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多,康喆文
中央文献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1957-2015)
李 多,康喆文
(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天津 30020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国际社会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与经验。中央文献的翻译和传播,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而进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中央文献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自1957年来中国知网上关于中央文献研究的期刊文章、硕博士论文在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等方面的特征和变化,分析了研究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中国知网;中央文献;文献计量分析
数十年来,大量重要的中央文献被译成外文,向全世界宣传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介绍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方针政策、施政策略、基本国策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党和国家的对外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出自《中央文献翻译基本情况》,中共中央编译局文献翻译部)。由此,对中央文献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对中国知网上出现的关于中央文献研究的文章进行梳理、整合分类,以此反观中央文献研究的历时发展情况。本文锁定的中央文献有: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讲话、习近平讲话、党代会报告(十一大至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根据笔者搜集和整理的有关上述中央文献研究的期刊文章和硕博士论文数据,较早的该类文章诞生于1957年,最近的一篇截止到2015年。本文拟从这些期刊文章和硕博士论文的分析入手,考察中央文献研究的发展现状。
本文主要运用基本的数学统计学方法描述和分析以中央文献为研究对象的文章的量化特征和变化规律。笔者采用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将上述锁定的中央文献名称依次输入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分别筛选出相应的硕博论文和期刊文章。因硕博论文和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均以中央文献的中文、外译文本为研究语料,并结合学术理论进行分析,属于对中央文献的研究。除此之外,在一些政治宣传刊物上也有大量关于中央文献的学习心得体会、解读类的文章,笔者将这类文章也纳入中央文献研究的范围内。
表1 中央文献研究数量表
续表
硕博士论文期刊文章合计 胡锦涛讲话41 4231 427 习近平讲话132 2122 225 党代会报告(十一大至十八大)214 0844 105 政府工作报告1739801 153
1 中央文献研究总体情况概览
1.1 毛泽东选集
从数量年度分布来看,有几个明显的扩增结点,分别是1960年、1976年和1977年。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有关系。1960年,《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北京第一次印刷出版,由此,1960年发表了很多文章,基本围绕《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出版情况和对其的学习体会情况。1976年毛主席去世,这一年在不同期刊上共发表了120篇文章:中共中央关于出版《毛泽东选集》和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的决定。1977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北京第一次出版,该年发表的文章基本围绕这一主题及学习第五卷的体会。1991-2015每年都有相关文章发表。
图1
1.2 邓小平文选
从数量年度分布来看,研究邓选的论文主要集中在1983至1990,1993至1999年期间,这与邓小平文选三卷出版的时间密切相关。《邓小平文选(1975-1982)》1983年7月1日在全国发行,《邓小平文选(1938-1965)》1989年8月20日在全国发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11月2日在全国发行。这一时期的论文主要以分析邓小平思想及学习《邓小平文选》心得体会为主。根据柱状图,2000年以后基本每年都有分布,随后的论文主要以《邓小平文选》为语料进行不同视角的研究。
图2
1.3 江泽民文选
对《江泽民文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6年,这也与文选的出版时间有关。2006年8月10日《江泽民文选》三卷正式出版,这一年的相关论文高达936篇,2007年为119篇。这两年的论文也以学习江泽民思想和文选的心得体会为主。2009-2014年的论文对《江泽民文选》中使用的语言、《江泽民文选》的理论价值等进行了分析。
图3
1.4 胡锦涛讲话
