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

2016-05-12 20:52胡小锐
教师·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高校大学生互联网+

摘要: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下,网络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联系日益密切。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获取网上政治信息和政治行为活动进行实地调查,对大学生网上政治参与问题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分析出了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1-0012-02收稿日期:2016-03-09

作者简介:胡小锐(1982—),女,湖北黄冈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的实地调查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际情况,明确其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笔者进行了实证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

1网上获取政治信息的意识强烈

很多大学生高度关注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关的大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信心,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以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59%的大学生拥有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70%的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833%的大学生所掌握的政治信息是来源于互联网,43%的大学生会主动搜索感兴趣的主题,通过互联网获取政治信息。总而言之,在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政治信息方面,网络媒体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

2政治信息获取方式多样,技术手段熟练

当前,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现在网络越来越得到普及,更多的人能够自由获取网络上的信息。网络空间的自由与民主,使高校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手段与渠道,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获取自己需要的政治信息。

3政治信息内容多样,范围广泛

互联网上政治多极化、价值多元化,涉及政治思想、政治事件、政治新闻的消息层出不穷,但是这些消息既包括了各种正面消息,也包括了各种负面的信息。政治信息内容的广泛性和开放性,进一步方便了大学生政治信息的摄取,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的政治信息占他们接触的政治信息总数的75%以上,他们关心国际政治时事及评论,对国家、政党等也有一定的关注,还有部分大学生对非主流的政治思想理论也有涉猎。

4认同主流政治文化,但也容易受不良政治信息影响

当前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各种各样的信息层出不穷,高校大学生在网上接触到的政治信息中,既有积极的消息,也包括消极的信息。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比较感兴趣,而且对这些方针和政策的认同度较高。但是,也有345%的高校大学生立场不够坚定,认识不够清楚,容易受不良政治消息的影响,对主流政治认同存在立场不坚定的现象。

5网络政治参与意愿强烈,但政治参与行为存在一定失范现象

与传统政治参与渠道相比,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进行政治参与。互联网开拓了大学生的政治视野,为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也存在失范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参与政治行为涉及面广,但力度不够,实际的政治参与行为投入和力度都较缺乏。

二、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正面影响的分析1虚拟的政治互动增加了政治实践的机会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创造了虚拟的网络政治环境,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1]在多样性的虚拟情境中,大学生可以体会到与客观现实世界的政治互动,这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也增强了政治实践的效果。

2利益表达渠道更加畅通,影响力有所提高

互联网具有范围广、信息量巨大等诸多特点,大学生可以便捷地获得丰富的政治信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言论。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网络已经成为政府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2]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进行政治参与,使自身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3政治效能感和政治责任感增强

大学生在经济上处于劣势地位,造成其政治参与政治效能感不足。在网络环境下,任何人都以通过互联网介入政治生活之中,网络的交互性使大学生转变为政府的对话者,使他们感到政治参与十分重要,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4政治社会化的成本降低

互联网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向大学生提供政治的各类消息。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环境中, 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积累各类政治知识, 以丰富自己的政治价值观,不断加强政治行为规范,积极参与政治生活,顺利完成政治社会化。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价格的不断降低,大学生拥有电脑的数量越来越多, 网络费用越来越低廉,这使得政治社会化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

三、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负面影响的分析1造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结果的背离

泛滥的政治信息传播,增加了网络监管的难度和压力,反动、虚假的政治信息使得大学生的政治评价标准出现偏差。同时,由于互联网上大量西方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再加上大学生判断能力不强,从而使政治社会化的结果会发生背离。

2多元政治文化影响大学生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

在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可以看到或听到政治文化不同的声音,而此时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大肆宣扬,冲击着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及行为取向,逐渐淡化他们的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导致大学生政治选择发生动摇,背离主流政治信念,出现政治认同危机。

3虚拟的政治实践不利于大学生现实社会的政治参与

与其他形式的社会政治参与不同,网上政治参与只需通过键盘就能获得政治信息。但这种政治角色的体验是不充分的,它无视社会中世俗关系、利益冲突、政治环境等现实因素。在客观实践中不断纠正完善角色定位,过多地依靠网络参与政治,使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导致大学生角色错位和偏差,难以形成真正的政治技能。

4网络的泛娱乐化导致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不强

互联网上大量的网站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发布的内容甚至以暴力和色情来吸引大家的眼球,不仅如此,互联网的消息普遍泛娱乐化,很多的政治消息以一种娱乐性和时尚性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样会导致处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很难经得住诱惑而沉浸其中,从而导致政治认知产生偏差,政治责任感不强。

综上所述,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影响非常大,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进行政治参与的重渠道。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在全面把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互联网的正面作用,规避负面影响,不断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钟家全论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2〗张宇鑫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特点及其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猜你喜欢
政治社会化高校大学生互联网+
对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的概论及思考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