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2016-12-06 15:53吴丽琴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49期
关键词:封建礼教嫂子祥林嫂

吴丽琴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对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进行过尖锐地批判。他的笔端时时触及社会现实,把民主主义的人文精神贯穿始终。特别是对辗转于社会最底层,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被侮辱、被损害的典型——封建社会的妇女更为关注,她们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牺牲品和殉葬品。

一、遵从封建教条的可怜寡妇单四嫂

《明天》的主人公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优良品质:勤劳、善良,也具有旧社会农村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她是一个粗笨的女人”, 但是艰难与困苦并未让在饿死边缘挣扎的单四嫂子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她还有儿子——她的希望。

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单四嫂,养成了逆来顺受、愚昧麻木、毫无抗争意识的奴隶性格。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观念在她的思想中深深地植下了根。社会不把她当人看,她也不知道人的正常生活是什么样的,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这样不幸,反而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

单四嫂子对封建道德教条的一味遵从,对自己的命运心甘情愿地任人摆布,这就意味着等待这个可怜寡妇的,只能是更沉重更无穷尽的痛苦和悲哀,是更漫长更黑暗的无情岁月。然而,明天又能怎样?文中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种种迹象,把一个残酷的世界,展现在了我们面前。鲁迅在表达自己哀痛与愤激之情的同时,并未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单四嫂子,更多时候他只抨击那个黑暗的社会和冰冷的世界。

二、被“四权”绳索捆缚的祥林嫂

《祝福》中的勤劳善良的祥林嫂,也是一位对命运历经抗争,但最终仍被封建礼教吃掉的弱小者。与单四嫂子相比,祥林嫂的命运更悲惨。祥林嫂是被封建社会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这四条绳索活活勒死的。族权逼迫她不守节,婆婆和大伯,一个将她当牲口一般出卖,一个又将夫亡子丧的她赶出家门。这一出卖一驱赶,充分暴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使祥林嫂身心受到了打击。祥林嫂以封建思想的是非为是非,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她的死,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对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的血和泪地控诉,她的悲剧更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也是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彻底批判与否定。

鲁迅在揭示封建势力对祥林嫂迫害的同时,也挖掘出在她身上的反抗因素。她不甘于受婆家虐待,逃出来到鲁镇做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争取做人的资格;她不甘于被人强逼改嫁,用生命来抗婚,在逼嫁的路上,她又哭又闹,拜堂时还用头撞香案角企图自杀,虽没有死,但头上留下了“大家以为耻辱”的伤疤;她不甘于百般受人歧视,捐门槛赎罪,为了捐门槛,祥林嫂用尽了在鲁家的全部劳动所得;她不甘于在死后受阎王惩处,临死前怀疑灵魂有无。这四个“不甘于”,是祥林嫂自发反抗精神独特而鲜明的体现。祥林嫂的最终死去,虽然与自己的愚昧软弱不无关系,但根子还是那个吃人的封建制度。

在探索中,鲁迅把妇女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解放妇女,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联系在一起。鲁迅的这一态度,与他指出的妇女要获得解放,必须把妇女解放运动融入社会革命大潮之中,只有解放了社会,妇女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观点是一致的。

猜你喜欢
封建礼教嫂子祥林嫂
嫂子的笨办法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浅析《世说新语》中体现的魏晋士人的忠孝观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相亲
《西厢记》和《牡丹亭》之爱情比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还钱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