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化视阈下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研究

2017-02-28 21:44巩彦博
中国市场 2017年2期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执政党

巩彦博

[摘要]青年群众基础关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又是应对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传播渗透的必然要求,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抉择。政治社会化作为社会成员学习和形成政治意识的过程,深入研究、把握其政治社会化的媒介、特点、功能,并将其积极应用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将对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执政党;青年群众基础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224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工人阶级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广大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阶级基础是党执政的根本动力,群众基础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政党为了不断提高自身执政合法性、巩固执政地位,必须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努力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注重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切实提高自身的群众性。能否引领青年群众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坚持正确的方向,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政治社会化作为一个过程,能对青年群众政治心理、政治意识的塑造,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情感的获得,以及政治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政治社会化,加深青年群众对执政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准则的认可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是巩固青年群众基础的载体

在政治社会化这一过程中,人们锻炼了自己的政治技能,获得了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和政治信息,形成了政治文化和政治意识,完成了由自然人到政治人的转变。政治社会化作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状况是不同的,前一个年龄阶段的政治社会化结果会影响到后一个年龄阶段的过程,后一个年龄阶段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会增强或改变前一个年龄阶段的结果。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如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政党等,与青年的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将会对青年人政治文化、政治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是青年人最初的政治社会化场所,每个人一出生最早接触的生活场所就是家庭。家庭是青年人步入学校、步入社会的起点,这一阶段的政治社会化结果会長久影响一个人的政治认识、政治信仰、政治价值取向。一个人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几年之中,接触最多的人是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中的长辈,父母及长辈在抚育孩子成长的同时,也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将自身的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念传播给孩子。此时的孩子是没有辨别力及相关政治知识的,他们会对父母的话语深信不疑。如果父母对执政党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相应地对执政党持认可或支持的态度;如果父母对执政党持反对意见,那么他们的孩子势必反对正在执政的政党,而这将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革命战争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对共产党执政是坚决认可与支持的,即使党的决策出现一些失误,他们也能善意地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家庭对晚辈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影响的结果。家庭生活、家庭环境会对一个人产生深远影响,即使一个人在进入学校或进入社会后会适当改变自己的政治态度、政治选择,但他的意识深处始终会有童年家庭因素的沉淀。

学校是青年人离开家庭后进入的第一个专门的政治社会化机构,学校在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引导青年人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一个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本科的求学过程中,至少会有15年以上的时间在跟学校打交道。每个人的青年时代主要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这段时间是每个人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它会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苏联解体,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但是在苏联共产党执政期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青年人在学校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苏联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必修苏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如马克思所说“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能不能将党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关键在于对青年的教育。学校教育对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至关重要,学校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如果不能在学校中发挥好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或者丢失了学校教育这块前沿阵地,那么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便无从谈起。

大众传播媒介又称大众传媒,它形成于20世纪,在21世纪得到广泛发展,它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最广泛的渠道,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书刊、报纸、互联网等。一方面,青年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并能熟练应用电子设备获取最及时的信息,他们能从QQ、微信、新浪微博、易信、博客等社交媒体得到大量政治信息,而在这些信息当中有些并没有经过真伪证实;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能够向公众传递政治信息,能够引导公共舆论导向,能通过“信息轰炸”和“视觉刺激”对青年人产生直接的强大影响。列宁曾多次指出“工人群众自己决不能创造独立的思想体系,阶级的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他们。”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放弃了对书刊、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的管辖监督,从而使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群众当中蔓延,对青年人的政治价值和政治信仰造成极大颠覆。青年只有对执政党有正确的认识,认可执政党的理念和思维,才能真正拥护和支持执政党,成为执政党的群众基础。基于此必须高度重视大众传媒作为政治社会化主要媒介对青年人的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政党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具有很强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组织,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机构、政治原则、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政党通过这些来对内团结党内成员,对外吸引选民、争取社会支持。一方面,政党为了获取大部分人的支持以便赢得选举,需要公开宣布本党的政治目标以及施政纲领,选民在投票前则需要了解每一个参与竞选的政党,这样一个相互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群起到了一定“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政党组织竞选或掌握国家政权,需要组织本党成员积极参加政治生活,这样又起到了对党内成员政治技能的训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相比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吸纳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能够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的活力,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因此,要注重发挥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政党这些政治社会化主要媒介的作用,利用好这些机构作为载体的实效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当代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 政治社会化对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作用

政治社会化作为一个过程,它是政治体系与体系内成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中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体系内成员获得对政治体系的归属感,形成政治人格;二是政治体系对体系内成员传播政治文化,通过政治意识影响体系内每一个政治角色的政治行为,两个方面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最终有利于政治体系的稳定、维持与巩固。

首先,青年人为了获得在政治体系中的归属感,取得社会认同,有一个主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年人能够获得政治知识,汲取政治信息,训练政治技巧和政治能力,完善政治文化,形成关于政治体系、政治机构、政治组织、政治制度、政治原则、政治过程、政治决策的观念和看法,最终形成政治人格。只有形成政治人格,个体青年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周围的政治世界,才拥有了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前提。当代思想觉悟高、积极向上的我国青年,会由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政治地位以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选择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来参与政治生活。在正式入党前之前,青年人会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知识上的准备工作,他们会学习党的历史、性质、宗旨、原则、纲领,形成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的正确評价和看法,进而增进对党的领导的拥护和信赖。二是实践上的准备工作,校园是青年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第一环境”,校园能为青年人提供一个施展政治才华、锻炼政治水平的竞争平台,促进青年人的政治参与。同时,地区人大代表选举也增强了青年人的民主意识、公民意识、平等意识、法治观念,培养了他们的国家主人翁精神。实践上的准备工作强化了经知识上的准备工作所形成的对党的拥护和信赖。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和实践上的准备工作一道加深了青年人对党的忠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衷心拥戴。

