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晓英 王芸
【摘要】上品德课如烹小鲜,应当根据学生、教材、形势等的不同,以高明厨师的境界,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与时俱进且因时因地选择相适的内容,开发课程资源,注重价值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体验、实践,使品德课灵动而扎实。
【关键词】内容选择资源利用价值引导实践延伸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笔者以为上品德课也如烹小鲜,应当根据学生、教材、形势等的不同,以高明厨师的境界,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目标,与时俱进且因时因地选择相适的内容,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明理、践行,让我们的品德课灵动而扎实。下面,笔者试图以烹制“小鲜”为喻,对这一过程的展开谈谈粗浅体会。
一、 挑选食材要讲究——内容的选择要典型鲜活
烹好小鲜的前提和基础是要有鲜活的小鱼。上好一节品德课的前提和基础是要选准合适的素材,即能承载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典型素材。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教学片段呈现】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现在的我能做什么》
活动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师:懂事的孩子不但要说得好,更要做得好。那么,小小的你,该怎么做,才能让爸爸妈妈少一点负担,少一点担心呢?我觉得呀,我们现在最能做好的,也是最先应该做好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那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呢?
学生快速交流,老师归纳出示课件一下。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次“我是自理小能手表演”好不好?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你会做哪些事情?把你最拿手的做给大家看一看,或者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交流、展示。
活动三:能做的事情帮着做
师:除自己的事情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能做的事情(出示板书:能做的事情),看,这是每天每家家务活的清单,你看看,哪些是你可以帮着做的?
学生交流。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把课堂与学生最近、最真的生活联系起来,选择最典型鲜活的素材,将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擅长的事情,让展示的学生有自豪感,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能做的事情帮着做”这一环节上,老师列出了“每天每家家务活的清单”,让学生充分讨论,这些家务活我可以怎么帮爸爸妈妈干,解决了很多学生看到父母劳动时不知该如何搭把手的问题。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等。
品德课就是要把儿童鲜活的现实生活和课堂融为一体,使课堂不再是接受、掌握、复制的空间,而是实践、体验、创造的场所。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心灵中运转起来、活动起来,最终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添加佐料要得当——资源的利用要相得益彰
烹鱼,鱼总是要有的,但光有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各种各样的佐料,将鱼与各种不同的佐料放在一起烧制,才能烹出味道鲜美的鱼来。所以,上好品德课,用好教材还不够,还要合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进一步挖掘拓展。
品德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建立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参与而形成合力的教育资源和优势,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教学片段呈现】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有多少人为了我》
板块二:感受校园中的关爱
师:其实,关爱你,为了你健康成长而付出心血的人还有很多。就拿你每天快乐学习的地方——我们美丽的校园来说,你可知道在我们校园里,也有很多人在为你忙碌,为你辛劳?想一想,你能想到谁?
学生交流。
师:(播放照片,师旁白)每天,老师带着同学们走进校门。老师们辛勤工作,为同学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工作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同学们默默地服务着,不辞辛劳。监督岗的同学在细心检查,旗手庄严地升起五星红旗,图书管理员每天耐心地整理图书。同学们每天都把学校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关心,有了他们的服务,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看着这一张张关切的脸,你想对谁说几句吗?
师:同学们,很多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比我们想象的辛苦得多了。今天,我们把食堂的阿姨请到我们课堂,让我们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一下她们的工作,好不好?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要采访的问题。
学生采访,食堂阿姨当场互动交流。
在采访中,学生提到了如下问题:
1. 阿姨,食堂一共多少工作人员?要做多少人的饭菜?
2. 阿姨,你们每天要做哪些工作?你们每天要工作多长时间?
3. 阿姨,食堂烧菜的锅和铲子有多大?
4. 天渐渐冷了,你们洗碗洗菜的时候手是不是很冷?
5. 阿姨,你觉得工作辛苦吗?
