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宁, 雷 雳, 姬晓旭, 冷 伟, 胡赛明
(西南交通大学 教务处, 四川 成都 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
代 宁, 雷 雳, 姬晓旭, 冷 伟, 胡赛明
(西南交通大学 教务处, 四川 成都 610031)
高等教育;学习性投入;教育质量;NSSE-China
采用“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China)问卷,对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学习性投入五大指标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该校在生师互动水平和校园环境支持度上的总分显著高于“211工程”院校常模总分,其他三项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科一、二年级在五大指标上的得分均高于“211工程”院校常模的得分,三、四年级在教育经验丰富度上的得分低于“211工程”院校常模得分;不同学科本科生在教育经验丰富度上的得分存在较大差异;茅以升学院学生在学业挑战度上的得分高于普通班学生的得分;除学业挑战度外,该校其他四项指标2014年的得分均高于2011年的得分。
我国高校自20世纪末实行扩招以来,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正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迈进,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其教育质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确保高校“质”与“量”的协调发展,如《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在此背景下,如何评价高等教育质量并据此对高等教育实践做出改进成为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长期以来,在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影响下,我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主要关注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以及声望等外部因素〔1〕,然而这些外部因素与教育质量提升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2〕。因此,一些学者和机构开始更多地将关注目光转向高等教育内部机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并提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重点、以学习经验和产出为基准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3〕。大量研究表明,在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内部机制中,通过调查学生学习性投入,可以有效评价大学教育的过程性质量并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改进提供依据〔3〕。基于此,西南交通大学参加了由清华大学组织的“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China)课题,该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性投入现状,课题调研结果可为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进而为学生创造更加有效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获得更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成效。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年级完全随机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西南交通大学18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通过学校教务网让抽样学生以自我报告的形式对结构化的问卷进行作答,共回收问卷1467份。问卷数据由清华大学课题组统一处理后,保留有效问卷1305份,问卷有效率为72.5%。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二)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China)”问卷,该问卷是在“美国大学本科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问卷的基础上,由清华大学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共同组建的研究团队通过双向翻译、题项文化适应、认知访谈和试点研究后,最终形成适合在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中开展调查的工具。NSSE-China问卷的设计基于这样一个理论观点:学习性投入是一个测量学生个体在自己学业与有效教育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生如何看待学校对他们学习支持力度的概念,其本质就是学生行为与院校条件的相互作用①。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概念包含了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以学生为主导的个体投入和以院校为主导的学习环境创设。相关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性投入主要包括个人努力、生生互动、生师互动等,以院校为主导的学习性投入主要包括学业挑战度和校园环境支持度等〔3〕。因此,NSSE-China考察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指标包括以下五项(简称五大指标)〔4〕:
1.学业挑战度(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LAC)
学业挑战度主要指学校和教师提高课程的要求和标准,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该指标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每周学习时间、课程要求严格度等。
2.主动合作学习水平(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ACL)
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主要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投入程度和团队合作学习水平。该指标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内的参与程度和课堂内外的合作学习行为等。
3.生师互动水平(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SFI)
生师互动水平主要指生师之间的亲密程度。该维度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内外学生与任课教师、行政人员等在学业、生活、人生规划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4.教育经验丰富程度(Enriched Educational Experience,EEE)
教育经验丰富度主要指学校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大学学习体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和不同的文化知识。该维度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与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群体的接触情况,学生对海外学习、课外拓展性学习的参与情况。
5.校园环境支持度(Supportive Campus Environment,SCE)
校园环境支持度主要指学校整体环境创设对学生发展的支持性程度。该维度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为学生学业成功和个人发展所提供的制度、政策、服务和活动。
NSSE-China问卷各维度的标准α值都大于0.7且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①。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1.数据来源
(1)2011年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数据;
(2)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数据;
(3)《CCSS2014问卷使用手册》中的“211工程”院校常模数据。
2.数据处理
数据使用SPSS20.0及EXCEL2011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一)西南交通大学与“211工程”院校常模2014年五大指标的差异
