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
【摘 要】一篇成功的小说是由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组成,在品读的过程中也应该捕捉以上要素,加深对小说情感与内涵的深入解析。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就从环境描写的揣摩、人物语言的分析、情节差异的对比、文章内涵的拓展等角度入手,就如何实现多元化深入的小说品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说 阅读教学 多元化 品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07-02
小说是学生最爱的文体之一,拥有丰富的人物形象、跌宕的情节内容、生动的环境特点、深刻的情感内涵。在实际品读的过程中,要想触摸小说的精髓,也应该从以上方面入手。本文在研究中就结合笔者的实际案例,对小说的品读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揣摩环境描写,解析深层意蕴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同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小说能够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达到人物塑造、情节推动的目的,同时还会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在环境之中。因此,在解读小说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突出环境揣摩的重要性,针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不同环境的解读,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
以《祝福》的教学为例。在正式引导学生对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进行分析之前,笔者先简单向学生介绍了环境描写的重要性,并且点出了小说的环境描写一般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部分组成,让学生先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单独挑出,将其归类。随后,笔者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对小说中的不同环境描写进行深入的分析:有的学生总结出,鲁迅在初到鲁镇时,对自然环境有着这样的描写——“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漫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学生认为,作者虽然着力描写了自然中雪景的大与乱,但其实承托的是“我”的心境;有的学生则从“我在蒙眬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连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学生认为,文末的雪与文初相互映衬,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同时也通过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强烈对比,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祝福》中有多处环境描写,为全文奠定了沉重、阴暗、压抑的感情基调,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祝福”背后的人生悲剧。
对环境描写的深入揣摩不是教学的“多此一举”,而是对文章主题、人物情感的深入发掘,能够让读者潜入到小说的情境之中,感受作者的那份真挚的感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环境描写的揣摩分析作为解读小说的重点。
二、品咂语言对话,体悟性格嬗变
小说中的语言对话是其得以生存、传播的内容之一,不同的语言描述中夹杂着不同的生命与情感,是人物性格、思想最为直观的表现。通过语言对话的品读,能够拉近读者与不同人物之间的联系,也让性格迥异的角色能够活跃于纸上。因此,在解读小说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把握其中的语言对话,整理出人物的成长历程。
以《雷雨》中周朴园的语言对话为例。在与鲁侍萍相遇时,两人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周:“梅家的一位年轻小姐,很贤惠……你知道么?”鲁:“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而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心知自己有一段不光彩的过去,他在表面上称赞鲁侍萍,实际上却是想掩盖自己的罪行。这充分展现了周朴园虚伪的性格;而周朴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的虚伪也只是隐藏了一会儿,从后面的语言对话“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等台词中都可以看出周朴园内心世界的阴暗卑劣,突出了该人物的“伪善”。《雷雨》中的人物语言不仅与其身份相符合,同时也随着剧情、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口气与风格,凸显了人物的性格嬗变。
在分析、品咂人物语言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身份、人物所处的环境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更深入的角度了解人物性格产生的原因,对小说的内容有着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模拟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讲”的同时实现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与品读。
三、对比情节差异,思忖写作意图
细心的读者能够通过对比了解小说情节的变动与差异,从而加深对写作意图的体会。在品读小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小说的情节进行系统的品鉴,把握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另外,还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小说情节鉴赏的方法,在复杂的关系与情节中找到品读的线索,并从关键细节处挖掘小说的主题。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品读为例。这篇小说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拥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同时在情节中还融入了人物性格的演变。这篇小说的情节要点总体可以概括为:沧州遇旧、酒店密谋、买刀巡敌、看管草料场、夜宿山神庙、庙里偷听、雪夜杀敌。从前后情节的对比可以看出:在沧州遇旧这一阶段,林冲是善良安分、委屈求全的。具体表现在——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林冲对于李小二夫妻的欢喜,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了你夫妻两口。”从中可以看出林冲委屈于他人的诬陷,并未有反抗的意图;而随着酒店密谋、买刀巡敌情节的发展,林冲性格中的正直刚烈被表现出来;而在看管草料场这一阶段,林冲的性格依然是随遇而安、忍辱求生的。具体表现在—— 林冲面对残破的草屋,并没有产生出走之意,反而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换个泥水匠来修理。”从中可以看出林冲已准备接受安排,接受看守草料场的工作;而在山神庙的偷听成为了林冲情绪的突破口,才奋起反抗。通过这篇小说前后情节的对比,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林冲这一人物的性格发展,也能真切地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情节时,应该让学生学会“以事见人”,即能够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动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色。对此,教师应该强调分析场面、细节的关键作用,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等关键点捕捉情节的前后差异。
四、延伸文本内涵,升华人物情感
小说文本中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原有的小说进行大胆的处理,不断延伸教材的宽度、丰富小说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站在小说之外对其进行解读与分析,充分挖掘小说的更深内涵。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于我国著名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在这篇节选小说中描述了这样的林黛玉—— 于外貌上:在众人眼中,“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从中可以看出黛玉身体的孱弱;在王熙凤眼中,林黛玉“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从中可以看出黛玉容貌的标志与气度的不凡;在宝玉眼中,“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从中可见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与风采。因此,林黛玉的外貌给人留下了美貌多情、体弱多病、惹人怜爱的印象。于语言动作上:黛玉在面对贾母的疼爱时,依然“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到迎春姐妹,也是“忙起身迎上来见礼”;在面对王熙凤时,在“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对贾母的询问,回答的是“只刚念了《四书》”,而在后又改口为“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从语言动作上,处处可见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反映了她的谨慎小心。而对林黛玉的解读不仅要依靠这篇节选的小说。在实际的品读中,笔者还将《红楼梦》全文中对林黛玉性格描写的经典语句挑选出来,在拓展文本内容、延伸文本内涵的同时,让学生对人物的性格、情感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对文本内涵的延伸需要从大环境入手,但是这种延伸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应该站在细品原文的基础上,树立大语文观,做到品读的举一反三。
总而言之,对小说文本的品读注重一个“细”字。而“细”需从环境、人物的语言、情节的变迁与文本的内涵等多个方面入手,将身心潜入文本之中,这样才能领略小说的精彩,品出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