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礼仪视阔下的少先队入队仪式分析

2016-12-09 13:54陈东慧王冬冬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

陈东慧+王冬冬

【摘要】少先队入队仪式在少先队仪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少先队入队仪式的进程,可以从人类学的视角来解释少先队入队仪式在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机制。入队仪式不是举行仪式时那一瞬间的时间点,而是一个由告别过去的前阈限阶段、经历考验的阈限阶段和顺利通过的后阈限阶段组成的过渡礼仪。阈限阶段会遇到去神圣化、规训惩罚、机会不均等诸多障碍,少先儿童只有在组织教育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境、顺利通过阈限,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少先队员。

【关键词】少先队入队仪式 政治社会化 过渡礼仪 阈限 通过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2-01

仪式是文化的载体,仪式负载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少先队仪式也是少先队文化的载体,少先队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仪式建设。从仪式方面来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求从仪式的角度来思考少先队文化现象,抽取少先队活动的仪式内涵,并了解其中的意义;另一方面要从仪式生成和发展机制来丰富少先队文化仪式,并思考如何加强仪式的“文化化人”功能。所以,人类学的仪式理论为少先队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考角度。

一、入队仪式的前阈限阶段:告别过去

仪式是一种体现社会规范的、重复性的象征行为。[1]少先队入队仪式(以下称入队仪式)是指6—14岁的中国大陆的少年儿童在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时举行的、体现少先队章程的、重复性的象征行为。入队仪式是一个改变少年儿童政治面貌的过渡礼仪。

象征符号,从经验的意义上说,指的是仪式语境中的物体、行动、关系、事件、体态和空间单位。[2]这种符号履行了这样一种功能,即通过把复杂概念与简单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帮助我们最终达到对前者的理解。[3]少年儿童的朴素爱国主义情感依赖于一种国家忠诚感,但国家并无实形,只能通过象征被构想出来。少先队的主要象征符号有队旗、红领巾、队礼等。一系列的象征促进了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形成了他们的组织观念,并增强了对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入队仪式增强了少先队员的凝聚作用,加强了少先队集体的团结,保证了少先队集体的稳定和有序。

因此,少年儿童在加入少先队之前要接受队前教育,了解少先队符号的象征意义。队前教育是少先队组织对队龄前儿童进行的“准备参加少先队”的教育。少先队组织要帮助儿童初步了解少先队的知识,明确入队的意义,提高他们争取入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以入队为动力,帮助他们在入队前在各方面打下较好的基础。队前教育是少先队进行组织教育的最佳时机之一。成功的队前教育往往会对今后的少先队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经过队前教育,组织自身象征性地得以呈现,个人对组织的忠诚也通过象征表现出来。少先儿童逐步具有朴素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这也与过去几乎没有政治意识的状态有所分离,其政治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以后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做准备。

二、入队仪式的阈限阶段:历经考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队前教育,就可以批准符合条件的少年儿童加入少先队了。入队仪式的举行,少年儿童成为名义上的少先队员,其政治地位有所提高,身份发生了改变。

入队仪式使少年儿童进入阈限阶段。此时,少年儿童处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他游离于普通儿童和合格的少先队员这两个不能兼容的群体之间,这是一个既非过去又非未来的游离不定的过渡状态。[4]少年儿童在政治社会化中会遇到诸多阻碍,这时候就需要通过组织教育对少年儿童进行引导。

首先,缺乏神圣性的入队仪式使少先儿童不重视入队仪式。有些入队仪式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往往是疲于应付、草草了事。缺乏神圣性的入队仪式很难使少年儿童形成初步的组织认同和归属感,从而阻碍了其政治社会化进程。

其次,一系列的规训与惩罚手段打击了学生认同组织的积极性。例如,将佩戴红领巾纳入常规量化检查,使得红领巾成为了一种负担,学生们不明白为什么要每天带着一块红布。一系列规训与惩罚措施使得红领巾等少先队的象征标志失去了其神圣性,进而少先队员可能以应付的心态来对待少先队的一些仪式和活动。

最后,在少先队组织活动中,存在着机会不均现象。衡量少年儿童先进性的尺度本身既不统一也并不完全合理。例如成绩好的学生、干部子女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容易受到教师的青睐,而往往获得更多参与少先队活动的机会。

三、入队仪式的后阈限阶段:顺利通过

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教育和阈限期的考验,一些少年儿童养成了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和朴素的国家、民族意识,逐步实现了政治社会化,并具有良好的个性和自主精神。成功跨越阈限阶段的少年儿童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少先队员,积极参与组织活动,具有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

然而,由于入队仪式的去神圣化、规训惩罚、机会不均等诸多障碍,有一部分少年儿童未能通过阈限期,其政治社会化水平较低,未能形成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少先队员。少先队员年龄较小,对少先队组织缺乏了解,只有在组织的恰当引导下,才能更加顺利通过阈限,逐步实现政治社会化,最终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为了顺利通过阈限,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增强入队仪式的神圣性。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是通过象征得以实现的,越是庄重的入队仪式,越能彰显入队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从而增强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次,要在参与中增加组织认同。少先队员参与入队等少先队仪式,可以不断在内心体会那种对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培养集体的理想和信念。仪式使这些情感得到强化和传播,从而形成有秩序的组织生活。最后,促进少先队员的机会均等。只有在一个公平的环境,少先队员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和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

综述所述,入队仪式的进程有三个阶段,即前阈限阶段、阈限阶段和后阈限阶段。前阈限阶段使少年儿童与过去的生活分离,进入到模棱两可的阈限阶段;阈限阶段的少年儿童接受组织教育并经受各种考验;很多儿童历经考验后破茧成蝶,顺利通过阈限,逐步实现了其政治社会化,并实现了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和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然而,一部分儿童却因为仪式的去神圣化、规训惩罚、机会不均等诸多障碍未能通过阈限。少先队工作者需要反思仪式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以优化仪式的进程,使所有少年儿童都能够顺利通过阈限。

参考文献:

[1][美]大卫·科泽著.王海洲译.仪式、政治与权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11.

[2][美]大卫·科泽著.王海洲译.仪式、政治与权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3.

[3][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6.

[4][法]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著.张举文译.过渡礼仪[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2.

猜你喜欢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视阈下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研究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的多维分析
对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的概论及思考
从“新供给”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浅谈团组织在当前政治社会化中的挑战与转型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
政治社会化视角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