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
真题回放
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作文:
“和、静、怡、真”四个字,不仅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四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应该是当今社会和谐的愿景,人们言语行为的规范。请你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人生感悟为素材,从这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字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文题中必须含有你所选定的字。如:《家和万事兴》、《一个宁静的午后》、《心旷神怡的小木屋》、《人间自有真情在》等(以上四题不得选用);②行文符合自选文体的一般特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技法点拨
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作文命题是一道给材料自命题作文,命题者不仅把命题的权利、主题展现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更把选材、组合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命题设计,有利于考生深刻理解文本,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写好本文题,不妨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懂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
不管何种形式的作文,动笔之前,都需要认真审题,明确文题寓意,把握命题意图。写作本文时,首先就要仔细阅读题目,充分领悟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尤其要看清提示材料和要求,要反复推敲,准确理解。该文题中的关键词语“和、静、怡、真”这四个字,本是从茶道精神中提炼出来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为人处事与修身养性的价值追求,更是当今社会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但命题者并不是要求学生依照这四个字去阐述茶道精神,而是从这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字作为主题,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人生感悟。这四个字所涵盖的主题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选材范围所及也将辐射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考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主题,筛选材料进行写作。
二、确立文章主旨,精选典型素材
读懂了命题意图,明确了写作范围,然后就要根据文题意蕴和要求确立文章的主题,精选典型的材料。该文题中“和、静、怡、真”这四个字,传达出了一种既“阳春白雪”又“下里巴人”的命题意图:乍一看,这四个字传递的是一种高雅的、深厚的、精致的、不怎么“接地气”的情怀与思想,仿佛只有修为极高的人才能拥有此类心境,实则不然,考生只要放眼生活、胸怀生活、捡拾生活、提炼生活,就会发现,普通的生活情境里有太多的人、事、物、景都能折射出和、静、怡、真的精神内核和生命姿态。
三、强化文体意识,彰显个性风采
写考场作文,还应强化文体意识。该题要求中提到“行文符合自选文体的一般特征”,这给了写作者选择文体的自由,但并不等于不注重文体特征,文体特征鲜明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件。写记叙文,就要写人叙事,要么重在写人,要么重在叙事(当然,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也不能没有人物);写写景散文,要有具体的景物描写,最好还要写出“有我之境”,写出此景中“我”的内心体悟;写议论性散文,要么夹叙夹议,要么先叙后议,要么叙议结合……就本文题来看,明确要求学生写“亲身经历”或者写“内心感悟”,这显然就是要求学生既可以写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也可以写阐释内心感悟的议论文,还可以写借景抒情的散文。要使文章有新意,还须凸显个性特长。比如构思巧妙,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折射出真实情感与大的道理。
总之,这次作文命题的选材面非常宽广,只要你紧扣其中某一个主题,并从“我”的角度去提炼材料;或者写亲身经历,或者写内心感悟,即使是用变形的形式去表达“我”的真情、“我”的感悟、“我”的呼唤,也定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获得令人称羡的高分。
佳作工坊
和谐大家庭
宜昌市一考生
“和熙的春风播撒春天的花种,和睦的相处露出和悦的笑容,人和心舒畅,家和万事兴,世间和为贵,和谐万象新……”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时,心中就不由得生发出一种温馨平和之感。
自从进入初三后,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大家似乎都铆着一股劲,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而拼搏,教室里整天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难得一刻的放松与清欢。
记得上学期一个初冬的傍晚,晚自习的铃声响过后,教室里一片寂静。不一会儿,灯光突然熄灭,寂静的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轻松的欢呼声和关书声。不一会儿,班主任那熟悉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大家纷纷作出要抓紧时间学习的样子,在课桌屉里胡乱地翻寻着蜡烛。
“别忙,”老师快步走进教室,温和地对我们说,“先来唱支歌吧!”
“乌拉!”大家立即欢呼雀跃起来。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歌会在黑暗中开始了。
起初是女生合唱,唱的就是我们非常喜欢的青年歌手王丽达演唱的《和谐大家庭》。歌声极其柔美,“男同胞”们静静地听着,生怕一不小心弄出点声响,歌声就会戛然而止似的。等到男生唱歌时,他们却啥歌都唱不完整。于是,老师想了个办法,叫全体男生齐声背诵《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声音很洪亮,也很整齐,可我们听着感觉就是不对劲,最后,老师也忍不住笑起来了——哈哈,这些男生怎么连读书也走调哇!