其次,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社会政治意识的过程。社会政治意识既包括个体对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政治心理,又包括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最直接表现形式的政治思想。个体在社会政治实践中会获得新的政治知识和政治观念,这些政治知识和政治观念会内化于心,达到丰富个体的政治文化的作用。同时,又会通过个体的政治实践反馈到社会中去,达到丰富社会的政治文化的作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政治体系的稳定,会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赋予社会政治思想以新的内涵。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使得社会政治意识得以继承与发展。我国当代青年朝气蓬勃、创新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未知世界表现出强烈的渴望,有着干事创业的劲头和活力,他们会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新的政治观念、政治认知反馈给党。如果党对此进行合理引导并作出回应,既能体现出党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尊重青年的个性特点,又能够激发广大青年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更多的青年会聚到党的旗帜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始终高度重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能够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进行理论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良好的政绩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补充了能量。

最后,政治社会化的最终功能是促进政治体系的稳定、维持与巩固,这是政治社会化的根本功能,是一切过程的落脚点。任何一个政治生态当中,都会有主流的政治意识,以及各种亚政治文化。主流的政治意识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它对于维护政权合法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法性作为一种非法律和命令规定的特性,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忠诚。如果大家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可,那么这个政权就具有合法性,社会生活是和谐稳定的;如果大家对主流意识形态不认可,那么政权便不具有合法性,就会存在执政党的合法性危机。政治文化作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是精神、情感长期积淀的产物,彻底改变是极其漫长的过程。因此在一个社会中,除了有主流的政治文化,还会存在一些亚政治文化。当前我国社会中,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主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一些与主流政治文化格格不入的亚政治文化,比如:封建主义残留、无政府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等。这些亚政治文化的存在,多多少少都会对青年人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有鉴于此,要充分发挥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不外乎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青年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二是加强对青年人的政治教育。“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坚定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事关我国政治体系稳定和发展的大事。

所以,注重把握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善于利用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塑造青年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政治信仰,无论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来说还是对青年个体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 利用政治社会化的规律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巩固青年群众基础对执政党来说至关重要。政治社会化是青年学习政治价值观的过程。注重把握政治社会化的规律,通过政治社会化来对青年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大力实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于2007年5月被正式启动,是共青团中央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实施的重大工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起来的高校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着执着的信念,并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拥护与支持。在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美国、日本为首的一些西方影视、图书、学术作品、文艺作品大量进入中国,这其中良莠不齐,相当数量的作品渲染“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思想。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应对西方和平演变图谋、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战略举措,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长期巩固,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永葆生机和活力。高校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对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我们要利用这个优势条件,大力实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并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将更多的青年人团结在党的周围。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第二,采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事实证明,传统灌输式的、说教式的、命令式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对“80后”“90后”“00后”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不是我们宣传的主流思想不够科学,也不是我们宣传的主流思想不够先进,起不到应有效果的原因就在于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古板的宣传教育方式还没有“开口”,就已经引起了青年人的反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人的价值观念、理想逐渐变得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利用现代大众传媒的功效,采用青年人的语言,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主流意识形态讲清说透,实现意识形态的世俗化和理性化。世界各国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有的宣传成功了,有的却宣传失败了。成功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宣传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并将意识形态的内容与群众的需求联系在了一起;失败者过于明显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从一开始便引起了人们的抵触与反感。《马克思是个90后》《马哲有点甜》《TG暖暖的》将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流行歌曲相结合,《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将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动漫相结合,这些都在青年人当中得到广泛好评。这些作品既达到了宣传教育的目的,又受到青年人的歡迎,这其中的成功经验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第三,积极引导青年有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大众传媒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载体,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互联网则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载体。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无处不在,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大部分青年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青年人是推动网络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政治信息、参与政治事件、表达政治诉求。青年人的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提高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群众性,对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青年人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和政治文化,有时对网络政治参与会表现出盲目性和非理智性,对新闻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可能会做出极端的政治表达,这些会使青年人网络参与政治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为了解决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弊端,青年人既要对当前的形势与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具备丰富的政治知识,又需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政治判断能力;党和政府在加快电子政务和“阳光工程”建设的同时,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秩序,既保障青年人参与政治的民主权利,又规范青年人网络参与的行为。

第四,积极吸纳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政党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政党不仅可以动员、组织党员积极进行政治参与,完成党的任务,实现党的目标;还可以通过发展新党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政治社会化的训练和培养。基于党章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扩大党组织在青年中的覆盖面,积极吸纳青年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吸纳的对象不仅仅是高校中的优秀青年,还要包括社会中的优秀青年。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既有助于完成党的政治任务、实现党的政治目标,充分发挥青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又有助于通过青年党员影响和带动其他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所以,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同时,需要切实解决青年人面临的困难,积极回应青年人合理的政治诉求,通过政治社会化塑造青年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人的引导。

总之,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积极探索青年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不断创新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对青年人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合理利用政治社会化的规律将青年人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当今比较政治学:世界视角[M].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6]迈克尔·G.罗斯金.政治科学[M].1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7]季正聚.苏联共产党兴衰成败的十个经验教训[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1).

[8]李伟.论意识形态功能与党执政的青年基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4).

[9]李伟.全球化背景下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几点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0(5).

[10]于昆.中国共产党扩大群众基础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4.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17.

[13]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7.

[1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7.

猜你喜欢
政治社会化执政党
网络反腐: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课题分析
对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的概论及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列宁关于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路径思考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