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军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缩小城乡差别繁荣城乡经济
——基于城镇化视角
林军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城镇化不仅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还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还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主要抓手,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在中国城镇化较为漫长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进一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努力走出一条协调城镇关系、繁荣城乡经济,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全面小康;新型城镇化;优势互补;持续协调;良性互动
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任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1943年2月9日-),曾预言影响人类21世纪的两件大事:一是中国的城市化,二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今天预言已成为现实。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1月19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6.1%。(中国经济网)
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和推进,各国的城市和城镇人口将不断增加,这既是人类发展史所要必经的阶段,也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在我国,早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就已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形态”。“十二五”规划又再次建议,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具有辐射作用的大的城市群,以促进大、中城市和城镇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不可否认,城镇化进程助推了现代经济的增长。在人口大量聚集的城市、乡镇也将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使得投资主体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给投资主体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高的利润空间。随着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和在城市经济活动的增加,规模化的市场中在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多元化中,社会分工将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其经济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依据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词典的注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作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的过程,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城镇化率来反映和表示,即一个地区常住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率。因此城镇化率的高低既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的现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纵观国内外社会的发展,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城市化能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工业化反作用于城市化,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相限制,相互促进,发达国家尤为如此。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美国曾出现过二次工业发展的高潮。由于美国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气候条件,美国的农业和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且多样。到19世纪20世纪初,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为动力的交通运输业也为人口的迁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海、路、空等交通运输业尤其是对运河的开发利用为美国的城市人口由1870年26%上升为1920年的51%再加一把力。运河网的建立和有效利用使美国成为当时运河运输最为发达的国家。由于水上运输的成本低廉及新移民区的开辟,使得当时的布法罗、罗切斯特、芝加哥等城市不断繁荣。实践证明,工业资本的高度集中,将会导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高度集中。
属于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东临密歇根湖是美国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的第三大都市会区。现在人口已超290万,是北美大路的中心地带。自1833年建市以来,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它已发展成为美国最重要的铁路和航空枢纽,便捷的交通又极大地刺激了商业的繁荣,芝加哥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之一。尽管经历了1871年的特大火灾,它的恢复速度依然极为惊人和神速。1860——1890年人口增长了近10倍,其中的从事工业劳动的人员就增长了30倍。19世纪初叶,随着移民大军的西拓,荒凉的芝加哥逐步走向繁荣。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进而又吸引了农村和外来移民的迁入。以1870年到1900年,芝加哥人口就从29.9万迅速增长为170万。由此可以看出,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发达的交通枢纽、工业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外来人口迁入是一个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客观条件。
城市的发展使得各种优质资源在那里不断的聚集和升级换代,这就使得地处不同地域的城市之间在发展水平、规模及速度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平衡。英国的彼得-霍尔和凯西-佩恩在《多中心大都市:来自欧洲巨型城市区域经验》一书中首次提出“巨型城市”这个概念。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由于世界上的一些城市的“合并”而形成的“巨型城市区”,其地域可能已超数百公里,其人口也可能超过一亿。
据估计,2030年发展中国家人口要增加14亿,在这14亿人口中将会有96%的人在城市居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善将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据研究,2013年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增长是发达国家的2倍,2015年的经济增长仍是发达国家的2.5倍。在过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一直有赖于发达国家,现在这种局面正在改变。通过拉动本国的内需和发展本地区的市场经济是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不二之选。但城市化在给人们带来较为丰富的物质及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如住房的困难、水资源的匮乏、垃圾的处理、交通的拥挤、就业率低及民族矛盾等等。仅交通事故一项,据全球道路安全合作伙伴的数据显示: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车祸。一天86400秒,有多少鲜活的生命葬身车轮之下。
马克思认为:城市是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据瑞士信贷集团公布的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10%最富有人口控制着大约87%的财富。这份报告的重要主题之一是,全球范围内的财富不平等性正在日益上升。“在不同的人群之间,个人财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瑞士信贷集团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高收入国家中的财富差距有所收窄,但这种趋势可能已经走向相反的方向。”这份报告主要针对两个时间段进行了分析。分别是2000年到2007年和2007年到2014年。基本上来说,对于在第一个时间段中财富不平等性有所下降的国家而言,这些国家在第二个阶段中的财富不平等性普遍出现了回升。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瑞士信贷集团分析师所研究的国家中有74%的财富不平等性有所下降;而与此相比,在2007年到2014年之间,76%国家的财富不平等性都有所上升。
