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核遗产的处理及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启示

2016-12-08 16:58陈蕴�オ�
山东青年 2016年9期
关键词:朝核问题

陈蕴�オ�

摘要:苏联解体后,其原先部署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庞大核武器库面临着继承权之争,也意味着美苏两国缔结的《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无法生效执行。美俄主导的有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参加的处理前苏联“核遗产”问题的多边谈判取得成功,并被誉为“独联体模式”。这为解决地区核危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对当前朝核问题的解决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前苏联;核遗产;多边谈判;朝核问题

苏联解体后,美俄主导的处理前苏联核遗产问题的多边谈判成功地促使独联体三国弃核,以和平的方式化解了前苏联地区的核扩散危机,同时使美苏两国缔结的《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得以生效执行。这为解决地区核危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尤其对当前的朝核问题的解决,给以深刻的启示。

1、前苏联“核遗产”问题

1991年7月13日,美苏两国缔结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Ⅰ),但12月,在条约还没有生效时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辞去前苏联总统职务时,将象征战略武器指挥权的“黑色手提箱”交给了其继承者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但是,乌克兰、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这三个前苏联在其境内部署战略核武器的国家也宣称对前苏联的战略核武器拥有主权,不愿意交出核武器控制权。这意味着美苏缔结的START-Ⅰ的生效前景十分渺茫。

俄罗斯态度明确而坚决地认为其是前苏联“核遗产”的唯一继承国。美国以及西方主要国家的决策者,对于处在政局动荡、经济持续恶化形势下的前苏联地区又新增三个拥核国家以及对于核武器、核技术和核材料会加剧扩散的危险十分担忧,因此也竭力坚持前苏联的核武器控制权只能由俄罗斯一国继承。在这样的形势下,美俄两国决定联合起来推动乌、白、哈三国实现无核化,美俄主导的处理前苏联“核遗产”问题的多边谈判提上了日程。

2、多边谈判的基本进程

1991年12月21日,俄、乌、白等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议通过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并且乌、白、哈三国元首发表声明称在1992年7月1日前拆除前苏联在其境内部署的战术核武器,并运往俄罗斯销毁。1992年2月14日,11位独联体国家领导人在明斯克首脑会晤上,就有关前苏联武装力量的指挥问题达成一致,但就关于战略力量范畴问题发生严重分歧,乌克兰在此次会议上宣布其会在1994年年底以前保持核自由政策。随后,乌克兰以俄罗斯未将其运去的核武器销毁、且没有能力安全储存拆卸下来的战术核武器、也未承诺最终销毁其运去的战术核武器为由,宣布1992年4月停止将部署在其境内的战术核武器运往俄罗斯销毁的进程,并拒绝在《关于战略力量地位的协议》上签字。俄罗斯随后召集三国就如何妥善处理三国运往其境内的战术核武器举行谈判,但谈判因诸多分歧而陷入僵局。此时,美国以居间调停人的身份在四国间往来穿梭,向四国提出举行美、俄、乌、白、哈五国谈判,以通过一项议定书的方式履行START-Ⅰ的建议。乌、哈两国先是拒绝了美国的提议,但在美国不提供经济援助的威胁之下终于同意了美国的提议。1992年5月23日,五国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签署了《关于履行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议定书》,即《里斯本议定书》。该议定书的签署标志着前苏联四国开始承担前苏联在START-Ⅰ所要承担的核裁军义务。START-Ⅰ也由美苏双边核裁军条约变成了以美俄为主的多边核裁军条约。

该议定书规定1991年7月13日美苏缔结的START-Ⅰ要由美、俄、乌、白、哈五国的立法机构批准之后才能正式生效。1992年,俄罗斯国家杜马批准了该条约,但提出:在乌、白、哈三国以无核国家的身份加入《核不扩散条约》之前,俄罗斯不与参加处理前苏联“核遗产”的其他四国交换该条约的批准换文。1992年10月1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START-Ⅰ。哈、白两国1992年7月2日及1993年2月4日,也批准了START-Ⅰ,并且以无核国家的身份加入《核不扩散条约》。

