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化视角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015-04-10 16:24张晓锋
世纪桥 2015年1期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张晓锋

摘要:政治社会化理论是西方研究如何培养合格的政治公民的理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功能上与之一致。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政治社会化视角,借鉴西方政治社会化经验,分析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举措。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1-0040-02

政治社会化理论是当代西方政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分支学科,于二十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它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共同之处,对我国的政治学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而重要的借鉴意义。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培养和塑造符合既定政治要求的社会公民,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之在功能和目的上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政治接班人。因此,用政治社会化视角及西方政治社会化途径、经验,可以更好地认识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解决途径。

一、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社会化理论起源于西方的公民教育,它是由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于1958年首先提出,1959年由美国学者海曼在《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一书中系统论述。该理论描述的是人们获得其政治倾向和行动模式的过程,是社会将知识、态度、规范及价值等政治取向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方式。[1](P.52)从总体层面上讲,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向其成员传输政治信仰和政治文化的过程;从个体层面上讲,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文化,形成政治自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政治社会化具有双向维度,是社会成员和政治体系之间持续不断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2](P.206)政治社会化对于传播和延续社会的政治文化,形成稳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确立政治统治的信仰权威,维护既定政治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P.14-17)

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统治阶级传播其政治思想和信仰的实践活动,在功能和目的上存在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前苏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对其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过程,目的在于使其成员形成统治阶级所希望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和政治素质,从而促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强化其成员对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的认同。[2](P.207-208)

当然两者的区别也比较明显,西方政治社会化过程强调学校、社会、政府、社团组织、大众媒体等的综合作用,对象集中于中小学生(3-18岁),往往以文化的形式出现,通过人文历史课程、公民教育教学及学术活动来渗透,通过潜移默化隐蔽传播,其理论归在政治学科内,强调科学性及实用性,贯穿其中的是实用主义哲学。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完全包含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它更强调学校的作用,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控制性。我国大中小学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政治理论课专门课程和教育机构政治工作组成,政府对学校、教育、传媒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效控制,这有助于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信仰的传承。总之,政治社会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比较明显,政治社会化使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信仰不断传承,思想政治教育使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信仰在年轻一代系统接受,内化。

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及原因分析

高校作为政治社会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得到了中西方的重视,特别是在中国,高校专门开设了政治理论课,有专任的老师和教材,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总体上是好的,大学生的整体政治素质是值得肯定的。主要表现在:比较系统地接受当前政治思想和信仰,政治认同感较强;对主流政治文化认同坚定;政治态度端正;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当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大学生心理尚待成熟,容易受社会上“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对政治事件的理解容易片面化、极端化,从而造成其政治评价的功利化倾向。政治兴趣缺乏,忽视甚至抵制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将学习精力集中在专业课学习上,认为政治理论课没用,特别是理工科学生。政治热情高,但实际参与少。

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看,导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从教育的内容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与中小学重复,说教性太强,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美国系统传输政治思想多集中于中小学阶段,大学已不再有专门的理论课,而是分散在其他历史、地理学科中。中国的政治理论课在大学有专门的体系,且与高中严重重复,特别对文科生而言,这就使喜欢接受新事物、思想活跃的90后大学生有抵触情绪,认为是浪费时间,致使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成效大打折扣。

从教育的方法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向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推广,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大学扩招后,理论课大班上课,不能发挥大学生们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且他们想了解的并非书本上空洞的理论,而是现实。90后的大学生面对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复杂环境,其获得信息来源和内容呈现多元化,政治理论课与网络及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久而久之,就造成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抵制心理。

从教育的环境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已经形成,但缺乏系统整合。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依赖众多的媒介,这些媒介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各种政治组织等(这些媒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从各种传播媒介的作用来看程度不一,不仅各种传播媒介缺乏系统整合,而且在信息传达上还有些自相矛盾。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在政治文化传播方面作用较大,而其他媒介如家庭、政治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同媒介之间存在着内容上的矛盾和价值评价上的冲突,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介的广泛推广,微博、微信新传播工具上的内容与政治理论课所倡导的理念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媒介缺乏系统整合的状况妨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借鉴西方政治社会化经验,加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西方国家为了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信念和价值,巩固其基本制度,非常重视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在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们认真研究西方国家政治社会化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改进和加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提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国是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美国的政治社会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卓有成效。如果将中美思想理论做比较可以看出,美国政治社会化理论不仅贯穿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而且其教育理论研究也卓有成效。不少美国学者一直致力于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地探讨其公民政治教育问题,力图实现政治社会化理论的“科学化”,提出许多实用性很强的政治教育理论,对推动美国政治社会化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还很薄弱,理论的研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借鉴西方政治理论化方面的优势和成功的经验,转变理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克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的弊端,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逐步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事实上,美国的学校虽没有像我国的政治理论课,但普遍开设比较固定的、必修的人文课、公民课、历史课等课程,由于强调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学生比较乐于接受,从而比较有效地避免了像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教育所造成的学生抵触情绪。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汲取其成功经验,采用渗透与规范的教育相结合,重视间接的方法,通过设置一些历史类、政治类、法律制度类等通识教育课程,以选修的方式,让学生有所选择的同时,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提高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区分层次,了解大学生兴趣所在,寻找规范的教材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

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各组织机构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互联网与政治理论课内容上的矛盾协调。西方国家的政治社会化是通过不同的机构进行的。这些机构包括家庭、伙伴群体、学校、政党和政府、大众传媒、工会等。西方国家特别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各教育组织机构既分工又协作,妥善处理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各种矛盾因素,努力统一各种政治社会化因素的方向,提高协同程度,在教育内容上各有侧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政治理论课的灌输,强调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其他的社会媒介的作用相对较小,而且各组织机构没有系统整合,互联网与理论课脱节严重,教育合力还没有形成。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应加快协调整合各相关机构的资源,分工合作,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比较好的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民族文化传统,从内容到形式增强其时代性、适应性、创新性。西方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在学校课程设计上更具隐蔽性,注重渗透式教育。而我国高校的政治理论课给人以呆板形象,内容一成不变,其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应从我国传统文化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或方向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针对大学生特点,结合中国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开设传统伦理、历史课,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散其中,渗透式传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政治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海民.二元视角下的政治社会化与我国高校思想[J].政治教育工作中外教育研究,2008,(10).

[2]陈炳.政治社会化视阈中的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学刊,2012,(2).

[3]刘军.政治社会化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6,(10).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政治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的多维分析
对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的概论及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