胡锦涛于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担任国家主席,这与柱状图的年度分布基本吻合,对胡锦涛讲话及其思想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2003-2014这12年间,年度论文数量达116.4篇。1984年、1986年各占1篇,此时胡锦涛分别担任共青团中央处第一书记及贵州省委书记。除此之外,1996年、1999-2002年也有数量分布。笔者在搜索过程中发现,关于胡锦涛青年思想的论文数量颇丰,这与胡锦涛在共青团中央处工作的经历有关。
图4
1.5 习近平讲话
从数量年度分布来看,总体呈上升趋势。1998-2002年间,习近平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2002-2007年间,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2008年起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2013年当选国家主席。2013-2015是文章发表的高峰时期。1998-2002年间的文章主要围绕习近平在福建地区的讲话,2002-2007年间的文章主要围绕习近平在浙江地区的讲话,从2008年起,文章主要围绕习近平在中央面对全国人民的系列讲话,探讨讲话精神、意义和学习体会。
图5
1.6 党代会报告
从本文选取的十一大至十八大报告柱状图数据分析来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党代会召开的当年和第二年是该类研究文章的高峰期。研究的主题基本是对党代会报告的分析、学习体会。
图6
1.7 政府工作报告
自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国务院总理每年都代表政府向全国人民做政府工作报告。知网上最早出现的题名带有“政府工作报告”的文章出现在1957年。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分布数量集中的年份主要在1975年、1982-1984年、1987-1990年、1992-2006年,2007-2013年最多,2010至2012年三年分别为:200、170和220。文章的内容以中央和地方机关学习心得、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高频词解析等内容为主。2005年至2014年出现了大量以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进行研究的论文,其中从翻译、语言视角入手的研究占大多数。
图7
2 中央文献研究具体情况分析
纵观知网上所有研究中央文献的硕博论文和期刊文章,从研究视角出发,整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翻译类、语言类和学习类。翻译类主要指从跨语言角度对中央文献进行研究,包括中文文本和外译文本;语言类主要指从单语角度对中央文献进行研究,以中文文本为主;学习类则包括学习心得体会、解读等文章。以下笔者将从这3类出发,对上述的7类中央文献一一进行考察,分析其在研究对象、研究视角方面的特点。
2.1 毛泽东选集
翻译类共47篇,硕士论文9篇,博士论文1篇。从研究对象上来看,以语言为对象研究的文章比例最高,具体而言,多以习语(6篇)、成语(3篇)、文化负载词(2篇)、战斗性语言(5篇)、结构(1篇)、字(1篇)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译本研究共9篇,其中只有3篇是除英语外的其他语种: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文版、西班牙文《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其余6篇都是以英语为例。翻译工作及翻译历程主要回顾了《毛泽东选集》的英译历程。以意识形态为研究对象的文章都是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来谈的。研究翻译策略的文章很少,只有3篇,涉及到增词、策略变化、比喻辞格的翻译手法。对译者几乎没有太多研究,只是探讨《毛泽东选集》的译者是谁,及从译本着手分析译者的角色。
从研究视角上看,多数论文没有任何理论考察视角,只是简单的译例分析;少数论文涉及到操控论(5篇)、目的论(1篇)、文化研究和符号学(1篇)、功能对等(1篇)、语篇批评分析(1篇)等理论。语言类的文章共39篇,其中,硕士论文2篇。从研究的对象来看,词汇辨析和解释所占的比例最高,其中,6篇进行词汇辨析,15篇追溯成语典故和解释,1篇考察了现代汉语词汇变化。关于文章的修辞特点和风格研究的文章比例也很高,主要围绕修辞和语言风格而展开。以句子为研究对象的文章考察了不同句式特点,如被动句,“因为……所以……”等句式。1篇文章对破折号进行了研究,1篇文章对“v+到”结构进行了研究。从研究的视角来看,语言类的文章理论考查视角集中在修辞学、认知语境理论、文体理论、汉语语法研究等范围。学习类的文章比例高居首位,数目庞大,达到87%。《毛泽东选集》的政治内涵、出版情况、哲学思想是研究的主要对象。
2.2 邓小平文选
翻译类的文章在研究邓选的文章中所占比例很小,共11篇,期刊文章3篇,硕博论文8篇,时间主要集中在2008-2014年。这11篇文章中有10篇以邓选英译本为研究语料,1篇以少数民族语言(维语)译本为研究语料。在翻译背景下邓选的研究视角有意识形态、语用学、语义学、翻译理论中的功能论和顺应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英译本、维译本、隐喻、字和中国特色语言表述上。语言类文章共35篇,期刊文章30篇,硕博论文5篇,期刊文章发表时间集中在1994-2012年。语言类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邓选的语言特色及风格上,占语言类总数的54%,其余为修辞、论证方法、文本特征、写作艺术、公文语用、成语典故、谚俗语,词语、句子、注释及口语。由此可见,邓选语言风格独特,引经据典较多,这些是研究者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关于邓选的学习类文章占文章总数的90%以上,这些文章均是期刊发表,暂无硕博论文。文章内容多为邓选学习体会和邓小平思想解读,有个别文章从历史(3篇)、文化(1篇)、哲学(3篇)等角度对邓选进行研究。
