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妮
(西安培华学院,西安 710125 )
语感培养与外语学习环境建构*
李小妮
(西安培华学院,西安 710125 )
语感是一个人的语言潜能经过开发转化而成的一种自然驾驭语言的能力,它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经由长期实践而形成。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不同,它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众所周知,语言学习重在培养语感,而语感培养靠语言实践,语言实践离不开语言环境。所以,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建构外语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语感培养;认知相互作用论;外语学习环境
就功能而言,语言是人类生存与交际的工具,是一种独特的心理功能,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只有人类才具有真正的语言系统。而语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的体现,或者是一个人语言潜能经过开发转化而成的一种自然驾驭语言的能力。一个人在讲母语时,因为语感作用,他可以不假思索就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认为,语言学习重在培养语感。
上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依据儿童在合适的语言环境中能够习得语言而动物则不能这一基本事实提出天赋假说“普遍语法”:“人类的知识系统存在着一个独立的语言官能(faculty of language),它是大脑的一个子系统。语言官能具有独立的生物实体,它是人们能够学会一种具体语言的内在原因。全人类的语言官能是一致的,是人类的一种天赋能力”(石毓智 2005:1-9)。尽管乔姆斯基的假说被视为语言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但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认知科学发展到今天仍然无法证明乔姆斯基的假说具有生理基础或者心理基础。迄今为止,人们并没有发现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与生俱来的专司语言的生理器官,也无法证实人的语言能力独立于其他认知活动。皮亚杰认为,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在同化和顺应调节机制下不断的建构过程,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认知结构是语言获得的基础,语言能力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Piaget 1959:18-23)。他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儿童发育时期认知机能与其所处语言和非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具有发生性,他的这种观点被称为“认知相互作用论”。也就是说,符号表征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婴儿时期开始漫漫形成的,其出现使儿童应用词语成为可能。当然除符号表征能力外,还有其他一些与语言能力有关的基本认知能力,如对量的认知能力、概括与分类能力、记忆和预见能力、联想与推理能力以及对声音、形状的辨别能力等,这些基本认知能力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相互协作,才能形成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它们是我们所说的语言潜能。由“认知相互作用论”可知,人的语言潜能只有在其所处语言和非语言环境的作用下,经过开发、转化才能形成语言能力。
大学生不仅具备与语言能力相关的一些基本认知能力,而且已掌握母语。他们不仅具有学习一门外语的潜能,而且有母语习得的经验可资借鉴。但是,他们怎样把语言潜能开发、转化为外语能力,即用英语写作或口语表达的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指他用一种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等的应用能力,即使用一种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交际的能力。交际对象和目的不同,所需的技能也各异,如口头交际需要听说能力,而书面交际需要读写能力。那么,这4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无轻重先后之分;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有何不同?
就母语习得而言,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时就栖息于母语环境中,一岁左右开始牙牙学语,上学时已经基本具备生活所需的听说能力,而读和写能力则是入学后才开始渐渐培养起来的。在长达十几年的受教育过程中,我们主要接受读写能力训练。因此,母语的习得是先听说后读写,听说为读写打下基础,读写反过来促进听说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而且,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母语,因此易于达到与人畅通交流。而外语学习则不同,首先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其次,我们在课堂上而不是在生活中学;再者,课堂学习往往以读写为主,很少有机会练习听说;最后,最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英语口语测试因为不易操作,所以一般只进行笔试。所有这一切造成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时代,尤其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因此,必须对外语教学进行改革,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使其与外语课程教学高度融合,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虚拟外语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弥补我们在母语环境中外语学习的先天不足,彻底消除外语课堂学习的弊端。
3.1加强视听说课的教学引领作用
十多年来的外语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但从整体来看,学生在口语和听力方面的能力还不尽人意。这说明我们对学生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外语学习的效果与学习条件和环境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语言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至关重要。蔡基刚指出,“为什么我国学生学了10余年英语,‘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现象还比较普遍?原因就是受到语言环境的限制:没有或很少有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机会,没有或很少有使用所学到的语言的机会” (蔡基刚 2006:16-20)。因此,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的改变首先要从视听说课做起。
在多媒体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要想上好视听说课,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这样它的教学效果才会大大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传统的听说课中,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语言点、单词、句型等,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真正让学生进行“听和说”训练的机会很少。这样的授课模式会影响学生对“听说”课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从视听说课的教学模式改革入手,视听说课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一起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例如,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相关背景知识、文化风俗的介绍等,制作或选择与单元话题相关的英语视频、英语故事、电影片段、英文歌曲等丰富多样的素材,供学生欣赏和学习。这些视音频材料形象生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4-6人分为一个小组,让他们以团队的形式展示自己事先准备的口语材料或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在课下,我们还组织教师以分组结对的形式录制相关单元的微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改革后的视听说课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变成教练或场外指导,负责解疑释惑。