥墩台沉降观测为背景,运用灰色系统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来分析沉降量,掌握其变形规律;龚循强等[2]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稳健最小二乘法的自回归模型、自适应过滤法及灰色预测法对高铁桥墩沉降数据进行模拟与预测;刘娜[3]以混沌理论为基础,采用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对桥梁的沉降变形进行预测。但是,对桥墩水平位移的预测还比较少。由于影响桥墩变形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又很难用量化指标准确表达,使其较难用传统的数学方法建立输入输出关系[4]。临近深基坑既有桥墩的变形和基坑施工密切相关,而基坑施工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线性规律不强。BP神经网络具良好的泛化能力、模糊推论能力和非线性的特点[5-6];遗传算法则通过选择更适应新环境的个体,不断进化,从而得到全局最优解。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即GA-BP模型,能够解决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在近接施工变形预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采用GA-BP神经网络预测的方法,对一临近深基坑既有桥墩水平位移及沉降进行预测,通过与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及实测数据对比,得出GABP模型预测结果精度更高,适用性更好。

1 灰色模型

1.1灰色GM(1,1)模型理论

设非负原始序列X(0)

Z(1)为X(1)紧邻均值生成序列,表示为

GM(1,1)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式中:a为发展系数;b为灰色作用量。

故GM(1,1)模型的解为

再经过1次累减处理,则可以得到预测量:

1.2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是1962年由美国Michigan大学Holland教授提出的一种将自然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原理引入优化参数,形成编码串联群体的随机化搜索方法。首先选择适应度函数,再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对个体进行筛选,保留适应度好的个体,淘汰适应度差的个体。因此,新的群体既继承了上一代的信息又优于上一代,反复循环,直至满足条件[7]。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是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避免陷入局部最优[8]。它弥补了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较慢以及出现局部极小值的不足[9],从而建立合理的施工管理评价模型。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计算步骤如下:

1)种群初始化。采用实数编码,将权值、阈值构成1个实数串,随机产生N个个体,构成1个群体。

2)将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的预测输出和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绝对值作为个体适应度。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fi

式中:F为神经网络的适应度;n为网络输出节点数; yi为神经网络第i个节点的期望输出;Oi为第i个节点的预测输出;k为系数[10]。

3)选择优良的个体,使其有机会作为父代进行下一代繁衍,保证种群的多样性。每个个体选择的概率pi为

4)以概率pc对染色体间进行交叉操作得到新的个体

式中:fmax为种群中适应度最大的染色体;fm为某一染色体的适应度值;favg为群体的平均适应度值。

5)在种群中随机选择个体以概率pm进行变异,改变基因中某个数据的值,使其适应度值提高,开拓问题解的新空间。

6)若找到满意的个体或达到迭代次数则算法结束,否则返回步骤2)重新计算。

遗传算法将得到的最优值分解为初始权值和阈值赋给BP神经网络。

2 工程实例与预测数据分析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场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场地区域构造稳定,未发现活动构造等影响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因素,除中部有淤泥质土分布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层较均匀,稳定性较好。新建建筑物基坑呈长方形,东西向长70 m,南北向宽30 m,开挖深度达9 m,紧邻既有桥梁12#桥墩,高8.5 m,既有桥梁为萧山一公路高架桥。

2.2桥墩变形测量与数据分析

在观测之前,布设桥墩变形监测控制网,在施工扰动范围外浇筑2个观测墩作为工作基点,2个工作基点能够互相通视、互相校核坐标位置。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在观测墩上安装强制对中基座,消除仪器对中误差。在桥墩正面按倒直角三角形固定3个微型棱镜作为水平位移观测点(记为H1,H2,H3),观测仪器为莱卡TS-15型全站仪;桥墩2个侧面各布设1个沉降观测点(记为V1,V2),观测仪器为莱卡DNA03型高精度水准仪。桥墩变形观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桥墩变形观测点布置

2015年10月1日进行了初读数测量,基坑开挖从10月2日起,桥墩变形监测频率为每日1次,桥墩水平位移量取3个测点的平均值,记为H;桥墩沉降量取2个测点的平均值,记为V。桥墩水平位移、沉降累计变化量见表1。由于监测前期基坑处于开挖阶段,桥墩变形速率波动较大,中期趋于稳定,因此本文选取第21~30 d的数据,分别利用灰色模型和GA-BP模型对后10 d桥墩变形量进行预测,并分析2种方法的预测结果。

2.3灰色模型预测

利用表1中数据建立GM(1,1)模型,得到水平位移H的时间响应式:x(1)(t)=64.84e0.04t-62.50,其中,a=-0.04,b=2.50。沉降量V的时间响应式:x(1)(t)=41.94e0.05t-40.20,其中a=-0.05,b=2.01。预测结果见表2、表3。

表1 桥墩水平位移、沉降累计变化量

表2 GM(1,1)模型对桥墩水平位移预测结果

表3 GM(1,1)模型对桥墩沉降预测结果

2.4GA-BP模型预测

2.4.1选取GA-BP模型训练样本

本文采用桥墩水平位移和沉降的实际监测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量。对桥墩变形进行监测时,应停止大型机械作业,避免打桩等因素对观测仪器的扰动,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从而能够较好地反映其变形规律。

