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学辉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不是智商问题,也不是学习不勤奋,而是缺乏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于是,我从下述方面对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养进行探究。
一、时代发展,呼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阅读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课程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弱,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且现实的教育意义。独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
首先,加强数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所谓数学交流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其次,加强数学阅读,有利于数学课本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课本,仅把课本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缺少阅读课本环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对数学课本的作用及如何有效使用数学课本曾做过较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把课本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课本阅读。其实,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再次,加强数学阅读,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有较强的自学功底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最后,加强数学阅读,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目标。新课程的全新理念是“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学会阅读。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阅读能力弱,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助。因此,要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堂阅读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阅读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在阅读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边读边思考老师布置的数学阅读思考题,边读边思考每个字、词、符号和图表的内在意义,边读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找规律、抓本质,而不能死记硬背公式、定义、法则或只是机械模仿计算方法、分析的过程,只有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弄懂、学会知识,掌握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2.动手动脑的习惯
(1)划:划出概念、术语、公式、法则等,以便查阅和记忆;划出语句中的重点字词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提醒自己;划出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质疑。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帮助自己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2)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因此,阅读中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比较找规律、在算中尝试探索、在算中验证推理的结论等。
(3)动手操作:在阅读中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边读边运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为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积累感性材料。
3.质疑的习惯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提出来的问题往往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幼稚的,但这是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待,这样学生才敢思、敢问,才会逐渐产生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4.反省的习惯
阅读后要养成总结、反省的习惯。问自己阅读了哪些知识?哪些是自己独立理解的?哪些是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弄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如何处理?找出成绩和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开端,学会了数学阅读,可以更多地继承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事业打下知识基础。同时,在数学阅读中培养起来的学习能力,不仅能提高阅读速度、加深深度,还将为一生中不断自学进取提供有力保证,让学生扬起阅读之帆、驱动学习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