这样学生不仅能获取大量的视听语言输入,而且还能得到足够的口语训练机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他们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重视网络课堂学习平台的建设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交互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提高学生在交互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一直是一个难题。随着基于计算机网络课堂的发展和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入,我们已经看到破解这一难题的希望。基于计算机和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模式,由于它图文并茂、声像交替、灵活多样,为学生英语学习创造一个良好而生动的语言环境,也使师生的交流得以在更加广泛的层面上展开,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一个良好平台。
为了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我们学校于2013年9月份新学年之初为大学英语课程建立网络自主学习教室,供本科生课外自主学习使用,并由大学英语教研室安排教师辅导。网络自主学习教室从周一至周五全天候(第1-8节)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随时上机进入与所学教材配套的外语教学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内容涵盖网络课程资源、课外学习资源、作业与测试功能、语料检索、学习时间精确统计等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和辅助学习功能。学生可以上机通过网络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在语言的海洋里遨游。这种课外自主学习的形式是对正常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它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课外听说读写自主实践的平台,有效地弥补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缺乏语言环境的先天不足;它为学生创造一个人为的近似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亲临其境般地置身于英语语言文化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地接受熏陶,这无疑是他们进行英语语感培养的最佳途径。
本学期,我校使用《新国标大学英语》教材,同时建立“大学英语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该平台的特点是:它能够整合以个性化课程为核心的资源和活动,并提供以多层级交互为手段的社群化开放空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以大量优质资源为载体的人机互动教学内容,并能实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自动化测评;同时还可以实现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分析反馈,实现云计算技术支持的多终端、全场景教学模式;它集教、学、练、测、评、研为一体,大大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创设良好的网络语言学习环境。通过使用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教师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并能及时了解学生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为备课、教学、批改作业、科研等提供极大的便利。
3.3 充分利用智能手机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提升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学生提高听说能力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相对于多媒体或者电脑,利用智能手机学习外语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首先是携带方便,使用时间灵活,学生可以在适当的场合随时进行学习和交流。其次,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电脑能实现的功能手机都可以实现。智能手机的硬件水平不断提高,内存也越来越大,学生可以将视听说课本上的资料下载到手机上,随时进行学习和练习;或者下载大量的英语电影和英文歌曲,在休闲时间观看和学习,创造一种使人愉悦的语感培养环境和语言学习氛围。再者,学生可下载手机APP应用软件进行学习。“大学英语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也推出配备的APP应用软件,学生可以将APP应用软件下载到手机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他们不仅可以在线学习所学的课程,还可以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并进行自我测评。更为方便的是还可以在线与教师沟通,让老师答疑解惑。随着校园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它将为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外语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为学生培养语感和外语学习环境建设助一臂之力。目前,除了使用教学平台软件,还有多种英语学习软件可供学生下载,例如,金山词霸或者有道词典,学生可用来查生词或者翻译;还有大量的音频、视频、文字资料可供学习;还有学生比较喜欢的“英语趣配音”软件,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模仿原版进行配音,模仿录制;还有“百词斩”记单词软件,学生可以自行设定学习目标,如CET4或者雅思考试,并设定每天记单词的数量,进行任务式的学习和记忆,软件中不仅有学习效果记录,而且每一个单词都有例句、发音以及配套的图画,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增加学习的信心。
在当今网络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每个学习者面对今天快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挑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行为和技能,是一种指导自己学习的内在心理动能,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内容的控制。”(Benson 1997:108)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目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即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教授语言文化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掌握语言使用技巧和学习技巧为中心”的转变。英语自主学习不仅对学好外语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使学习者能够持续学习和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面对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社会与时代,学习者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对许多人来说,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并不意味着英语学习的结束,而是英语学习进一步深化的开始。