黑暗中谁也看不清谁,但欢快的歌声在教室里飘荡,四处洋溢着一种愉悦而和谐的气氛。每个人的烦恼,初三生活的紧张,似乎都被这黑暗吞没了,留下的只有心灵的醇和与青春的快乐。欢声笑语在教室里飘过来荡过去,久久不息……大家万分珍惜这难得的短暂放松与片刻清欢:醒醒脑子,洗洗思想,调和关系,相互谅解。我还隐隐听见两个同学在唱歌的间隙互道“对不起”“没关系”呢!窗外虽然是北风呼啸,寒气阵阵,但我们的教室里却是惠风和畅,暖意融融。
偶尔路边过往汽车的灯光在门前一闪,我们便会紧张起来,生怕亮光重现。
约莫半节课后,尽管我们十二万分的不情愿,但明晃晃的灯光还是赶走了这难得的黑暗。它带着歉意,张大眼睛瞅着教室里我们这些重又静心苦读的学子……
至今,我还常常想起那天晚上短暂的黑暗,想起黑暗中那悦耳动听的歌声和背书声,想起那恬淡舒爽、令人难忘的和乐氛围……每当此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轻声哼起那首熟悉的歌——
“和熙的阳光洒遍春天的喜讯,和美的日子荡漾幸福的歌声,人和心舒畅,家和万事兴,世间和为贵,和谐万象新……”
特色解析
本文主要亮点:构思独特,取材典型。小作者围绕“和”的主题,从校园生活中提取鲜活而典型的素材,以独到的眼光,真实地展现了一道瑰丽的“校园风景线”,表达了学子们忙里偷闲时的恬淡舒爽之乐以及同学之间的友爱和谐之美。值得称道的是,小作者能够巧借时尚歌名“和谐大家庭”为文题,并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各引一段歌词分别点题和扣题,既首尾呼应,又一语双关,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全文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语言质朴,结构井然,获得高分理所当然。
佳作工坊
心旷神怡的二胡曲
宜昌市一考生
今年六月初,学校举行了名曰“中考热身”的最后一次调考。考完后,老班“良心发现”,特别“恩准”我们初三的学生休假半天外加一个夜晚。回到家里,由于考试失利,我心里不爽,干什么事都没有心情,所以丝毫没有假日休闲、怡悦舒适的感觉。
记得那天晚上,月朗星稀,天气闷热,不巧又停了电,我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纳凉,心情郁闷且有些害怕。我甚至担心鲁迅先生笔下的“美女蛇”此时会露出墙头,而我又没有收敛“飞蜈蚣”的匣子。
忽然,院外传来了悠扬的二胡声,在这寂静的月夜里显得尤为悦耳动听,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我循声找去,哦,原来是邻院的退休干部黄爷爷正在月光下如痴如醉、怡然自乐地拉着二胡。
琴声悠扬,如丝如缕。那琴声犹如蝴蝶的触须,轻轻地搔弄着我心底最柔弱的地方,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思绪飘荡到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年代。这首熟悉的曲子我曾经从电视里听到过,据说,那是一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为流传的老歌,好久没有听到了,现在听起来,觉得格外亲切,让人遥想过去,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一种怡悦舒爽之感渐渐弥漫了我的心头。
琴声悠扬,如歌如诉。听众越聚越多,把黄爷爷家并不很小的院落挤得个水泄不通。黄爷爷弓法娴熟,指法灵活,一曲《洪湖水,浪打浪》把听众的思绪带到了洪湖革命根据地。我仿佛看到一只只木船上满载着英姿飒爽的洪湖赤卫队员,仿佛看到了根据地人民亲手创造的新生活。和着那动人的旋律,我们都情不自禁地轻声哼了起来:“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一曲终了,大家仍兴犹未尽,寂然无声,陶醉在这美妙的月夜琴声和心旷神怡的情境里……
黄奶奶见我站在那里沉思遐想,兴味盎然,便深情地对我说:“孩子,这就是我们那时候唱的流行歌曲。哎,想想那个年代,大家几乎人人都会唱呢!”
我想:是啊!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生活节奏也加快了,摇滚乐、街舞可以让人宣泄、放松,那虽然称得上是一种美,但我觉得它太刺激、太喧闹;而像这样在静静的月夜里听上一曲悠扬的二胡独奏,让自己疲倦的身心怡悦片刻,我认为才是一种格调高雅的美。因为这片刻的怡悦,是一种忙里偷闲时的清欢,是一种闹里取静时的恬静,更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美的享受。
时至今日,每当想起那晚月夜听曲的情形,我的心神就会沉浸在一种恬淡舒爽、清欢怡悦的快乐之中……
特色解析
本文主要亮点:感悟深刻,情意真挚。小作者围绕“怡”的主题,巧运文思,精选素材,真实地抒写出“我”的所闻、所思、所感,表达了“我”对格调高雅的美的追求以及拥有快乐之心与怡悦之情的向往。全文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行文洒脱,活泼灵动;意旨显豁,结构井然。尤其是本文语言精练,文句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实的情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时间和空间受限的考场上,能写出这样成功的佳作,的确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