从总体得分情况来看,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在生师互动水平和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211工程”院校常模的得分,在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教育经验丰富度指标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年级水平来看,西南交通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在五大指标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211工程”院校常模的得分,本科三、四年级在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以及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的得分与“211工程”院校常模的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教育经验丰富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211工程”院校常模的得分,具体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在生师互动水平和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得分显著高于“211工程”院校常模的得分,其原因如下:第一,西南交通大学在课堂教学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改革与尝试。长期以来,该校积极推进四课堂建设,力求在保证传统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主体体验,以支持学生全面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西南交通大学适时提出推进第五课堂建设的措施,即易班(E-Class)、MOOCs课程、云学习等虚拟课堂和网络平台的建设。以MOOCs课程为例,截止到2015年12月,西南交通大学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共上线课程22门,课程上线数量居全国高校之首〔5〕,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为生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台与途径;第二,教育指导制度的建设与实施。该校建立并实施了本科生班导师制、朋辈导师制度等,以此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规划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提供科学而及时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业表现及身心发展。
表2 西南交通大学与“211工程”院校常模2014年五大指标的差异
*p<0.05,**p<0.01,***p<0.001,下同。
从年级水平来看,与“211工程”院校常模相比,西南交通大学低年级本科生在五大指标上的表现更好,其主要原因在于该校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支持与指导。如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该课帮助新生更好地认识和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加深对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从对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的调查来看,随着年级的增长,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逃避性学习行为,如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愈加明显〔6〕,因而影响了高年级学生在五大指标上的得分。
(二)不同类别本科生在五大指标上的差异
1.不同学科本科生在五大指标上的差异
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不同学科本科生仅在教育经验丰富度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工学类本科生在该指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学类本科生。不同学科本科生在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以及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十二五”规划中的学科建设目标,此表中仅纳入理学、工学和文学学科的本科生进行比较,其他学科如艺术、管理等学科的统计样本数未达到统计学要求,因此未将其纳入比较,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不同学科本科生五大指标的差异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工科特色鲜明的院校,西南交通大学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与分配、教学组织与管理以及校园整体文化环境与氛围的创设上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工科偏好。相较于其他学科专业,工科类专业在师资配备、硬件支持以及其他教育服务方面都享有更多的优势,这就为工科类学生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学习支持和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得该群体在教育经验丰富度指标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科类型的学生。从已有研究来看,不同学科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成就与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和感知具有密切关系〔7〕,因此,该校需要继续积极协调推进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各类学科的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对非工科类型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并制定更为详细和可行的支持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科学生的发展与成长需求。
2.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生在五大指标上的比较
2010年,随着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西南交通大学成立茅以升学院,以探索和改革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在2014年的调查中,共有239名茅以升学院学生参加了调研,占所有调查学生总数的18.31%。调查发现: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学生在学业挑战度指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院普通班学生的得分;在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的得分低于其他学院普通班学生的得分;在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以及教育经验丰富度指标上,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学生与其他学院普通班学生在五大指标上的差异
本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历来是高等教育界的热点话题,西南交通大学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选拔优秀人才,通过开设茅以升学院着力培养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相应地,培养目标的标准对茅以升学院学生在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其他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茅以升学院学生在学业挑战度指标上的得分高于普通班学生。与普通班的学生相比,茅以升学院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但茅以升学院学生对校园环境支持的感知程度却低于普通班学生,主要原因在于给茅以升学院学生设置高标准和高要求的同时,为该类学生提供的支持和服务却未能满足其要求,因而影响了该类学生对校园环境支持度的感知水平。
(三)不同时间节点五大指标的差异
2011年与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在五大指标上③的差异如下:在学业挑战度指标上,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2014年的得分低于2011年的得分;在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教育经验丰富度以及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2014年的得分均显著高于2011年的得分。
因该调查数据采用的是传统均值法进行分析,因而不能直接将学校本科生2014年在学习性投入水平上的提升看作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结果,但不同时间节点在指标上的均值差异提示我们要关注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具体情况见表5。
表5 2011年与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在五大指标上的差异
从调研结果来看,在“十二五”期间,尽管西南交通大学的学生学习性投入水平整体得到提升,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学科均衡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学生支持与指导的针对性等方面还有待改善。因此,本研究对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推进“四大行动计划”战略,促进不同学科学生的个体发展与自我实现