然而,从1992年开始,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就一再强调,作为乌克兰消除其境内核武器协议的一部分,乌克兰除得到俄罗斯的安全保证外,还必须得到其他核大国可靠的安全承诺与经济补偿。对此,美国向俄罗斯、英国和法国发出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的倡议,四国随后以书信的形式向乌克兰做出了安全保证。并且,美国参议员纳恩与卢加在1992年11月访问乌克兰时提出美国可以使用“纳恩-卢加项目”(美国帮助独联体国家消除核威胁项目)中的1-1.5亿美元以帮助乌克兰拆卸位于其境内的战略核武器。美国总统老布什在同年12月致乌克兰总统的信中表示美国可向乌克兰提供“纳恩-卢加”预算中的1.75亿美元。1993年1月,美国正式向乌克兰作出向其提供安全保证的承诺。同年6月,美国向乌克兰提出“先行拆卸”建议,即乌克兰将位于其境内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核弹头拆卸下来,在运往俄罗斯销毁之前先在乌克兰储存,但置于美国、俄罗斯和国际监督人员的联合监督之下。根据拆卸下来的核弹头中浓缩铀的价值,乌克兰将会得到等值的经济补偿。但是美国强调两点:一、这只是乌克兰执行《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第一步,而不是替代方法;二、乌克兰境内的三种核武器都应包括在内。乌克兰接受了美国的建议,同年7月,乌克兰开始拆除部署在两个团中的SS-19导弹。在同年8月至12月美乌双方三轮会谈之后,乌克兰同意在1994年拆除部署在其境内的SS-24洲际弹道导弹。美国也与乌克兰签署了向乌提供1.75亿美元用于拆除核武器的协议。乌克兰也向美国提出尽快签署向其提供安全保证协议的要求。

然而,乌克兰议会在1993年11月18日批准了START-Ⅰ,却提出了许多附加条件,主要有三条:一、乌克兰只同意将前苏联部署在其领土上的核发射装置以及战略核武器的数量分别削减为原来数量的64%和58%;二、乌克兰提出有核国家要向其提供安全保障,并且要向其提供经济补偿,以弥补其拆除在其领土上的前苏联的战略及战术核武器以及一些裂变材料而造成的其防务力量的削弱。三、乌克兰宣布不接受《里斯本议定书》第五条(作为无核国家尽快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限制。

针对乌克兰的抵制,美国副总统戈尔率领代表团于1993年12月5日抵达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率领的俄方代表团展开了多轮谈判,在乌克兰无核化问题上达成一致:乌克兰必须实现无核化,并在最短时间内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俄美两国将推动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经济援助;乌克兰将同俄、白、哈共享俄罗斯向美国出售从拆下的核弹头中获得的浓缩铀的收入。之后,两国代表团飞赴基辅与乌克兰展开三方磋商。在这次三方会谈中,俄美两国表示在乌克兰将所有的前苏联部署在其境内的战略及战术核武器运往俄罗斯销毁后,就会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以及经济补偿。乌克兰也最终同意将本国的核武器转交给俄罗斯。1994年1月中旬,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先后访问了俄、乌两国,并与两国商定,在乌克兰于《里斯本议定书》规定的时间内将前苏联部署在其领土上的176枚洲际弹道导弹和1500枚左右的核弹头运往俄罗斯销毁后,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1.75亿美元作为经济补偿。在美国做出表态后,俄罗斯也宣布减免乌克兰的一些债务,并作出向乌克兰提供石油和天然气的承诺。1994年12月4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的欧安会首脑会议上,乌克兰与参与处理前苏联“核遗产”谈判的其他四国相互交换了START-Ⅰ的批准书,START-Ⅰ正式生效。在同一天,《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三个缔约国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经过磋商后,以联合备忘录的形式向乌克兰提供了安全保证。法国与中国也向乌克兰发出了安全保证的声明。不久,中法两国正式向乌克兰提供了类似的安全保证。1994年11月6日,乌克兰议会批准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乌克兰正式以无核国家的身份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3、多边谈判的结局

1994年底,乌克兰根据START-Ⅰ和《里斯本议定书》中相关条款的规定,开始将前苏联部署在其境内的战略核弹头运往俄罗斯销毁。1996年6月1日,乌克兰将其境内的最后一枚战略核弹头运至俄罗斯,正式成为无核国家。同年9月,哈萨克斯坦在销毁了位于其境内的最后100个弹道导弹发射井后,也正式成为无核国家。截止1996年底,白俄罗斯也将其境内的所有战略核弹头运抵俄罗斯销毁,完成了无核化进程。俄罗斯成为继承苏联“核遗产”的唯一国家。

美、俄、哈、白、乌五国代表于2000年12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签署了分阶段销毁乌克兰境内最后一批已经拆除核弹头的SS-24型洲际弹道导弹协议。2001年10月30日,乌克兰销毁了位于其境内的最后一个SS-24型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及相关配套设施后,完成了START-Ⅰ以及《里斯本议定书》所规定的要承担的义务。2001年11月13日,俄罗斯公布的普京总统书面声明中称,截至10月底,俄罗斯销毁了从乌克兰运来的最后一批核弹头和核弹药。2001年12月5日,美俄宣布已按照START-Ⅰ规定对各自的战略核武库进行了削减。至此,START-Ⅰ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有关规定都得到了切实履行。