2.4.2建立GA-BP模型

利用Matlab7.0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未来的桥墩水平位移和沉降进行预测。首先寻找全局最优解,即合适的初始权值和阈值,然后对遗传算法搜索到的最优解进行训练。以30组实测数据作为样本,前20组用来训练BP神经网络,后10组用来验证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参数设置:初始种群M=20,交叉概率pc=0.2,变异概率pm=0.1,迭代次数为50。BP神经网络中构建网络函数为newff,输入层节点n=9,输出层节点m=3,隐含层节点l=9。隐含层节点由l=确定,式中:r为1~10的常数。经过多次训练误差结果对比,r取5时结果误差最小。预测结果见表4、表5。

表4 GA-BP模型对桥墩水平位移预测结果

表5 GA-BP模型对桥墩沉降预测误差

通过对比灰色GM(1,1)模型和GA-BP模型预测结果可知,GA-BP模型预测精度高于灰色GM(1,1)模型。GM(1,1)模型要求数据呈指数分布,比较适合作短期预测[11],但中长期预测误差较大。由于临近基坑既有桥墩变形受外界环境影响大,数据的线性规律不强,且基坑开挖完成前期,桥墩变形较剧烈,而后期趋于平缓,故灰色GM(1,1)模型不适合预测临近基坑既有桥墩的变形。由表4、表5可知,GA-BP模型对原始样本后10 d的短期预测误差较小。为了研究GA-BP模型对临近基坑既有桥墩变形的中长期预测精度,对41~80 d进行预测并与实测数据作对比,见图2。可知,GA-BP模型在中长期预测方面误差并没有明显增大,最大绝对误差为0.12 mm,最大相对误差为2.4%,对既有桥墩变形的中长期预测精度也比较高。

图2 桥墩位移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

3 结论

1)灰色GM(1,1)模型要求数据线性程度较高,不适合由近接施工引起的变形预测。

2)用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即GA-BP模型对临近深基坑的既有桥墩变形进行预测,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预测结果都具有较高的精度。

3)GA-BP模型使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2种算法实现优势互补,在近接施工变形预测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1]杨吉新,朱伟伟,丁兰.哈大客运专线桥梁墩台沉降观测与预测[J].铁道工程学报,2010(7):42-47.

[2]龚循强,熊小容,周秀芳.高铁桥墩沉降预测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4(4):48-50.

[3]刘娜.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桥梁变形预测分析[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1.

[4]JAMALI A,GHAMATI M,AHMADI B,et al.Probability of Failure for Uncertain Control Systems Using Neural Networks and Multi-objective Uniform-diversity Genetic Algorithms[J].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3,26 (2):714-723.

[5]李彦杰,薛亚东,岳磊,等.基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的深基坑变形预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11(增2):141-149.

[6]曾晖,胡俊,鲍俊安.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基坑围护结构变形预测方法[J].铁道建筑,2011(1):70-73.

[7]王小川,史峰,郁磊.MATLAB神经网络43个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3.

[8]YANG Y,WANG G,YANG Y.Parameters Optim ization of Polygonal Fuzzy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GA-BP Hybrid Algorith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2014,5(5):815-822.

[9]袁朋伟,宋守信,董晓庆.基于灰色神经网络优化组合模型的火灾预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 (3):119-124.

[10]唐军,黄筱调,方成刚.基于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花盘结构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7):27-29.

[11]安永娥,鲍学英,王起才.基于无偏灰色Verhulst模型的铁路货运量预测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13 (1):181-186.

(责任审编 郑冰)

Prediction of Deformation of Bridge Pier Nearby Deep Foundation Pit Based on GA-BP(Genetic A lgorithm-Back Propagation)M odel

LI Ang,WANG Xu,YANG Shu,JIANG Daiju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China)

Based on a certain excavation engineering of deep foundation pit nearby the bridge pier,the actual monitoring data were taken as a sample,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settlement of the bridge pier were predicted by the grey GM(1,1)model and GA-BP model respectively,and com pared with the actual monitoring dat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ey GM(1,1)model requires a high degree of linearity of the data,which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deformation prediction caused by close-connected construction.The prediction by GA-BP model of the deformation of existing bridge pier nearby a deep foundation pit,no matter to the short or medium and long term,has a higher accuracy and stronger applicability.

Existing bridge pier deformation;Deep foundation pit;Deformation prediction;GA-BP model;Grey system

U446

A

10.3969/j.issn.1003-1995.2016.11.22

1003-1995(2016)11-0084-04

2016-06-07;

2016-09-08

中国中铁重点课题(302566);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139);多年冻土地基桩土界面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51268033)

李昂(1990—),男,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桥墩适应度灰色
改进的自适应复制、交叉和突变遗传算法
桥墩加固方案分析研究
浅灰色的小猪
基于ABAQUS自复位桥墩与现浇桥墩性能对比
一种基于改进适应度的多机器人协作策略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感觉
基于空调导风板成型工艺的Kriging模型适应度研究
低周反复荷载下高速铁路桥墩损伤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