面对国际学科发展前沿新趋势以及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程全面推进的新要求,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工科特色鲜明的院校,西南交通大学亟需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平衡资源分配,以满足不同学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同时,这也是该校创建综合性、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南交通大学对学科建设的政策已经进行了调整,制定了工科登峰、理科振兴、文科繁荣和生命跨越的“四大行动计划”。但由于学科建设本身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改革的过程中,应明确更为细化的学科发展的短期和长期方案,并通过推行目标责任制,确保“四大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二)扩展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广度与深度,建立惠及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都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8〕。西南交通大学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尝试,对生师的互动与交流、学生对校园环境支持程度的感知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协同推进“五课堂”建设。然而,目前“五课堂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还仅在茅以升学院进行试点,“五个课堂”之间也未实现全面深入融合。因此,在下一阶段,该校应扩展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广度与深度,建立惠及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五课堂”间的协同融合,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生师交流的途径和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从而真正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的学习,确保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支持与指导
受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以及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要求,我国也逐渐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9〕。“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首先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前述调研结果反映出西南交通大学对高年级学生、茅以升学院学生等的支持与指导的针对性还有待加强。因此,在下一阶段,该校需进一步了解不同年级、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确保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支持与教育指导更具针对性,以激发学生潜能,促进不同学生的学业表现及个体发展。
注释:
①见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课题组编写的“NSSE-China问卷使用手册(2014)”第4,9~10页。
②此处普通班学生仅指茅以升学院开设专业所对应的其他学院的普通班学生。
③选择2011年作为比较指标是因为该年是西南交通大学开展“十二五”建设的开局年。
〔1〕王超逸,高 鸣,吴 彤,等.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21):100-102.
〔2〕钟春玲,陈 华,陈兴明,等.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32-39.
〔3〕王 纾.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009年“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4):24-32.
〔4〕文 雯,管浏斯.大学自主招生学生学习性投入初探——以九所“985”、“211”高校自主招生群体为例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1,9(6):19-25.
〔5〕阮 琦,李俊鹏.西南交大代表团在中国大学MOOC研讨会上发声〔EB/OL〕.(2016-01-15)〔2016-01-20〕.http://news.swjtu.edu.cn/ShowNews-11897-0-1.shtml.
〔6〕马广永.期望价值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习投入及效应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50.
〔7〕Berdie R F.AUniversityIsaMany-FacetedThing〔J〕.Personal and Guidance Journal,1967,45(8):768-775.
〔8〕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9):4-7.
〔9〕陈新忠,李忠云,胡 瑞.“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实践误区及引导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57-63.
(责任编辑:陈艳艳)
A Study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 Engagement i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DAI Ning, LEI Li, JI Xiao-xu, LENG Wei, HU Sai-ming
(Dean’sOffice,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610031,Sichuan,China)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engagement; education quality; NSSE-China
The authors used 2014 NSSE-China and investigated the five indicator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ngagement i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WJTU).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total scores of 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 indicator and supportive campus environment indicator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211 project universities” norm, whil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other three indicators; the scores of undergraduates in year one and two in five indicator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211 project universities” norm; in enriched educational experience indicator, undergraduates in year three and four scored lower than the “211 project universities” norm while undergraduates of different programmes presen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at indicator; students from honors college obtained higher scores than the ordinary students in 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 indicator; the scores of 2014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2011 (except 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 indicator) when the scores of 2011 and 2014 were compared.
2016-02-12
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川教函〔2014〕156号)
代 宁(1977-),男,四川成都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E-mail:pjb@home.swjtu.edu.cn。
G642
A
1009-4474(2016)03-008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