另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发展要快于工业化的发展。以印度的孟买为例。孟买既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如按孟买的大都市会区【MMR】人口计算约为2500万。它的年均人口增长率高达2.2%。如按此计算孟买到2016年在大都市会区的人口排名将会继续上升。以以往的数据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发展中国家农业用地人口城市化率增长的速度之比是1970年—1980年为3:1、1980年—1990年为3.33:1、1990年—2000年为4:1。这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城市化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人口城市化增长速度高许多。钱纳里等著名经济学家概括了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
城镇化对消除贫富差距有积极作用。因为商业的发展将使服务业兴旺,商业在给人们带来更多服务的同时,也会增加就业机会。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当人群集聚到一定规模将会使一些固定的支出有所降低。
前面提到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互为促进、互为条件又相互制约。一个国家如果国民生产总值里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不随着城市的发展提高,那这些城市在发展中和各项社会要素的分配就会失衡。特别是一些特大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将导致社会的畸形发展,城市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悬殊,这种局面得不到改变,最终将会阻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发展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在发展中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我国城镇化的经济基础是原始的手工业和商业。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城镇化的社会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力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必然结果。所以便利的交通、经济的繁荣、能够凭险而守抵御外来侵扰是使城镇乃至国家长治久安的不二之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建国初期的城镇人口有5765万,到了1957年城镇人口达9949万。城市化率由10.6%上升到年均增长7.5%。在国民经济恢复这段时期,工业化开始起步,原有的城镇在扩容,新的城镇在增加。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中显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减少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据《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概括,我国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发展经历了1949-1957/1958-1965/1966-1978/1979-1984/1985-1991/1992至今6个阶段。报告将这6个发展阶段分别定义为:城镇化的发展起步发展、曲折发展阶段、停滞发展阶段、恢复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6个阶段。
我国的城镇化在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体系也不断完善。具体表现为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资源分配基本相符的东
密、中散、西疏的总体形态。其中辽中、京津冀北、长三角、珠三角为较成熟的城市群。以上城市群的人口密度也比较大。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依据,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城镇的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人口也增长了81.03%。人口流动性进一步加大。我国的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是在2011年。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我们祖祖辈辈都从事着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劳动。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消费习惯和价值观念都将随之改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基本完成城镇化,我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指导思想不会变。探索和展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中长期发展过程,其内涵应当体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多元推动、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全面协调、低碳生态、上下互动等基本特征。城镇化将对社会组织方式、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变化,政府要加以引导和管理。要有科学的规划来统领城镇化的建设。县级乡镇的小城镇发展落后将影响到整个城镇化的进程。要落实好各项会议布置,促进以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依托大城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模型,做到城乡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科学规划多措并举。
2013年年末,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一句“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引发人们无尽感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我们习惯于粗放用地、用能,有些地方将地圈出即使10年也消化不完。致使土地撂荒闲置,仅2006年就有400万亩。国土资源报社、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新闻宣传处总结的四种粗放用地行为是:城市建设松散摊大饼式扩张、一些地方“路”各行其是,盲目抢地、一些开发区盲目上马,土地利用率低、一些地方的农村宅基地和工业用地遍地开花。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切忌大城市病的发生。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根据城市的各自性质和职能,科学规划、提早规划,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和珍惜自然环境,确保大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历史证明,要在稳步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中小城市,重点发展小城镇,最终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国地少人多,13亿人口中9亿在农村,小城镇更是人员的主要聚集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让低收入的人群进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关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在英文中“URBANIZATION”既是指城镇化,也可以译为城市化和都市化。在我国用城镇化则更符合现实的行政区划。我国在4个直辖市及284个地级市外,还有369个县级市、1456个县、117个自治县及19683个建制镇。我国的城镇化并不能简单的依靠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将农民变为市民,而是要在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将低水平、重复、粗放的生产投资方式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将农民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依据产业间发展的一般规律,使国民经济的各相关产业部门都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因为产业结构合理了,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就扎实了。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产业调整不是简单的挪移,而应是技术和资金的整体转移。城镇化率在达到30%时就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要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便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后续发展的动力。城镇化是农村劳动力向第一、第二产业转变的过程,要处理好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如安居乐业和子女上学的问题。要努力把城市建设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态文明、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9亿是农民或是从是与农业相关的生产劳动,城乡收入差距
