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对话状态下的阅读教学课堂

2016-12-05 14:48王亚
教育界·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白骨精唐僧教者

王亚

在对话状态下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时而徜徉文本,对话作者,切身体悟文字中流淌的真情实感;时而与教者尽情互动,在教者点拨引导下豁然开朗、生命拔节;时而与同伴交流探讨、互通有无,在思维碰撞中点亮智慧……

一、 生本对话,与主人公实现心灵沟通——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本对话就是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它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在主动参与中与文本融合,并生成具有个性色彩的文本意义。

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第10册《爱如茉莉》一文时,成功地引领学生披文入情,体悟情感。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文中几处细节描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的确,父母间互相关爱、平淡而真实的一幕幕场景写得十分感人。这样的文章需要读者静下心来慢慢体会,请同学们走进文本,细细品味,边品边思:哪些词句打动了你,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静心品读,做批注,教师巡视点拨。)

师:同学们肯定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谁来第一个交流?

生:“读到‘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这段文字时,我感受到了母亲对父亲深深的了解和真切的关爱。她为了不让父亲为她担心,自己那么虚弱还不忘惦记着丈夫,交代女儿这么做。真是感人啊!”

生:“‘直奔医院这个词语写得好,让人感受到了父亲对母亲的牵挂和关切,顾不上吃饭,也绝不相信母亲会因为别的原因不给自己包饺子,凭直觉就知道母亲肯定是病了,于是‘直奔医院,父母之间真是心有灵犀啊!”

生:“‘探和‘轻轻柔柔笼罩着这几个词用得好,这样让人觉得太阳也有了情感,被父母之间的真爱所打动了呢!”

师:这里把太阳人格化,这样写好吗?

生:“这样写特别感人,特别是‘轻轻柔柔这个词,让我们感觉太阳似乎也不忍心打扰爸爸妈妈呢……”

师总结:这样运用拟人手法真妥帖,真形象,现在再来朗读,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 师生对话,在分享中落实价值的引领——轻拢慢捻抹复挑

作为语文课堂呈现方式之一的师生对话,应是源于双方的互相倾诉和倾听。它强调的是双方敞开心扉、真诚交流,从而令双方获得价值分享与精神思想方面的增值。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作相关的引导,而引导的手法则灵活多变。“轻拢慢捻抹复挑”,有时,那一“挑”便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智慧、情感都会在那一“挑”中得到进一步的点化、提升。所谓听君一言,茅塞顿开,便是对教者在课堂上适时点拨、有效引领最形象的描述了。

在苏教版12册《三打白骨精》一文的教学中,教者在课堂上对学生智慧的引领便以轻轻一“挑”,诱发学生深入思考,整个过程似水般灵动自如,体现了无痕的渗透。

师: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对故事中角色的印象。

生: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有一双火眼金睛,勇于降妖除魔。

生:我也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机智勇敢,对师父一片忠心。

生:我佩服孙悟空,白骨精这么奸诈狡猾他都能打败。

……

生:我不喜欢唐僧,因为他胆小,糊涂,是非不分……

对孙悟空的赞美、敬佩与对白骨精的痛恨、厌恶合情合理,在老师的意料之中。而在这一片统一的声音中,却出现了对唐僧的针砭之声,而且,此声一出,立即引起部分学生共鸣——

生:我也讨厌唐僧,自己没本事,还要错怪孙悟空,差点把这么忠心的徒弟赶走。

生:就是就是,简直是非不分,怎么会有这样的师父……

班里一时不可开交,变成了对唐僧的声讨会。教者意识到了自己的角色要发挥作用了,于是以关键性的一句发言扭转学生一边倒的思维,引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唐僧可是肉眼凡胎的普通人啊,大家可别忘了他此去西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仿佛一语点醒梦中人,孩子们开始重新审视唐僧这个角色,发现这个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去西天取经,只是为了替世人普度的慈悲僧人,原来只是个肉眼凡胎的普通人啊,又怎能辨识诡计多端的白骨精呢?在他眼里,只是一个个普通的乡民被生生打死,这样一个慈悲的人看来,又怎会不惊呼呢?

于是,孩子们对唐僧这个角色有了与之前不一样的、更为客观的评价——

生:我觉得唐僧肉眼凡胎,不能识别妖魔鬼怪,但非常善良、慈悲。

生:唐僧有时很胆小,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见到凶恶的妖魔鬼怪,害怕是完全正常的。

生:唐僧虽然没有孙悟空这样的本领,能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但是他慈悲为怀,要为世人超度,是很了不起的。

……

案例中,面对学生一开始比较片面的理解,教师不是简单给出“是与非”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客观地审视书中角色,并不是不由分说地给角色下定论——孰好孰坏,而是要帮助学生构建多元性的价值观。这样“挑”起思维转变的对话点拨与有效引领让人觉得生动具体、鲜活可感,意义也就自然非同寻常了。无疑,教者循循善诱的引导,似细雨在学生心湖上荡开了阵阵涟漪,学生思考尝试着从肤浅走向深刻,从简单走向成熟。

三、 生生对话,在碰撞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大珠小珠落玉盘

生生对话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能使同窗真正成为学友。

在教学苏教版第10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时,教者提问:“文中为什么要写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个人的事例呢?难道这个世界上大有作为的人就这三人吗?”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激烈的小组讨论中,教者捕捉到这样一组精彩的合作学习镜头——

生1:文中写到的三人最有这种精神,他们获得成功完全是靠他们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的。

生2:这么说,世界上还有不少名人呢,他们就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吗?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生3:我的观点是,文中三个人的职业都不一样,很有典型性。李时珍是著名医药学家,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齐白石是了不起的画家。这说明各行各业要想获取成就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这一观点得到了组内其他同学的一致认同,于是又有同学补充——

生4:文中提到的三个人李时珍、齐白石和爱迪生,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属的国家不同,所以他们的事例很具有代表性。

此时,教者加入讨论,进行总结性发言:“其实,这就诠释了文中‘古今中外这个词语啊,也体现了作者选材的典型性……”

以上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典型案例,在这里,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细心地倾听同学的观点,把自己的观点与同学的观点的不同之处表达出来,并对同伴的观点进行适度的评价与合理的补充。学生与学生之间敞开心扉、交换思想、各抒己见,不一样的声音仿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清晰记录下学生阅读中产生的思想印记。在这样的生生对话过程中,学生间的个性化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学习,语文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健全人格的美丽时空。

进入对话状态的阅读教学课堂是生动而美丽的,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在演绎着一曲回味悠长的《琵琶行》!

猜你喜欢
白骨精唐僧教者
唐僧师徒再就业
我的“唐僧”表弟
惹人喜爱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