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兆琴
优化资源拓展经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文 唐兆琴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幼儿通过自由、自主和创造性的游戏增长知识,获得经验。为此,我们以课程游戏化为改革路径,不断探索适合本园的、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的、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需要的课程实施新思路、新方法,努力通过资源建设和自主经验的积累,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努力做到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自由自主地生活和游戏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
课程游戏化 课程资源 自主经验
什么是课程游戏化?怎样实现课程游戏化?虞永平教授在谈论课程游戏化时指出:课程游戏化就是要让幼儿园的课程更适合孩子,要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取新的经验。为此,我们结合本园实际,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努力保障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不断转变思想,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资源及课程实施之中。
1.场地资源,因地制宜
幼儿园的环境主要是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环境越丰富多彩,幼儿的活动就越多样,幼儿获得的经验就越丰富。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平整、整洁的要求衡量幼儿园。在室外场地上,要多使用自然软质的草地,草地是幼儿观察、探索和发现的场所,草地上多样化的生命就是幼儿观察的对象,我们甚至还保留了部分泥土地,孩子们可以玩泥浆、挖泥沟,体验自然生态的乐趣。在室内场所,我们合理利用幼儿园大厅、走廊、拐角、小游戏房间,打造满足儿童各种兴趣的游戏区域,幼儿园进门大厅处比较开阔,我们用矮柜、树枝、纸箱隔成“表演区”,幼儿在表演区内表演木偶戏、皮影戏和童话剧等,体验想象、模仿、表现与创造的快乐;室内走廊狭长,我们大胆使用农村特有的本地资源,开辟了“智趣园”“创意坊”“紫砂坊”等,幼儿园每个班都有一个小门厅,我们将这些小门厅开辟成为“宝贝厨房”“建构室”“涂鸦区”等。各个活动区的创设解放了幼儿的手脚,解放了幼儿的头脑,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自主参与和创造。
2.素材资源,因材施教
安吉的幼儿园创造性的利用本土资源,创设既有丰富玩具、材料,又具有教育性、探索性、操作性和自主宽松的环境,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具体操作上,孩子是活动主体,老师只做观察记录;从材料上看,空旷运动场、草坡、小树林,几乎是标准配置,木块、木条、竹梯、废旧轮胎几乎是每所幼儿园有几种提供的材料,木头、石头、布头、瓶瓶罐罐、纸箱、枝条、树叶、瓦片等这些农村特有的资源也是孩子们青睐的材料,孩子们或画,或做,或讨论,无不充满乐趣。
1.注重经验的整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以“宝贝厨房”为例:在元宵节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小厨房提供干净卫生的米粉、水、量杯、面盆、数字称等材料,以问题的形式推进幼儿的探究,如:小汤圆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米粉怎样才能变成小汤圆?多少米粉和多少水才能搓成圆圆的汤圆呢?孩子们根据问题进行独立或合作探究,从称量米粉到加水调米粉,第一次加一杯水太干,加两杯水米粉团烂了,怎么办?孩子们自主商议:再加一些干米粉,加多少?通过从干米粉到黏米粉团的变化过程,孩子们不断操作、记录,数学(水的数量、米粉的重量)、科学(散落的干米粉到黏黏的米粉团的变化;元宵煮之前和煮之后的变化)、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揉米粉手部的力量和耐力、搓汤圆小肌肉的发展)、语言(活动中的交流、干湿、软硬、散落、黏糊糊等词汇的积累)、社会(与同伴在活动中的合作、相处、操作活动中的规则意识等)、艺术(各种米粉团的创意造型)……各领域的综合性、创造性的发展在幼儿的自主探究中得到了发展和整合。
2.注重经验的提升
在幼儿课程建设方面,我们注重幼儿自主经验的建构,根据主题的进展,我们将幼儿的经验分为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两大部分,将幼儿的未知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家园协助等形式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以及创造性的发展。
以区域游戏“小木工”为例:幼儿们来到木工区时,个个眼睛发亮,欢呼雀跃,根本不用教师做任何动员,他们就已经自发地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两人一组,分配好了各自的工作。这也就说明幼儿对木工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已知的,他们知道这些木工工具的用途。
在初步的自由探索阶段提供给幼儿的是单一形状的材料,幼儿只需要用锤子与钉子将这些材料组装起来,作品完成的成功率比较高,因而幼儿的热情也特别高。
幼儿熟悉材料以后,在自由创作阶段,有的小组选择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材料,商量着制作他们向往的作品;有的小组摆开敲打铆钉的阵势,但一时找不准位置,边忙乱地敲锤子、边调整着各种动作和位置;有的小组选择的铆钉与木料不合适,使劲敲打仍无济于事,最后只好无奈地重新寻找其他钉子;还有的小组喜欢挑战,不满于只使用现有材料,自己找来长木条和锯子,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锯子锯成他们需要的长度。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一组小朋友敲打到一半时,钉被敲弯了,连忙向老师求助,旁边一位小男孩看见了,走过来用锤子的楔形一端,帮他们把歪掉的钉拔了出来。老师十分惊奇,上前问他从哪儿学来的这个方法,他说:“我爷爷在家里做过这样的活。”孩子们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氛围已然形成。在这里,幼儿会自发地找到自己的伙伴,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做出自己想要的作品。
当木工体验课程开设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个别幼儿已经会用铅笔画黑线作标记来锯木条。我们抓住时机,在课程方面增加了设计图纸这一内容。小房子、绘本图书、飞机、马路上的天桥、天空一号……幼儿的设计花样百出。设计图纸把松散、无目的的活动变成了有目的、有设计的创造性活动;把单纯的木工制作与美术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木工体验不再是单一的体力活动,而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幼儿自主体验感知所得到的经验的提升。
让教育回归真实生活,让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自主体验感知和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满足不同儿童自主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努力创建以幼儿为本的课程模式,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让幼儿在自主创造的天空中越飞越高!
(江苏省扬中市油坊中心幼儿园)
1.《创造的儿童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3.虞永平.《课程游戏化与教师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