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也有个吐槽的小段子,说北京的地名名不副实,麦子店没有麦子、四块玉没有玉、苹果园没有苹果、芍药居没有芍药……摆出来就是好玩,怎么会没有呢?以前可真是有的,就是后来没有了。比如望京边上有个地方叫奶子房,那里曾经是旧社会的奶妈聚集地,达官贵人家里有了孩子,都要去奶子房寻“奶口”。新社会没奶妈了,地名留了下来,这些还不能算名不副实,只能算时过境迁。
真正名不副实的地方也有,紫禁城就不是紫色的,香山也不香。朝阳门内小街现在拓宽了,比幸福大街还宽呢,这些事都没法去较真儿。
也不光是地名,北京好多吃的命名也奇怪得很。比如炸灌肠,和肠一丁点关系都没有,就是一大坨淀粉切成薄片来炸。炸豆腐呢?和炸也没关系,是煮的油豆腐汤。炒肝里倒是有猪肝,可真不是炒的,端出来是一碗煮的,必须把碗托在手里转着圈喝,要是用勺子就外行了。而驴打滚呢?则是一种点心,在豆面儿里一滚——有人第一次吃驴打滚,还问我:“驴呢?”我说这名字就是个比方,好比是驴在土地上打了个滚儿,浑身沾满了土。
北京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吃食,叫羊蝎子。其实和蝎子一点不沾边儿,是羊的脊骨,因为两侧有部分羊排,看上去长长的好像有腿一样,整体是个蝎子的形状,就叫羊蝎子了。
其实,这种把荤的说成素的,把素的说成荤的事情,在各地都有。比如西安的葫芦头,你要认为它是碗菜汤就大错特错了。还有杭州的狮子头——真给拎上一狮子头来,敢吃嘛?要说还是广东人吃饭实在,直接到排档上点,看见什么吃什么,只问是豉汁蒸还是姜葱炒,直来直去。北方呢,就要有个文雅的名字,小时候和同学出去玩,在一个小饭馆里点菜,大家看菜谱上有“摊黄菜”,心说这个是啥菜啊没吃过,点一个吧。等端上来就傻了眼,一盘炒鸡蛋。
回到地名上,北京有很多街道是用人名命名的。比如佟麟阁路、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石大人胡同……历史上都能找到典故,要么是故居,要么是祠堂。但是,王广福斜街就不这样——知道王广福是哪位么?没这人。这条路原来叫王寡妇斜街的,后来觉得不雅,改了。还有一条朱义伯胡同,朱义伯又是哪位啊?也没出处,一查根儿,是猪尾巴胡同,北京人把“尾巴”念成“以巴”,后来觉得这地名的确上不了台面,改成朱义伯胡同了。以此类推,高义伯胡同就是狗尾巴胡同,礼士路就是驴市路,车公庄呢?原来叫车轱辘庄,念着念着,念秃噜了,就丢字儿改字儿了——类似的还有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明朝的时候还叫江米巷呢,是锦衣卫的办公地点。
这些年房地产开发比较兴旺,开发商喜欢起一些稀奇古怪的楼盘名字,小区里有个小河沟,就敢叫什么什么湾,弄个小人工湖,就能叫西湖甚至威尼斯花园,还有普罗旺斯,那里可真找不到一棵薰衣草,还有橘郡,有橘子么?这个真没有。所以在北京有人说,你到纳帕溪谷来找我吧,千万别相信这位真跟神雕侠侣似的,住在山谷里。其实要说气派,那就是不起名,就叫大院,比如“一号院”“二号院”什么的,让人一瞧,心里没底了,这到底什么地方啊?哎,这就行了,这才叫北京的特色呢。
(摘自“老猫新浪博客” 图/傅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