2.3 江泽民文选
江泽民文选翻译类的文章暂无,根据笔者了解,由中央编译局翻译的江泽民文选第一卷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日文于2010年3月正式发行。官方外译本发行时间是影响译本研究的主要因素。语言类文章与邓选相比数量较少,共4篇,其中期刊文章2篇,硕博论文2篇,时间分别为2006年和2008年,2013年和2014年。研究对象为创新用语、古文引用、指示词、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学习类所占比例同样在90%以上,主要包括对文选的学习心得。除此之外,有2篇期刊文章是从江选的理论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分别发表在《青岛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和《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上。
2.4 胡锦涛讲话
翻译类共3篇,其中一篇为硕士论文,2011年1篇,2012年2篇。该三篇文章均以英译本为研究语料,研究视角分别为功能主义、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对象为翻译策略和讲话译本。语言类共4篇,期刊文章3篇,硕博论文1篇,其中2篇研究视角为语篇分析和语篇人际意义,另2篇研究对象为讲话内容和特征。这四篇文章集中在2007-2013年。对胡锦涛讲话和思想的学习类文章数目依然庞大,大多发表在期刊上。此外,以新闻宣传和文化为视角研究胡锦涛思想的硕士论文各1篇,时间分别为2013年和2014年。
2.5 习近平讲话
翻译类文章共26篇,其中硕士论文10篇,发表时间集中在2013年(5篇)、2014(17篇)和2015年(4篇)。从研究对象来看,以翻译策略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比例高达76%。其中,涉及到的翻译类型共有四种:口译(8篇),交替传译(2篇),同声传译(1篇),笔译(10篇)。具体的翻译策略包括:异化与归化、直译和意译、显化、顺译、转移、增补、简化,以及调整语序、注意语境、衔接和连贯问题等。以句子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共有两篇,具体分析翻译中句子主干的确立和无主句的翻译问题。具体翻译对象有:中国文化特色语、中国政治语言、政治话语、中国特色词汇、汉语文化负载新词、习语、“中国梦”提法、概念隐喻、委婉语。从外语语种来看,翻译类的文章中只有一篇是从日文版来谈的:《从政治角度试论政治文献中委婉语的日译——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文版为研究对象》(李玥,2015),其余25篇都探讨的是英译研究。翻译类的文章不缺乏专业的理论视角,关联理论、释意理论、功能目的论、生态翻译学、政治等效都有所涉及。语言类的文章共36篇,发表时间集中在2013年(10篇),2014年(12篇),2015年(14篇)。从研究对象来看,探讨习近平语言个性、特点、风格及艺术魅力的文章比例最高,占45%。以语篇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以习近平的讲话为例,分析了如何撰写演讲稿,如何注重语篇衔接,如何培养官员的新闻发言能力,同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习近平讲话、演讲语篇的功能和意义。以引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章中,主要研究的是习近平所引用的古文诗词、名言、格言、成语典故,以及引文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从研究视角来看,涉及到的理论视角有批评话语分析、语篇分析、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语言个性理论、文体风格。学习类的文章数量比例高达97%,都是对于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演讲的分析、解读和学习,其中3篇为硕士论文。共3篇文章介绍了外媒对于习近平演讲的评价;2篇文章分析了习近平的文化观和系列讲话的文化底蕴;5篇文章探讨了习近平讲话的哲学思维、哲学底蕴、理论价值。
2.6 党代会报告
经笔者仔细考察,中国知网上只出现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的翻译类研究文章,共41篇,其中硕士论文17篇。从研究对象来看,以译本分析为研究对象的文章的比例最高,达到60%。文章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对报告的英文译本进行分析。在句子成分、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中,主要探讨了“把”字句的翻译、英译本中“with”结构、汉语主语的处理问题。共5篇文章分析了具体字、词的翻译,如“化”字构成的三音节词的翻译、“坚持”二字的翻译、新词语的英译、词汇英译变迁、模糊语言的翻译。2篇文章关注了译者主体性。2篇文章从翻译策略出发,如归化与异化。1篇文章分析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性。其中,有24篇文章从目的论、功能理论、操纵论、顺应论、阐释论等视角进行分析,以目的论居多。知网上党代会的语言类的文章也同样针对于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共15篇,其中硕士论文2篇。经考察,从研究对象来看,研究修辞特点的文章数量最多,具体分析了积极修辞、公文语言辞格、排比、语言特色。2篇文章探讨了公文写作问题,1篇文章以十八大报告为例探讨了表达型本文的文体特点。从研究视角来看,涉及到美学理论、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学习类的文章比例也是最高,文章数量为4049,比例高达98.6%。其中,有一篇文章分析了十八大报告的伦理观,发表于2013年。文章主要围绕党代会报告解读、热词分析以及学习体会等。
