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家长影响孩子体育锻炼因素分析

2016-12-09 21:30范存瑞
青年时代 2016年29期

范存瑞

摘 要:近年来在校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尤其以中小学生最为严重,这与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长有很大关系。由于中小学生平时课程较为紧张,课余时间较少,而能否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除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外,家长的态度与做法占了极大比重。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形式,了解了兰州市部分家长对学校体育以及健身体育的态度以及孩子的参与程度,和家长影响孩子运动锻炼情况,从而得出家长对孩子的体育运动的影响,即左右孩子运动锻炼的程度。

关键词:中小学生;中小学学生家长;体育运动锻炼;体质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有效的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中指出全国仅有22.7%的汉族中小学生平均每天进行的体育锻炼时长为1小时以上,中小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严重不足。为了探究这里面的原因,以兰州地区为例,以问卷和访谈形式收集了兰州市城区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资料。

从问卷回收的情况来看,83%学生觉得自己体育锻炼不够的主要原因是课业压力太大,占用了锻炼时间,但在空闲时间的利用上,87%学生却选择了看电视等多媒体休闲方式,只有不到14%的学生选择了锻炼身体。而在和父母共同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上,有73%的学生选择了一周不超过一次。在我们询问学生中也了解到,大部分父母很少主动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并且从针对孩子的问卷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家长更支持自己学习,在体育锻炼上起的是负面作用。家长做的更多的是口头督促自己多运动多锻炼,而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定期带孩子参与运动锻炼的只有21%。而能够按照国家推荐锻炼方法锻炼的只有7%。在针对家长的300份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得出:74%认为自己孩子健康状况较好,不属于易病人群。但只有12%认为孩子健康状况非常好。83%认为孩子一天体育锻炼不必超过1小时。在带领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程度上77%少于一周一次。真正带领孩子一起定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每年的体育类夏冬令营或体育技能类特长班的只占14%。57%的家长认为孩子现在以学习为主,为了学习可以适当放一放体育锻炼。35%的家长觉得缺少体育锻炼不是孩子生病的直接原因。另外有23%的家长认为孩子自己进行体育运动容易受伤,不赞成没有看护的情况下孩子独立参与到运动中来。

在和家长的谈话中我们发现,一半以上家长对健身体育不了解,并不能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和健身原则,有的甚至连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也不能正确区分。大部分家长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跑步、打篮球、踢足球等常见运动。很多家长观念还停留在孩子“无病就是健康”的阶段,只要孩子没有得病,家长就不在意孩子是否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对于孩子的体育锻炼情况以及运动健康状况也都是模棱两可。

近年来由于学生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家长的注意力全集中到孩子的学生成绩上来,相比之下,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亚健康,易病人群比例逐年上升。现在家长之所以漠视体育,甚至抵触体育的根本原因,就是家长对体育的了解太少,不知道体育锻炼的优点,完全凭自己的主观印象,将运动和体力劳动联系在一起,除了劳累身心,对身体造成损伤之外,没有其他的任何作用。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正确的体育锻炼,不但不会出现以上任何一点副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掌握必要的健康健身知识,多阅读有关书籍报刊,关注体育健康类电视节目,有意识的主动丰富自己的运动锻炼知识,科学的认识健康以及运动锻炼。学习一些常用的运动健身技能,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健身器械。很多家长担心如果积极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甚至会运动过量,损伤身体。但根据2006年马修·马哈尔的学校实验,让243名学生每天在学校活动10~20分钟,测评他们的专注度,训练5周后发现,学生们在听课时保持专注的时间比以前平均增加了8%。诸如此类很多实验表明,体育锻炼不仅不会阻碍学习,还会提高注意力,增强学习效率。同时体育活动还能刺激脑区的神经元生长,可见体育锻炼还会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学生智力。至于过度运动损伤身体,家长也是多虑了,我国中小学生日常运动量严重不足,一般的健身性体育锻炼是并不会超出负荷对学生造成损坏。

由于中小学生,在这个阶段人格还没有完全独立,家长的教育是孩子的主要接受手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家长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灌输给孩子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孩子对体育锻炼感兴趣了,主观能动性就会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也就高涨了。家长能积极参与进来,孩子耳濡目染,行动力会自然而然提高。最后,希望祖国的花朵都能有一个科学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魏有为.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3).

[2]宋逸,张芯,杨士保,张冰,董斌,马军.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

[3]赖小玉,刘海金,刘尚礼.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J]体育学刊,2007.

[4]张子龙,马军,付连国,蔡赐河,刘家帅.中国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