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春
高职机电专业《机电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精品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徐丽春
本文就笔者主持的贵州省省级精品课程《机电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构建与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探讨,阐述了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理念的理论思考和教学改革以及教学内容的建立与实施。
机电控制 PLC应用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工学结合
(一)《机电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机电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是高职院校机电类和电气控制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门课涉及低压电器、电机电气控制、机床电气控制、微处理器原理等内容,由于高职教学进度和课程安排的原因,不可能在学习本门课前开设上述全部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复合“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二)精品课程《机电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
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有以下几点:
(1)将《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和《PLC应用技术》整合成一门课《机电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2)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利用木板和电器散件进行“积木式”教学,既节约了教学成本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教学模式更接近工厂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中级维修电工考证通过率95%左右,学生毕业出来就可以胜任中级维修电工的工作。
(3)在精品课建设工作中,我们利用组态王kingview6.5和宇龙仿真软件开发PLC仿真项目,充实了虚拟仿真教学,其鲜明生动的组态画面很受学生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依托实习基地、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按照工作过程的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进行实训内容选择、实训项目设计。每一项目结合企业工作的实际内容和生产流程。
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依据能够胜任中、高级维修电工、PLC程序设计师等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来选取教学内容,对后续课程及电工考证等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课程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模块+专题+项目,教学内容被整合成六个模块,六个专题、二十三个项目。
(1)教学内容和软件建设相结合:结合我的院级科研课题—《基于KINGVIEW6.5实现PLC设计仿真》,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笔者利用组态技术,把媒体教学和硬件教学结合起来,根据优选的教学内容利用组态技术把项目制成CAI课件,再结合加密狗和相应的硬件,能很好地反映出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过程,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2)教学内容和硬件建设相结合:学生按照控制电路原理图,直接在标准的电工板上安装空气开关、熔断器、接触器、PLC、热继电器等电器散件,并连接电动机进行调试。通过这种“积木”式的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操作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内容和科研课题相结合:结合我的省市合作科研课题《高智能监控脉冲电镀电源的研发与应用》,我把PLC应用在解决企业难题攻关上,研发的高智能监控脉冲电镀电源,每年给企业带来了500万以上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把科研课题的开展体现在我的课程教学项目中,真正实现了以精品课程培育科研课题,以科研课题促进精品课程的发展。
(4)教学内容和过程考核相结合:课程组开发“过程化、多样化”考核制度,将期末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课程的考核参照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把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逐项分解,纳入到每门课程考核范围中,加大实操部分的比例。具体采用笔试、操作考试、综合作业、情境评审、岗位实训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考核,使考核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的目的。
在《机电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精品课程实施过程中,为学院培养了教学骨干,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该课程具有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采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反映了现代先进技术教学理念,利用校内、校外实训设备及虚拟仿真软件,校企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教学,在教学手段上采用项目教学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以及工程实际问题十分有效,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毕业生反映在校时老师教了很多编程的思想,在工作过程中上手很快,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受益匪浅。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
[2]刘合群.职业教育学[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3]杨小薇.现代教学论[J].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7).
(作者单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