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作文教学路在何方

2016-12-10 02:34秦玫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存在问题

秦玫

摘要: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学生已基本掌握的口语基础之上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他们的书面语言。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就目前考生在作文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分析,同时对新课标背景之下作文教学出路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出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2-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多接触语文材料"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多读书,多背书。读多了背多了语感就有了,书面语言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也就逐渐熟悉和掌握了。写出的文字就能像韩愈说的那样"文从字顺各识职"了。现在许多老先生,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内,他们一谈起自己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无不回想起当年孩提时代读书背书的经历来。

纵观当前的作文教学,其状况是不尽人意的。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收效却往往甚微。为什么会事倍功半呢?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切的确值得教师深思,需要去研究、探索。这里,就自己的教改谈几点浅见。

1.考生在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1材料陈旧、缺乏新意。陶渊明、司马迁、李白、屈原、霍金等事例数见不鲜。有的考生还直接用题目中的材料作论据,或用生活小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1.2分析肤浅、拙于说理。大量作文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说理不深入,析理无力度,幼稚化现象突出。不少考生提出论点后不知如何阐述和论证,只好用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来搪塞-有的连缀警句,有的在原地打转,还有的干脆就附上一个或几个事例算是完事。结果,就造成了论点孤立或论点与材料不统一。

1.3生搬硬套、表达欠佳。一些考生平时不认真训练表达基本功,不讲究句子的通达流畅、材料的选取利用、思路的开合分闭、结构的完整等,而是拼命地背范文——不同的专题各背一篇或几篇,到时对照试卷上的材料一套,并默写出来。这种做法常常偷鸡不成蚀把米。另外,部分考生写出来的东西篇不篇,段不段,句子不通顺,读完找不到一个论点,想来是平时的功夫实在没下到。

1.4胡编乱造、情感虚假。有的考生虚构素材编故事,不注意贴近生活,追求离开真实可信的"新鲜",一味猎奇。这样不仅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反而会引起他们"特别注意",从而影响了考试成绩。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主要是考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思考。

那么,针对考生在作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之下,教师如何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作文教学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2.作文教学的出路

2.1思想观念要转变,作文教学要加强。刘国正老师指出:"我国的传统作文教学,大都是注意指导学生怎么写,不大注意指导学生向生活去探索写作的源泉。实际上,写作过程至少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阶段。'写什么'是'怎么写'的前提,是更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注意'怎么写',不注意'写什么',会导致一种八股式的文风。内容贫乏空洞,只是堆砌词藻。如同种花,只注意修剪花枝,不注意植根培土。花草没有不枯萎的。"可以说,刘国正老师的这段话切中了作文教学的时弊。提出了一个要更新观念,正确指导思想的问题。应该指出,只注重指导学生怎么写,而不注重指导学生'写什么'是受落后的、陈旧的教学思想影响的,它只立足于教师,而忽略学生;立足于形式,忽略内容;立足于结构,忽略了基础。这种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往往把我们的作文教学封闭于课堂,形成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转的教学模式,长期地有害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深入,教师有必要,也应该冲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把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从指导学生"怎么写"转变到指导学生"写什么"上来。只有这样,也只能这样,才能切实加强作文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2.2优化课堂教学,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写作学研究也表明,读是写的基础,读可以促写,读写关系密不可分。当我们冷静地反思作文教学为什么长期走不出费时低效的泥潭时,就会发现读写结合早已变成了读写分家。一方面,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已经几乎不读课外书;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又往往把完整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教师应当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并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但是,教师该如何做呢?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即能动而个性化地解读教材与运用教材进行读写教学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观也呈现出新特点。这种新的特点就是范例性,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论题"。但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论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的活动进行交流,并获得发展。

对于教材,教师应该敢于大胆地去优化整合。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要定要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要适当展开或补充。例如,可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一堂课只有40分钟,如果教师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反而不能将课文讲深讲透,只能让学生收获甚少。如果我们教师能将文本吃透,抓住文本的精髓,坚持一课一得的做法,打开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拓宽阅读,做好补充性训练,学生就一定会受益匪浅。

2.3认真开展组织课外阅读,开发校本资源,丰富知识储备。从高考情况来看,学生的写作内容取材狭窄,材料单一,一些学生还在写小学、初中发生的事。另外,考生写作平庸化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都表明,考生缺乏生活积淀,缺少知识储备。因此,平时的作文教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广泛阅读,杂取博收,读经典,读时文,从而开阔视野,以弥补他们生活阅历单薄的缺陷,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此外,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组织指导工作,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篇目,提供有质量的报刊杂志,筛选优秀时文推荐给学生阅读。

2.4指导社会实践,丰富生活阅历,培养人文素养。内容充实是衡量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内容充实则离不开材料的丰富,材料的丰富又离不开信息的采集和积累。信息的来源,除了读书看报以外,还有现实生活。现在,许多学生或囿于书山题海,或谜于网络世界,很难呼吸到社会生活的新鲜空气,也很少有机会参加实践活动,尤其是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远离了现实生活的文章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作文教学,不要只将学生关在教室里写,还要给学生提供条件,将其视听的范围扩大到更广阔的天地之中。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大自然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的心灵与自然、社会"对话",培养其关注自然、社会、热点、生活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总之,如果一线教师能在以上几方面扎扎实实地做细、做好,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存在问题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