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春淑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小学校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
庞春淑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小学校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并且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单元整组教学”中的单元既可以是思想主题一致的单元组,也可以是知识内容相同的单元组;既可以是写作方法、语言表达方式一致的单元组,也可以是人文主题一致的单元组。小学教材以专题组单元的编写形式,为开展单元整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有效地整合了教材资源,实现了更有意义的建构。
“单元整组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如果仅仅是在单元学习之前添加了一个“整体感知”,单元学习后再设计一次“整体感悟”,中间的“部分体验”仍旧是一篇一篇课文的学习,并没有真正体现“单元整组教学”中的整合思想。因此,单元整组教学不单纯是一课课的叠加,而是在教学设计中重组单元内的教学资源,把所有的文本根据不同主题进行整合。
下面是笔者执教的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整组教学”案例。
第三单元有四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外貌描写是写作的突出特点,在主题训练这一环节中,就把本组四篇课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慈母情深》中有这样一段对母亲的外貌描写“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班里学生李婉洁同学谈读写体会时说,她知道了原来写手也是外貌描写。同班同学李一涵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谈:“外貌描写不一定写很多,有时一个眼神就够了,比如作家梁晓声这样写疲倦的母亲——褐色口罩的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腈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中,父亲在废墟中坚持挖了36个小时后,有一段父亲的外貌描写:“他满脸布满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布满血迹”李嘉祺这样评价:外貌描写并不仅仅可以在开头写,在叙述情节时恰当运用,对表达中心作用更大。
因此,单元整组教学既有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也有各知识点的融合、穿插,作为整体的不再是一篇课文,而是单元内的所有文本以及与教材相关的学生在课外收集到的各种教学信息的综合。
经过实践,在单元整组教学中,根据单元主题、体裁和写作方法的不同,对“单元整组教学”采取“因材施教”,初步探索出“类比赏析”“诵读体悟”“随文练笔”等策略。
下面就以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来谈。
类比赏析策略就是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体会到不同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类比赏析策略主要包括:同题鉴赏和同类鉴赏。
(1)同题鉴赏策略。鲁教版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有两篇文章写的是同一种动物——鹅。第一篇写鹅的步态用的比较法,第二篇则通过抓住鹅的细腻的动作来写,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写作的不同点。所以“同题鉴赏”重在——同中求异。
(2)同类鉴赏策略。再比如第五单元有两篇文章《松鼠》和《鲸》,这两篇文章都写动物,但表达方法不一样就可以采用同类鉴赏策略,它重在异中求同。
有的单元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文字通俗易懂,学生理解起来障碍小,而且篇篇课文文质兼美,抒情意味很浓,像这样的单元就可以主要采用诵读感悟策略。
比如第三单元的课文:《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都适合运用诵读感悟策略。
单元整组教学中,运用随文练笔策略,能够做到整体把握写作训练点,做到“有序”的训练,避免习作的重复性和随意性。
比如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时,我们运用随文练笔的策略,重点训练学生在描写景物时,要做到两点:(1)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写下来。
在一个单元中有这么多的训练点,单元整组教学就能俯瞰单元全貌,来一个“有序”的安排。
我们把“抓特点仔细观察”这个训练点放在《燕子》这一课中,有的孩子描写《美丽的中心广场》,其中写到了“鸽子”,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看出他们学会了仔细观察。
“我从纸袋里拿出玉米粒儿,轻轻地放在手心上,小心翼翼地把手往前一伸,聪明的鸽子好象闻到了食物的香味一样,咕咕地飞过来,落在手上。鸽子抬起头来看看我,又低下头,小嘴巴一刻不停地吃着,叨得小手痒痒的,我的手情不自禁地往后缩,鸽子吃完就展开翅膀飞走了。有的飞到鸽棚上悠闲自得地晒太阳,有的在草坪上自由自在地散步,还有的在精心地梳理自己的羽毛。”
把“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个训练点放在了《观潮》这一课,学完本课后,再引导学生回忆正月十五看烟花的情境,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学生郭晓宇写的《看烟花》中就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他先写了看烟花前大街上人山人海,接着他又写了放烟花时美丽的景色,最后还写了看烟花后的感受。
在单元整组教学中,各个策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单元整组教学”注重了教材的纵、横联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相机整合,适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