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会
常州亚邦苯罐区火灾事故处置浅析
姚立会
近年来,危化品储区事故频发,给社会、经济、环境、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危害。本文通过回顾常州亚邦苯罐区火灾事故的处置过程,对事故处置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危化品事故处置关键环节的对策。
危化品处置 消防 部门联动 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生产在工业和居民日常生活中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化工企业得到持续发展,化学品产量大幅度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化工石化行业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污染也呈抬头趋势。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产生的潜在危险性,事故发生后的连续性、扩张性、灾难性,不仅会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引发社会恐慌。面对日趋复杂繁重的危化品事故抢险救援,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公安消防部队有必要分析其处置对策,研究其处置中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消防部队的救援功能。
2006年8月23日8时15分,常州市武进区牛塘镇江苏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蒽醌车间苯罐区发生火灾,9个罐近80余吨苯泄漏燃烧。
2.1 事故罐区地理位置及水域情况
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牛塘镇,紧靠武宜运河,距滆湖5公里、太湖20公里。长江水经武宜运河流入滆湖,再通过滆太河流入太湖,最后太湖水由东面出口,经黄浦江、吴淞江、浏河分泄入长江。如图1所示。
图1 事故厂区地理位置图
2.2 事故罐区及周边情况
该公司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主要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基体树脂,使用的原料为苯、苯酐、三氯化铝和硫酸等。着火罐区位于公司厂区东部,共有1、2、3、4、5号,5个直径2米,长5.4米,储量20吨的卧式罐,以及6、7、8、9号,4个直径0.8米,高3.5米,储量5吨的立式罐,罐与罐间距2米,火灾当天共储存苯约80余吨。
距着火罐区南侧约15米处有3只立式苯罐和1个苯槽近60余吨苯液;距着火罐区北侧约10米处有2只立式苯罐、16米处有5只卧式苯罐近250余吨苯液、20米处有近6吨DMF溶剂和邻二氯苯;距着火罐区西侧约5米处为蒽醌车间、25米处有100余桶三氯化铝;距着火罐区东侧一墙之隔(10米)为武宜运河。
2.3 事故危化品理化性质
图2 事故初期力量部署图
苯,有机化合物,沸点为80.1℃,熔点为5.5℃,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苯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一般为1.2%-8%,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苯不溶于水,其蒸气比空气重,约为空气的2.7倍,其往往漂浮于地表及下水道、沟渠、厂房死角等处,有潜在的爆炸危险。苯属中等毒类,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大量吸入能造成中枢麻痹而死亡。
2.4 水源情况
该单位设有消防泵房,有消防泵3台,泵流量为500m3/h,扬程为100米。消防管网为环状,单位共有室外消火栓15只。距着火罐区西北侧约400米处有1个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距着火罐区南侧约200米处有1个20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距着火罐区东北侧约150米处有1个消防用水码头。
2.5 气象情况
当日天气晴,偏东风,风力3~4级,风速3.8米/秒,气温25℃~32℃,湿度30%。
3.1 力量调集、警戒疏散、初步控制
2006年8月23日8时30分,常州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迅速调集45辆消防车、200余名官兵和当日值班指挥长赶赴现场。8时40分左右,首批力量湾里中队、特勤中队、外环路中队、常戚路中队相继到场。采取措施如下:(1)、现场侦检;(2)、警戒、疏散人员;(3)、火情侦察;(4)、开启相邻罐的喷淋系统;(5)、在着火罐北侧和西北侧设置阵地实施冷却。8时47分,成立火场指挥部。要求后勤部门做好装备、药剂的供给保障。命令到场的泰山路中队在着火罐的西北侧出1支、东北 侧出2支、南侧出2支泡沫枪。初期力量部署如图2所示。
3.2 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防止污染
