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的效果及安全性

2016-12-05 10:33李彦辉刘宝顺张嘉熙刘晶赵佩亮杨璇
山东医药 2016年37期
关键词:动脉血成形术糖尿病足

李彦辉,刘宝顺,张嘉熙,刘晶,赵佩亮,杨璇

(保定市第一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的效果及安全性

李彦辉,刘宝顺,张嘉熙,刘晶,赵佩亮,杨璇

(保定市第一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4例高危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贝前列腺素钠、西洛他唑、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甲钴胺、川芎嗪保守治疗12周。观察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使用多普勒诊断系统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踝肱指数(ABI)、搏动指数(PI),测定下肢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最大无痛行走距离;治疗2周,用CT血管造影检查评价血管再通情况,记录截肢率、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时间;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BI、PI、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无痛最大行走距离均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截肢率、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尿常规均未见异常。结论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可改善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恢复下肢动脉血供,促进溃疡愈合,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糖尿病足,高危;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效果;安全性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因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或深部组织破坏,其致残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1]。随着近些年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高危糖尿病足人群不断扩大,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2]。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因此临床治疗的关键是改善其血供[3]。本研究对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危糖尿病足患者74例,男42例、女32例,年龄49~81(65.34±3.44)岁,糖尿病病程7~32(10.72±1.03)年,下肢血管病变病程1~9(2.83±0.32)年。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相关标准[4],且存在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即至少合并下列1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脑中风后遗症等;且经下肢超声、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表现为膝关节以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排除标准:下肢动脉严重狭窄、免疫或凝血功能异常、严重慢性疾病、并发炎症感染、造影剂过敏或有治疗禁忌证者等。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贝前列腺素钠40 μg/次口服,3次/d;西洛他唑100 mg/次口服,2次/d;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0.25 g/次餐前服用,2次/d;甲钴胺500 μg/次口服,1次/d;川芎嗪0.24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治疗12周。观察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患者消毒、麻醉后于数字血管造影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健侧股动脉逆行穿刺并插入导管鞘(4F或6F),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至患侧下肢动脉,确定病变血管的狭窄位置、范围及侧支供血情况。造影成功后由导管鞘侧壁注入肝素使全身肝素化后撤出造影导管,换球囊导管,对膝关节以下狭窄动脉血管使用直径3~5 cm的球囊进行扩张,扩张压力8~12 kPa,每次扩张30 s。效果不满意者可重复扩张,但不超过3次。扩张结束后重复造影观察下肢病变血管情况,注意观察有无内膜损伤、夹层等。手术完成后拔出导管鞘,使用封堵器局部压迫,用纱布包扎穿刺点。术后嘱患者24 h内制动患肢。术后当日给予氯吡格雷300 mg口服,次日改为75 mg/次,1次/d;拜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长期服用。

1.3 指标观察 ①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采用多普勒诊断系统测定两组踝肱指数(ABI)、搏动指数(PI),测定下肢足背动脉血流速度。②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最大无痛行走距离。③治疗2周,用CTA检查评价血管再通情况,记录截肢率、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时间。④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BI、PI、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无痛最大行走距离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2周无痛最大行走距离分别为(493.23±23.22)、(844.02±37.44)m,对照组分别为(482.45±17.34)、(668.93±28.39)m;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两组无痛最大行走距离均延长(P均<0.05),观察组延长更明显(P<0.05)。

2.3 两组血管再通率、截肢率和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2周,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截肢率、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时间分别为89.19%(33/37)、18.92%(7/37)、72.97%(27/37)、(40.56±4.12)d,对照组分别为45.95%(17/37)、51.35%(19/37)、54.05%(20/37)、(56.98±4.55)d,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12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尿常规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糖尿病足又被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致其下肢感染、溃疡或深部组织破坏,具有致残性,截肢率高;且长期糖尿病引起的慢性炎症或溃疡及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导致血管微循环调节功能减退,促使该部位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如此恶性循环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5]。研究认为,糖尿病足患者血管病变多在膝关节以下,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及分支,且累及下肢双侧支动脉,因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而导致足部缺血、皮肤溃疡,累及范围广,呈阶段性分布[6]。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高危患者的筛查主要包括: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自主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脑中风后遗症等[7]。

糖尿病足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临床以积极控制感染、重建下肢血运为主要治疗原则。传统保守治疗可暂时缓解患者症状,但不能逆转动脉狭窄或闭塞,难以取得远期临床效果[8]。另外患者动脉硬化病变广泛,其下肢及足部动脉狭窄、闭塞,而供血的侧支动脉尚未形成,上述因素均会增加外科移植血管手术风险,增加治疗费用,但手术疗效欠佳,多数患者仍需要截肢[9]。介入治疗的原理为球囊扩张,以人工形成动脉血流通道。传统的介入治疗因受介入器械的限制,局限于大、中动脉病变的治疗。而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器械的不断发展,因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微创、重复性强、风险小、患者负担少等优点,使其在糖尿病足治疗中逐渐得到推广,尤其是下肢动脉闭塞专用球囊直径小、顺应性高,与长支架联合应用,对膝关节以下的中小动脉介入治疗成为现实;且能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极大改善患者下肢动脉血液供应,降低患者截肢率,或降低截肢平面,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但作为一项微创新技术,对球囊、支架等器械的要求较高;且需要手术医生熟练操作以减少血管壁损伤,提高患者耐受性[10]。

本研究观察组使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ABI、PI、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改善,且治疗后无痛最大行走距离增加,患者血管再通率、溃疡愈合率提高,而截肢率降低,溃疡愈合时间缩短。可见,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通过人工形成动脉血流通道,分离狭窄硬化内膜,使狭窄或闭塞动脉再通,并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改善血液供给。微循环闭塞是发生坏疽、溃疡的最直接原因,而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最关键是中小动脉再通,以改善微循环血供,以促进足部溃疡愈合。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尿常规均未发现异常,说明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安全性高。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并不是所有血管都需要开通,而是对血管造影显示节段性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开通才更有临床意义。引入球囊扩张狭窄病变血管,且在血管开通后应使球囊保持一定压力,才能保证不会再发生闭塞,避免复发。

总之,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恢复下肢动脉血供,促进溃疡愈合,减少截肢风险,且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作为一项微创新技术对手术器械和操作技术均有较高的要求,且治疗费用高,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接受情况选择应用。

[1] 徐谷根,肖承江,尹卓娜,等.下肢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186-188.

[2] 王月东,李任飞,杨坡,等.DEEP球囊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评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9):3665-3670.

[3] 高宗根,殷世武,项廷淼,等.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3,34(12):1773-1775.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88(11):1227-1245.

[5] 张瑞,童强,徐静,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1):21-24.

[6] 郑春艳,杨玉金,文玉梅,等.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1):62-64.

[7] 刘庆文,刘西平,李萱,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2):1248-1251.

[8] 王珏,吴正阳,朱悦琦,等.使用长球囊行膝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严重下肢缺血的回顾性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3):191-195.

[9] 郭晓华,张焱,胡宪清,等.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5):421-424.

[10] 李晓辉,李勇,车建波,等.髂动脉支架联合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与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6):783-786.

10.3969/j.issn.1002-266X.2016.37.024

R587.2

B

1002-266X(2016)37-0072-03

2016-07-15)

猜你喜欢
动脉血成形术糖尿病足
勘误声明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