一直处于较高位置。总体上大家都认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低,与工业化水平相比还处于落后位置上有关。另外,由于城市资源的束缚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城市可开发利用的空间日益受限,而大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却游离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其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如下表。
表1 1978-23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以及收入比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24)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农村、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直接导致了农村、城市二元社会保障体系。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为基本保险的社会保险已覆盖了全部参保城市人口。农村则是以家庭保障为主要形式的保障形式。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进城将势不可挡。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还农民工以市民身份,各级政府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以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2016年9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颁布,它明确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为居民户口。在这个前提下应建立与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相适应的教育、住房、社保、就业、土地及人口的统计制度。据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内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这都为健全人口管理信息,进一步保障农村人口的合法权益打下基础。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工农之间关系不平衡是近年来最大的社会矛盾所在。只有统筹城乡、发展城乡才能进一步消除贫困人口,缩小贫困差距,使进城农民获得市民待遇,分享现代社会发展的成果和城市的美好生活。
以人为本城乡统筹。
由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点,中国的城镇化要体现全国一盘棋的理念,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一直延续着农耕大国的传统。如建国初期,在466亿元的工农生产总值中,农业经济就占70%,达326亿元,轻工业为103亿元占22%,其中重工业仅仅是37亿元,只占据8%。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城镇化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农村也为城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产业人数可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进一步减少农业人口,农业又是基础产业,城乡发展离不开“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农村建设,因此,既要抓城,又要抓乡,要两条腿走路。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7000多万人口没有脱贫。现在剩下的“硬骨头”脱贫难度很大。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属欠发达地区,扶贫就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要一刀切。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扶贫的政策、资金用在“着力点”上,使当地的贫困群体,走上一条不违背民意和自然规律的富民之路。总之,精准扶贫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需求,也是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民生内涵的进一步表现。精准扶贫就是要一对一,谁贫困就帮扶谁,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贫困户,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努力使城乡一体,发展均衡。
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城市既是人类历史文明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一定范围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的发展状况可以客观的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明发展的程度。城市的迅猛发展标志着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城市的发展与工业的进步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纪经过10余年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51.3%。未来的30年是中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最佳时机。当然城镇化也不是万能的,在其发展过程中问题还会不少,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周期人:中国的工业化超前,城市化落后》2012.5.6.
[2]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编:《中国百科大词典》,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150页.
[3]《中国扶贫》杂志2013-06-18.
编辑:冯惟榘
Narr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Prosper the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rbanization
LIN Jun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100)
Urbanization is a necessary path towards modernization.Urbanization is a strong motivation for keeping economics’continuous growth and development.Urbanization is the major element for accelerating efforts to upgrade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Urbanization is the major method for solving issues of agriculture farmer and rural area.Urbanization is the strong support for promoting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is the exclusive requirement for facilitating society’s integrated development.In the relative long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greatly improve the urbanization level,further minish the gap between workers and peasants,city and countryside,and between different districts.Striving to find a new and sustainable path of urbanization that can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of cities and towns,flourish urban and rural economies,complement each other’s advantages,integrate profit,coexist and co-flourishing,and form positive interaction.
Overall well-off;new-type urbanization;complementary advantages;sustained coordination;benign interaction.
F299.22
A
2095-7327(2016)-11-0069-06
林军(1964-),女,山东栖霞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