2.7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类文章共249篇。以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研究语料的占大多数,研究少数民族藏语翻译的有1篇,研究日译本的只有3篇文章,其他语种的译本研究暂无。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的研究对象占前几位的是:译本、词语、翻译技巧和译者的主体意识,其中词语中包括:中国特色词汇和术语、汉语中的四字结构、文化负载词等。其次是句子、冗余、中式英语、修辞等,其中读者接受度、语言特征、文本外因素研究较少。
从研究视角上看,使用最多的理论是翻译中的功能理论,主要为德国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其次有目的论、关联理论、适应论、归化和异化理论、顺应论、语篇衔接理论等,这些都来自西方的翻译理论。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新颖独特的跨学科研究视角,如生态翻译学、文化摹因学、翻译伦理学等。除了理论的使用外,中外对比研究视角占8篇,主要有政府工作报告汉英文本比较研究、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和美国国情咨文的语言对比研究等。语言类文章与翻译类文章相比较少,都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研究对象较多的同样有词语,文本分析数量最多,其次是隐喻、语言特点和语体特征,其余的句式、体裁、段落分析等只有1-2篇。研究视角最多的是对比研究,主要为中美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词对比、衔接对比等,其次是批评话语分析,其余视角均为1-2篇。研究视角较为新颖的是互文性理论、认知语言学,这些是近几年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学习类所占比例很大,主要包括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高频词解读、热词分析、各机关及单位学习体会等。
1 中央文献研究总体情况分析
1.1 大数据分布方面
本文锁定的七类中央文献研究类文章的数量都是很可观的,问题在于,数据分布极不平衡。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研究的高峰都出现在刊物发表的年份,或者当选为国家元首的年份,数量高达上百篇,相比之下,其他年份明显稀疏,甚至寥寥无几。
1.2 硕博士论文比例
从表一的硕博士论文数据分布可以看出,《毛泽东选集》和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选题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4篇和173篇。《毛泽东选集》的研究类文章总数虽然低于其他领导人,但硕博士论文的数量却是最多的,所占的比例最重,为3.8%。笔者认为,这与《毛泽东选集》中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高深的文学造诣、海内外巨大发行量和影响力是分不开的。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近年来高校硕博士所青睐的研究对象,笔者认为,这与报告的全面性、权威性、时效性相关。研究对象很丰富:有的对高频词汇进行总结,有的对新词进行解读;研究视角也有很多种:翻译、语言、外媒解读视角等等。相比之下,在其他类的中央文献研究类文章中,硕博士论文所占比例很低。
2 中央文献研究具体情况分析
2.1 翻译类
2.1.1 大数据分布方面
七类中央文献的翻译类文章中,《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类文章数量最高,《毛泽东选集》占第二位,这与上述硕博士论文的比例是一致的。从整个大数据分析来看,翻译类文章具有一定比例,说明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和“胡锦涛讲话”的翻译类文章数量有限,说明翻译类文章的数据分布不均衡。
2.1.2 关于研究对象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总体而言,翻译类的文章选题很丰富,基本涵盖了所有的翻译单位,如字词、语句、篇章的翻译,同时分析了译者的角色、作用,探讨了意识形态的操纵性,列举了一些翻译策略,对中央文献的翻译史实进行了追溯和介绍,对译本进行分析、并考虑译文读者的感受。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出现了一些“扎堆”现象。如,377篇翻译类文章中以译本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共119篇,占31.5%。以字词的翻译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共91篇,占总体比例的24.1%,18篇文章分析了句子的译法,主要以分析句子成分、句式结构为主,占4.7%。59篇文章探讨了翻译策略,占15.6%。33篇文章共同探讨了译者意识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占8.7%。但是涉及到的较为新颖的研究对象却很少,如可译性(1篇)、读者接受度(3篇)、态度资源的取舍(1篇)等。这些数据表明选题的分布不平衡。笔者认为,“扎堆”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央文献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征,文献本身专业度高、不易理解,因此一个研究对象出来后有很多照搬和模仿。研究者也往往以简单的对象为研究的切入点,缺乏选题的创新性。