9时15分,常州市政府领导带领公安、武警、安监、交通、环保、卫生、航道管理等联动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相继到场,随即成立火场总指挥部。对厂区外围1000米范围设置警戒,实施交通管制,疏散周围群众。环保部门对周边水域实施监测,确定16个水质监测端面,每小时对大气流动监测一次。航道部门清理武宜运河上游550米至下游1500米范围内船只,实施航道管制,并协同环保部门在排水口下游200米处设置围油栏和吸油栏。
11时30分,现场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单位人员紧急疏散罐区西侧蒽醌车间内100余桶三氯化铝。同时,决定采取“灭一个、堵一个”的战术措施,对1、2、3、4号着火罐逐个消灭、控制,对泄漏点逐个实施堵漏,在火势得到控制时,成功将1、2号罐体泄漏点堵住,但是3,4号罐由于泄漏点位于罐底和阀门根部,堵漏作业困难,造成堵漏失败。
3.3 调整战术、重点攻坚、有效撤退
指挥部经过深入细致的火情侦察后,决定调整各参战单位力量,将着火罐区西北侧控火力量撤出20米,改用2门智能水炮,着火罐东侧增出2门智能水炮进行冷却控制,并在每门智能炮后设置1支泡沫枪备用。将着火罐西南侧的1门移动泡沫炮和2支水枪撤退至第二和第三道围堤之间,并将移动炮改成2支泡沫枪进行堵截,增出1支水枪冷却邻近罐。力量调整后部署如图3所示。
3.4 总攻、侦检、洗消、监护
经过9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17时15分,经火情侦察小组深入着火罐区侦查确定,2、3号罐内苯液已基本烧尽,4、5号罐泄漏点压力降低。指挥部研究决定抓住时机发起总攻。半小时后,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着火罐区西北侧2支泡沫枪、2门克鲁斯炮,东侧2支泡沫枪、2门克鲁斯炮,西南侧5支泡沫
枪共4门炮、9支枪同时喷射泡沫。18时,大火被彻底扑灭。随即特勤中队堵漏小组对3、4号罐泄漏点成功实施堵漏。为防止复燃,指挥部命令继续冷却,并对现场进行侦检。
图3 调整力量部署图
18时15分,组织参战力量进行洗消,撤离现场。常戚路、戚月路中队3车、15人留守监护。24日8时留守部队撤离现场。
4.1 多部门的调集联动
参与此次事故处置的不仅包括常州消防支队的特勤、外环路、泰山路、竹林路、常澄路、常戚路、戚月路8个中队,40辆消防车,200余名官兵以及增援的镇江、苏州、无锡支队15辆消防车、60余名官兵,及公安、武警、交通等一般事故要求出动的联动部门,还涉及到环保、卫生、航道管理等特殊部门和厂区专业技术人员。各类参战力量到达现场后分工明确,消防部队主要任务是负责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迅速采取措施控制险情。公安、交通、武警、航道管理部门负责周边警戒,陆上和水上的交通管制,疏散周边群众。环保、卫生部门负责环境监测,提供事故处置参考数据,控制污染。安监部门负责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工作。
4.2 因地制宜,高效运用资源
在此次事故处置中涉及到灭火、侦检、防护、堵漏、洗消、排污、筑坝、吸附等多方面的设备和材料。处置一般危化品事故需要的防化服,空气呼吸器,以及各种类型的堵漏,侦检,洗消设备主要从各消防中队以及苏州、镇江市的增援中队调集。事故处置中需要的大量抗溶性泡沫由建滔(常州)化工储运有限公司,镇江丹阳、扬州江都泡沫药剂厂提供,以满足火场需要。而在控污设备方面,除了消防部队本身配置的一些转输泵、回收桶、下水道阻流袋、吸附垫以外,指挥部主要从环保局调集了侦检设备和专业回收设备及专业大型洗消帐篷,从附近施工工地紧急调用了3台铲车到现场协助筑坝堵截污水,调用了事故厂区以及附近其他企业的6台排污泵帮助现场排污,充分利用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池。从常州市远大特种织物有限公司调用2吨活性炭用于吸附泄漏的苯液。从厂区职工宿舍紧急调用五十床棉被,从常州武进造纸厂调集2吨稻草,设置围油栏吸附苯液,做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5.1 牢固树立消防行动中的环保意识
消防部队作为危化品事故处置的主导力量,有责任与其它部门分工协作,在事故处置中积极控险,防止污染的扩大,保护环境。事故处置过程中,灭火剂、泄漏化学品、消防废水等污染物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消防救援中,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灾害事故特点和现场具体情况,冷静分析,科学处置。确定救援方案应有大局观念,既要考虑抢救人员,控制灾害,也要兼顾环境问题。因此,要牢固树立控污和控险并重的思想,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处置危化品事故的程序。
5.2 加强部门联动,完善联动预案
危化品储区发生事故,涉及到的处置力量包括多个部门的,要求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消防部队作为处置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到快速反应,调集足够的处置人员,各类装备器材到达现场。同时,消防部门应根据需要及火场实际情况,按照联动机制要求向相关部门通报火场情况,确保交通、公安、武警、卫生、环保等部门迅速到达火灾现场。及时了解事故进展,特别是环保部门,要及时进行现场环境监护并协调消防部门采取最佳措施,在控制火势的基础上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如果环境污染事故已经发生,环保部门应立即启动事故处置预案,将事故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做好事故的报告工作,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图4 拦污