3.4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外语学习环境的建设不单单是网络学习环境建设和智能手机应用的问题,还必须为学生营造开口说的语言氛围,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当然,前面说的网络自主学习也属于第二课堂活动的范畴,只不过它侧重于对学生接收能力(听读能力)的培养。就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言,听和读是输入能力,说和写是输出能力,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而且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据此,我们在每一年级的新生中(第一学期)开展“英语朗诵模仿大赛”活动,旨在使学生入学后能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和方法,因为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必须从听和模仿入手,这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除了“英语朗诵模仿大赛”外,每年的上半年还要在二年级学生中(第四学期)开展英语演讲比赛,以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和拼搏的精神,也是对他们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一次检验和锻炼。另外,我们还在每年的6月份面向大一、大二本专科学生举办“英语视频大赛”,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录制英语视频参赛。在赛前准备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编写英文剧本,还要反复练习台词和排演,以便拍摄出优秀的英语视频作品。这使他们不仅能提升英语水平,锻炼团队合作能力,而且通过拍摄视频、配音和剪辑还能学到制作视频的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首要的是要创设必要的语言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接触外语、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愈来愈多,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更加速世界大同的步伐。正是基于这种形势和国情,国家教育部和国内一些知名外语教育专家审时度势,顺应我国外语教学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在认真总结国内多年来外语教学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并于2007年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它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学生创造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在努力提高他们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5-6)它还进一步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把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计算机和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完成,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也就是说,“听”的训练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进行,同时辅之以课堂教学;“说”和“读”这两项的训练不仅要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进行,同时课堂教学也必不可少;“写”和“译”的训练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计算机网络环境为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并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以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郑茗元 汪莹 2015:8-10)。
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王守仁 2016:4-5)。(见下图 )
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教学目标中不难看出,它从国家战略需求层面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并进一步强调
提升英语的应用能力。由此可见,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为特征,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相融合势在必行。
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解构图
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互联网”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经济模式等,促使知识学习、获得、产生的方式发生变化,同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冲击、挑战和机遇。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会语用能力同等重要,需要教师保证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目的语文化输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刘艳 2015:116-118)。
蔡基刚. 大学英语教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刘 艳.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模式实证研究[J]. 外语学刊, 2015(1).
石毓智.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的反证——来自认知心理学的启示[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1).
王守仁.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 外语界, 2016(2).
郑茗元 汪 莹. 网络环境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化教学模式概论[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5.
Benson, P. The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of Learner Autonomy[A]. In: Benson, P., Voller,P.(Eds.),AutonomyandIndependenceLanguageLearner[C]. London: Longman, 1997.
Piaget, J. 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J]. Psychology, 1959(2).
定稿日期:2016-09-15
【责任编辑王松鹤】
LanguageSenseEnhancementandtheEnvironmentBuildingofForeignLanguageLearning
Li Xiao-ni
(Xi’an Peihua University, Xi’an 710125, China)
language sense enhancement; Cognition Interaction Theory;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H319.3
A
1000-0100(2016)06-0134-4
10.16263/j.cnki.23-1071/h.2016.06.031
*本文系西安培华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于语感培养模式的多能网络外语环境构建研究与探索”(PHKT16074)的阶段性成果。
Language sense refers to a person’s language aptitude which is the ability of using a language naturally through long-term practice in a specific language environment.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acquisition of native language, because the acquisition of native language is usually done in one’s mother tongue environment, while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s lack of necessary foreign-language-acquisition environment. It is well-known that language sense is essential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having a good language sense depends largely on practice that is inseparable from environment. So in term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environment building of foreign-language-learning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