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和
摘 要: 教师首先应摆正与学生的关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打造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把握文中涓涓不息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应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而辞发,情动而理易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从情感激发开始的,以情感体验贯穿全过程,并以情感的积淀作为最终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方沃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
一、热爱学生,营造情感氛围
对于教师而言,爱不应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应该是教育的前提,所有的教育都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没有爱,教育就无法实施;有了爱,教师才能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心心相通、心心互换。因此,要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所传授的知识或做人的原则,教师首先应摆正与学生的关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打造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不同的情感教学方式会带给学生和谐而美好的温暖,也会给他们的人生之路打下好的基础。教师的爱就像滴滴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师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就能通过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最佳渠道。要真正实施情感教育,不仅需要教师从审美的角度把握和领会教材,灵活地组织教学,而且需要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讲授叩击学生的心扉,拨动学生的情弦。要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上课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叩击心灵。创设学习情境,会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拨动学生的心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提高标志着学生的思想感情已经得到升华。
二、吃透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教材是课堂教学进行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凝结了前人的智慧和心血,不仅向学生传递了知识信息,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生之美等。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把握文中涓涓不息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自己要有所触动,对课文的文字、作品的主题、写作技巧等细细体会,让作品的思想观点内化为自己的情感。通过对课文思想真情的深刻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处处皆真情”,对生活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遐想,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三、注重朗读,感悟情感信息
表演式教学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也是形象化教育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实践证明,此法运用得当,确实可起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作用。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角色的立场深入课文,展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此打破了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与活动的界限,课堂变成了舞台,师生在舞台上随机表演,学生也在角色扮演的体验中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正确的朗读是视觉、听觉与情感、思维的全方位投入,能使学生在优美的韵味和流动的气脉中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比如朗读课文,讲解作品时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格调,“因情制宜”,该亢奋时要亢奋,当低沉时要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浸入学生的心田。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以朗读传情,少不了教师对学生富有感情效应的指导。
四、语言生动,打动学生心灵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
语文作为语言文学课,它始于情终于情。在情感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叩击学生的心灵。教学中充满感情的语言、语调与课文的结合,创造情感氛围,这种情感氛围会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当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这样的教学言语不仅能传知,还能传情,从而使课堂教学实现科学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教师应尽量用新颖、优美、恰当、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结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练,既有情有味,又有艺术性。还需要注意表情、目光、手势等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增强情感表达的形象性,促进学生热情的激发。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文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层浪”,积极组织、引导学生阅读、品味教材内外的描写爱情的经典作品,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如同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轻松。语文课堂教学一旦注入强烈的情感,课堂教学就有了丰富的情味和感人的氛围,从而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兴胜.浅谈小学生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7).
[2]滕瑞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