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玲
高考前的复习,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从厚到薄:理线索、清思路、观大势,摒弃繁杂,立足核心,突出主线,便于记忆,有利发散,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和能力结构。以下是笔者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归纳方法——分类构建知识网络
1.一个好习惯
(1)数形结合——解题必画图: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等效电路图、画v-t图像。(2)数理结合:用数学表达式表示物理规律。
2.两条线索
力的观点:平衡条件及利用动力学知识即牛顿运动定律;能的观点:动能定理功能关系能量守恒。
3.三个分析
受力分析:在各种情况下(如俯视图、竖直平面内等)重力是否考虑。状态分析: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分析。过程分析:某一过程的分析,如:判断洛仑兹力、电场力的分析;不同阶段要重新进行方向的判断。
4.两个注意
(1)熟悉运动模型及注意解题思路和方法:平抛、类平抛利用运动的分解知识;圆周运动中合力是否提供向心力。
(2)实验题要紧扣实验原理,选择器材,做好数据分析,特别是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图像一般直线(除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处理线性图像一定是写表达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多用电表、电流表、电压表等常用仪器的读数是不是真的会读了?各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尤其要重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创新。电学实验以测电阻为核心,总结有哪些测电阻的方法,多用电表测电阻是不是会使用?替代法、半偏法是否熟悉?尤其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能力的体现,抓住伏安法,贯穿测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金属的电阻率,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电学实验基本上就融会贯通,虽然时间紧,但拿出一定的时间复习实验是最快得分的好办法。
5.几个意识
(1)增强得分意识,审题要认真细致、大声默读,关键词(恰好、不计重力、恰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刚好分离、刚好相对滑动、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等)要圈起来。
(2)有些题不能解全,可写出与题目有联系的相关公式:
(3)尽量不要写综合式。
(4)读过两遍不知题意的暂时跳过。
(5)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否带单位,已带单位是否要换算,有效位数,坐标轴(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及有无数量级)。
二、冲刺阶段的注意事项
每一位考生都必须明确,在别人都很难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的时候,你如果能够做到高效学习,就会迅速提升相对实力,从而笑在最后,笑得最甜。
1.提高复习效率的两大措施——反思总结和严格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物理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
2.消除考试失分的两大隐患——知识性失误和心理性失误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这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因知识和策略造成的失误可以认为是知识性失误,而一些笔误、计算失误及某些习惯性错误可以归结为心理失误。知识性失误和心理性失误经常交错在一起,为了消除高考答卷时的隐患,既要各个击破又要综合治理,具体来说就是:
(1)要落实双基,强调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强调对技能的灵活运用,强调知识结构的优化。
(2)防范思维定势的负效应。高考复习时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有些题目形同实异,要注意其中的区别与联系。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为什么高考时成绩悬殊?那就是细节。审题的细节是不是到位?题目审得好,下笔就得分,建议10分钟能完的题,要用其中的6分钟审题,免得错了再改,浪费时间。
(3)优化考试心理,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有道是“做事一半靠心态”,解题时既要注重一次性成功,又要注重复查环节,还要敢于放弃。在平时模拟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考试思维,把自己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中,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作出严格要求。时间长了,就自然做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高考时心态就会平和多了。自信自强是成功的种子,紧张和慌乱是大忌。所以,学会正确调整和放松很关键,相信轻装上阵,必能成功。
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只要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注重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科主干知识,巩固掌握学科本质的方法,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