至此,多边谈判取得了成功,前苏联地区核扩散的危机得以化解,相关条约都得到了有效执行。这是世界上首次通过多边谈判解决地区核危机的范例,这一成功的核危机解决模式被称为“独联体模式”。

4、“独联体模式”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启示

“独联体模式”可供在解决地区核危机时借鉴的成功经验是,当事小国放弃核武器,作为交换条件,核大国一是向当事小国提供安全保证,二是向当事小国提供经济援助和补偿。从当事小国生存意义上说,大国的安全保证应该与当事小国放弃核武器的承诺大体上对等。一旦核大国实践了自己的承诺,当事的小国不大可能敢于不实践自己的承诺。“独联体模式”可以作为考量解决其它地区核危机问题时的一个参照,考量解决朝核问题也不例外。

朝核问题的实质是朝美矛盾。1990年代初,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检查朝鲜的核设施。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朝核危机由此产生。1991年,美国老布什政府撤除部署在全球的主要战术核武器包括在韩部署的核武器,这促成朝韩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和《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之后,美朝达成《朝核问题框架协定》和《朝美核框架协议》,要求朝鲜冻结其各种核项目,并在所有核设施上加装监控系统,禁止一切关闭项目的重启;美国牵头成立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负责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并提供重油,以弥补朝鲜停止核能计划造成的电力损失。

美国小布什执政后对朝政策变为强硬,将朝鲜与伊朗、伊拉克一起称为“邪恶轴心”,将朝鲜列为使用核武器的对象之一,以朝鲜违反《朝美核框架协议》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致使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上安装的监控设备,重启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宣布再次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同时朝鲜也表示无意开发核武器。朝鲜核危机正式爆发。

在中国积极斡旋下,2003年8月,在北京开始了中、朝、韩、美、日、俄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截至2008年,六方会谈进行了6轮,通过了《9·19共同声明》、《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等共同文件。内容包括朝鲜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重返朝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验证,在2007年底前完成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全面申报核计划;美方确认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各方尊重朝鲜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并向朝鲜提供价值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美国根据朝方行动并行履行其对朝承诺。2008年6月,六方会谈主席声明表示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同年7月,六方会谈团长会新闻公报表示,各方同意在六方会谈框架内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验证和监督机制。

然而,2009年3月,韩美举行为期12天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4月5日,朝鲜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4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发布主席声明,要求朝鲜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禁止进行此类发射的1718号决议。4月14日,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将重启核设施建设。自从退出六方会谈后,朝鲜多次进行核试验、导弹试射和发射通信卫星,而美国不断通过联合国谴责并加大对朝鲜的制裁、与韩国举行军事演习,甚至计划在韩部署萨德系统。朝核问题处于失控状态。

目前,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几年来朝鲜多次表示愿意重返六方会谈,关键就看美国是否愿意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如果美国继续坚持霸权主义,把朝核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作为控制亚太的抓手,问题就很难和平解决;如果美国真想和平解决朝核问题,那么,“独联体模式”就是必然选择,尤其是必须向朝鲜提供信得过的安全保证。与过去不同的是,朝鲜现在已经拥有核武器,有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前车之鉴,朝鲜绝不会轻易放弃核武器。在安全保证方面,必须有干货,美方如果用类似忽悠的方式是不能成事的。

[参考文献]

[1]刘长敏著.论朝鲜核问题解决中的国际斡旋与调停[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2]孙茹著.朝核问题:地区合作进程研究[M].北京:实事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3]陈先才.国际核危机管理模式之比较分析[J].国际论坛,2007年第9期。

[4]http://news.163.com/16/0912/19/C0PO13SR00014JB5.html。

[5]颜飞.朝鲜核危机与伊朗核危机之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6]吴大辉著.防范与合作——苏联解体后的俄美核安全关系(1991-200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理论纵横

浅谈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武汉 430072)

猜你喜欢
朝核问题
冷战后朝韩关系发展在解决朝核问题中的地位、经验及展望
核不扩散条约中缔约国的权利和义务
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动因和影响
“萨德”入韩给中韩经济关系带来的挑战
安全困境下治理朝核问题的双轨并行双暂停机制
探析“朝核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奥巴马上台后的美朝关系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