6. 阿姨,你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在这课教学中,教师很好地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把食堂工作的阿姨请到课堂进行采访,学生提出了很多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通过现场互动交流,使学生深深明白了食堂阿姨工作的辛苦,知道了在我们有序生活的背后,有那么多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而这个远比老师课堂上单调的讲说更有说服力,更有冲击力。
品德课程中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只要善加利用,就能为我们的课程服务:学校师生、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以及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是重要的资源;学校的德育活动、校本教材也可以丰富和拓展本课程的内容;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人文景观也需要因课制宜,充分加以利用;本地区的一些民情风俗、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社会热点等也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整理、开发的课程资源。
三、 掌控火候要适时——价值的引导要把握时机
烹制鱼的过程中火候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火候不足,各种食材无法充分发挥与融合,鱼的味道肯定不佳;而火候太过,鱼被烹烂,也不能成其美味。因此,我们要将鱼烹得美味可口,就必须准确把握烹鱼过程中的火候。
品德课堂中,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会有很多意外,很多不同的声音,很多课堂生成也是始料不及的,这就是考验老师会不会抓住机会,把“意外生成”的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
【教学片段呈现】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李奶奶身上的伤痕》
师:有网友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当年日军在我国犯下滔天罪行,如今还变本加厉妄图霸占我们的固有领土钓鱼岛,我们应该讨回血债,还他个“大屠杀”……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生1:我不同意,因为战争太残酷了,我希望世界和平。
生2:我觉得有事就应该以牙还牙,不然,他们真以为我们中国人好欺负(老师没有直接给予评判学生的说法是对是错)。
师: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不够统一。那我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学生按观点分组进行辩论赛,老师主持,指导点拨)
师:通过辩论,你们有什么收获,有没有达成共识?
生2:我想,如果我们打日本,去报仇,我们不也成了和日本鬼子一样的人了吗?我们不能做这样的罪人!
生3:我觉得,如果我们这样去报仇雪恨,就又会发生战争,又会伤害到很多生命。
生4:我认为,当时残害中国人民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而我们现在去报复,就会让日本的普通百姓遭罪,这对日本人民是不公平的。
师:同学们,战争的残酷,战争给家庭、给国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远非你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但是我们不能让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
师:课后,请大家去收集一些关于战争的资料,可以是案例、图片、数据等等,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交流,进一步了解战争带来的后果,我想同学们对于战争与和平,一定会有更理性、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想法。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当学生中出现不同的声音时,老师没有立刻下对或错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双方辩论、课后寻找资料等途径让学生明白战争的危害,老师通过倾听与观察,及时敏锐地捕捉学生与众不同的反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催生、助长,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明理,促成别样的精彩。
四、 翻炒频率要简少——实践的延伸要潜移默化
烹小鲜时,不能一直不停地翻动,也不能一直不翻动,翻动太多了,就会把小鱼翻烂,翻碎,所以,要注意翻动的频率,掌握翻动的“度”。品德教育,也要注意对学生不能操之过急,仿佛“烹小鲜”般掌握火候,采取小火慢炖,慢慢引导、践行,直至疑难消融、品德形成。
著名哲学家休谟很早就揭示了道德哲学中一个最为复杂的问题,也就是“是”和“应当”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人的语言和行为并不是由理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情感决定的。所以,我们要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道德情感,让学生在内心的体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教学片段呈现】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二年级下册《我与小动物》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喜羊羊邀请大家去动物王国作客。
闯关夺门票
1. 听一听:听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声音。
2. 猜一猜:出示有关动物的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3. 填一填:出示一些动物之最,让学生口头填一填。
游览动物王国
第一站:动物明星馆
1. 馆长懒羊羊迎接大家的到来,并介绍认识“动物明星墙”上的动物明星。
2. 小组合作制作“动物明星卡”,完成后派代表交流。
第二站:百科竞技场
1. 出示竞赛题,由小组轮流选题回答,评选优胜小组并进行奖励。
第三站:互动交流厅
1. 介绍法国小姑娘蒂皮,欣赏小蒂皮和动物们和谐相处的画面。
2. 学生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有趣的事情。
课后延伸
送给学生两种小动物(荷兰鼠、小金鱼),让学生当一当小小饲养员,写一写观察日记。
纵观整堂课,从学生最喜欢的喜羊羊的情景创设到夺门票、游览动物王国等活动设计,老师都没有直白地告诉孩子我们要热爱小动物,而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动物的各种习性、各自的特点和动物带给大自然美好的感受,很好地激起了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之后,教师再巧妙地以送礼物的方式,让小动物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与真实动物的亲密接触中感受与动物交朋友的乐趣,构建了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