其次,对受众的调查很少,尤其是不同语种的译本,译者并不知道译本的影响力和接受程度如何。毕竟中央文献的翻译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这如同是一张关系网,把所有涉及到的因素都需要囊括进来,从作者,到译者,再到读者;从原文本,再到译文,包括其自身所参考的互文本。而大多数文章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正是因为只看到了一点,而忽略了其他因素造成的。可见,翻译中有许多对象值得我们去发掘,去研究。同时应注重受众调查分析这一环节,尽可能扩大调查的受众人数、并充分考虑到各个阶层、不同年龄段和具有不同教育程度的受众面,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更具有说服力,并能更好的调整翻译策略。
再次,涉及到的外语译本种类较单一。经考察,所有翻译类的文章中,绝大部分探讨的是英文译本,其他的外语语种只出现了西班牙文(1篇)、日文(4篇)、维吾尔文(2)、哈萨克文(1篇)、蒙文(1篇)藏文(1篇)。而中央编译局对外出版翻译的中央文献共7个外语语种: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德语和阿拉伯语。可见,至少还有5种语言的译文还很少有人去研究。至于外语译本研究的种类单一的问题,中央编译局已经连续几个月发布了中央文献重要术语的各语种译文,并在《光明日报》、光明网、理论中国网上开通了术语发布平台,这也是当下宣传和推广中央文献翻译的新方式。各个语系的指导教师和同学可以共同努力,广泛搜集资料,并进行深入研究,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1.3 关于研究视角
经过笔者仔细考察,翻译类的文章至少有一半没有任何的理论视角,只是进行简单的译例分析,而且22篇为硕士生的翻译实践报告。所以,翻译类文章的理论性总体来说不是很强,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论素养。
在具备一定理论视角的文章中,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对所运用的理论认识不够深刻,只是泛泛的谈理论,缺乏指导实际案例分析的理据意义。其次,理论和实践部分结合不紧密,导致所谓的“两张皮”状况。再次,文章基本结构单一,第一部分列出理论,第二部分结合译文分析,第三部分回归理论得出结论,没有任何创新点。多数文章只是借用理论来分析和描述翻译案例,却没有反过来对所运用的理论进行思考。笔者认为,对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刻可能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所在。如果试图利用一种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首先要对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分析该理论的适用范围,最好不好泛泛而谈,造成理据不足的效果。此外,多数文章运用了西方翻译理论,如:操控论、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归化异化理论、批评话语分析等。这主要跟作者研究英译本有关。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出现很少,如:翻译的文化研究、符号学研究、生态翻译学、文化摹因论、认知语言学等。笔者认为应当多挖掘翻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开阔思路,为翻译研究打开更多新思路。其次,翻译理论不应拘泥于国界,研究者可以使用不同国家的理论,为广大学生和读者呈现更多有趣的研究。
对于如何扩展中央文献的研究视角,笔者认为,虽然中央文献属于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本,但对其研究仍然不能脱离翻译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首先,从跨学科的角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实际上涵盖了政治学、社会学、翻译学、哲学等多门学科,例如毛选、邓选、江选、胡锦涛讲话、习近平讲话中无不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而翻译研究首先要求译者对原文本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研究者拓宽视野,了解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若是能够从跨学科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央文献,势必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次,从规范走向描写也是译学研究的新范式。翻译研究不再被禁锢在所谓的“规范”框架内,而是被放到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动态背景下去审视。中央文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脉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更新。因此,研究者需要从历时角度把握理论动态,注重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断为中央文献的翻译研究注入新活力。
2.2 语言类
2.2.1 大数据分析
语言类文章所占比例排在前两位的依然是《政府工作报告》和《毛泽东选集》,习近平讲话和《邓小平文选》紧随其后,原因不难理解,领导人独特的讲话风格是学者们的关注点,但《江泽民文选》和胡锦涛讲话的语言类文章寥寥几篇,大数据分布依然很不平衡。