图5 投放活性炭
图6 监测
政府还应完善事故应急处置联动预案,安监、环保、公安、化工、消防等部门要通过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工作,了解掌握邻近江、河、湖、海水域生产、储存、运输等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布局、种类和储量。科学地评估可能发生灾害事故的类型以及可能造成的污染形式和范围等,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结合各自的职能范围制定以防污染等次生灾害为主要内容的应急处置预案。提出针对不同种类危险源的爆炸、火灾、泄漏、污染的处置方案,增强处置灾害事故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同时,在联动预案中要完善战斗编组,要将洗消力量,后勤保障力量一同编入战斗编组,提高其战斗力。
5.3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重大污染
现场控污工作需要现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消防部队作为我国重要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具有集结快速、救援设备多、应对事故能力强的特点,但消防官兵,特别是指挥员,缺乏必要的环保意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专业知识。目前,发生事故一般是消防部队首先到场,环保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合作联动不畅,因此,事故现场消防部队有责任与环保协作采取控制污染的一系列措施,如: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消防射水,利用排污泵将污水导流至污水池,筑坝拦截污水等等。而在事故现场周边可能被泄漏物影响的地区,消防部门应当和环保、卫生、航运等联动部门配合协作,充分利用联动部门综合管理、监测设备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发挥自身纪律严明,集结快速的特点,采取在重要河段设置围油栏,投放吸附材料处理已污染的水域等措施,一同将污染控制到最小范围。同时,以上各项措施要针对泄漏危化品的理化性质,针对其水溶性,挥发性等性质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此外在事故现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员、物资,做到因地制宜。
现场的控污工作固然重要,但是环保工作不能在事故发生时才被重视,各级政府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各联动部门进行相关环保工作的演练,以便在真正发生事故时,能充分调动环保、卫生等特殊部门。
5.4 完善战勤保障体系
首先,危化品储区事故处置过程中参战力量多,事故现场范围较大,消防部队和各联动部门之间需要进行命令的上传下达,情况的及时汇报,因此可靠的通信保障是保证事故处置顺利的重要前提,指挥部应当及时组成通信调度小组,采用先进设备和传统联系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迅速组成通信网络,保障各处置力量之间的通信顺畅。其次,事故现场除了处置一般危化品事故需要的各类防护装备,洗消设备等,还需要大量如排污泵、铲车、围油栏、吸附材料等用于控污的装备器材,指挥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或者向周边各企业工厂借用此类装备器材,或者由政府组织发动社会各界,提供此类装备器材,保障控污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事故现场大量灭火设备,洗消设备,排污设备,各类车辆以及周边河段的工作船只长时间的运转工作,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保障,现场应成立设备维护小组,负责检查、抢修受损设备、车辆、船只,保障其正常运转。
通过对“8·2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牛塘镇江苏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蒽醌车间苯罐区火灾事故处置程序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和对策如下:
(1)在处置化工事故过程中,指挥人员要强化环保意识,做到控险与控污并重。
(2)控污工作要贯穿事故始终,从事故初期发展到后期结束都应采取相应的控污措施。
(3)完善事故处置联动预案,充分发挥特殊联动部门的作用,并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
(4)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事故周边可利用的资源辅助控污工作。
(5)根据实际泄漏危化品理化性质,选择合理的控污方法。
(6)高效的战勤保障是完成处置任务的必要条件。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安消防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