2.2.2 关于研究对象
从研究对象来看,总体而言,七类文献中语言类的选题较为丰富,涵盖了词、词语解释、词汇辨析、句子、句式结构、引文分析、语篇、段落分析、写作、语言风格、文体特点、标点、数据数字的表达等。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出现了一些“扎堆”现象。如,187篇语言类文章中共77篇文章研究了中央文献的语言风格和修辞,占41.1%,比例非常之高。36篇文章以语篇体裁、公文文本特征为研究对象,占19.2%。共33篇文章围绕词汇展开,如词义辨析等,占17.6%。共14篇文章探讨了引文问题,对引文的理解和注释以及所带来的效果,占7.4%。共14篇文章分析了句子,主要是句式结构的分析,占7.4%。其他研究对象的文章则非常少,如写作(3篇),标点符号(1篇),数据数字的表达(1篇)等。这些数据表明选题的分布不平衡。其次,从以上数据比例分布可以看出,语言类文章对文章行文方法的研究较少,如论证方法、写作艺术等。而微观研究比例很高,如词语、句子等。由此,目前中央文献的语言类研究文章缺乏对语篇的宏观把握。
2.2.3 关于研究视角
至少有一半的语言类文章没有任何的理论视角,只是单纯进行案例分析,如词语之间的辨析、词语的解释、语言风格的分析等。所以,语言类文章的理论性总体来说不是很强,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论素养。而文章所运用的理论基本未离开语言学理论,如汉语语法、文体理论、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个性理论等。较新的研究视角有:互文性理论、语用模糊理论、零形回指理论、主位推进理论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美学理论等。但是此类的文章极少。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机语言学等交叉学科的兴起,语言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计量研究与数据分析法成为量化研究的新方法。语言学的研究由质化转向量化,由模糊转向精确,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紧密结合,成为当下语言学发展的重要趋势。计量分析作为语言学量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为我们研究中央文献提供了可靠的工具。近几年各学科领域纷纷开始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某一问题开展研究现状的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的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对策。在中央文献研究领域此类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开展的分析也只是中央文献研究现状的缩影,未来还有待更多的文献计量分析研究,以发现研究前沿和热点,并发现更多的研究层面上的问题,积极探寻对策,帮助中央文献的研究走上更加完善的道路。
[1] 陈圣白. 2014. 国内生态翻译学十年发展的文献计量分析研究[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140-143.
[2] 储节旺, 孙晓宁. 2012. 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9): 21-26.
[3] 霍跃红. 2011. 对译者影响力的文献计量分析——以第四次翻译高潮中的三位文学译者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 (6): 70-74.
[4] 林德明, 刘则渊. 2009. 国际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软科学, (6): 62-70.
[5] 穆雷, 邹兵. 2014. 中国翻译学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1992-2013)——对两岸四地近700篇博士论文的考察[J]. 中国翻译, (2): 14-20.
[6] 庞景安. 2002. 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7] 邱均平. 1988. 文献计量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8] 沈艳红, 张娣. 2012. 文献计量分析中的数据准备工作研究[J].图书馆建设, (5): 90-92.
[9] 王崇德. 1997. 文献计量学引论[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王婧媛. 2008.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社科人才评价体系评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3): 67-69.
(责任编辑:吕红周)
D609
A
1008-665X(2016)3-0013-08
2016-01-05;
2016-03-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央文献术语外译词典(中英、中俄、中日)编纂的理论与应用研究”(14AYY003);天津市教委2012年度社科重大项目“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创新研究”(2012ZD040)
李多,女,博士生,研究方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 康喆文,女,硕士生,研究方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