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通便丸剂用药规律研究

2016-12-05 07:27:06蓝海潘雨薇黄斯佟义赵国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医典丸剂羌活

蓝海,潘雨薇,黄斯,佟义,赵国平

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通便丸剂用药规律研究

蓝海,潘雨薇,黄斯,佟义,赵国平

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通便丸剂的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中收录的古籍,整理具有明确通便作用的丸剂相关文献,对所涉及药物的使用频次、所属类别进行统计,采用Apriori算法模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古代通便丸剂178首,涉及药物173味。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蜂蜜,达121次(67.98%),其次是大黄、火麻仁、枳壳等;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类别为泻下药,其次为理气药、补虚药等;常用药对有大黄-羌活、大黄-肉桂、大黄-郁李仁等。结论《中华医典》收录古籍中通便丸剂用药配伍具有一定规律,可为现代临床用药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中华医典;通便;丸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丸剂是古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明的一种简便易行且有效的剂型,是天然的缓释制剂,具有明显剂型优势[1]。丸剂为历代医家广泛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在现知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2]就有“冶蘼芜本,防风,乌喙,桂皆等,渍以醇酒而丸之,大如黑菽,而吞之”“以茯苓,撮取大者一枚,擣,擣之以舂,脂弁之,以为大丸”等记载。丸剂历久弥新,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在药物配伍、制作、药效及主治等方面,丸剂都日臻成熟。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通便丸剂的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华医典》(第五版)[3]作为古代通便丸剂的数据来源进行计算机检索,以“大便不通”“大便硬”“大便难”“燥屎”“闭结”“便秘”“不大便”“燥结”“秘结”“脾约”“大便闭”“便结”等为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具有明确通便作用且剂型为丸剂;②有明确名称和药物组成;③同方异名者,取常用名或者最早出现者。排除标准:①主治证型不明确;②虽然有通便作用,但主要治疗其他病证;③无药物组成或药物组成不完整。

1.3数据规范

按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和《中华本草》[5]对所涉及的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如“巴豆仁”“川巴豆肉”规范为“巴豆”,“川白芷”“香白芷”规范为“白芷”,“白槟榔”“大槟榔”“鸡心槟榔”规范为“槟榔”,“芎”规范为“川芎”,“川大黄”“锦纹大黄”规范为“大黄”等;“芍药”在原文中并未细分,仍统计为“芍药”。按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药学》[6]对药物功效进行分类。将数据录入Excel2010,建立古代通便丸剂数据库。

1.4数据分析

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及关联分析。关联规则的质量由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来度量,如关联规则“大黄→羌活”中支持度指大黄和羌活在所有丸剂中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指出现大黄的同时出现羌活的概率。同时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和最小置信度阈值的规则为强关联规则。本研究在Apriori算法模型中,设定最低支持度10%、置信度80%、最大前项数为2进行分析。

2 结果

2.1高频药物

经筛选,最终纳入古代通便丸剂178首,涉及173味药物,总使用频次为1247次,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有30味,占72.73%,见表1。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蜂蜜,其次依次为大黄、火麻仁、枳壳等,由此可知古代通便丸剂以蜜丸为主。

2.2高频药物类别

对178首丸剂中的173味药物进行类别统计,使用最多为泻下药(22.77%),其次为补虚药(14.84%)、理气药(12.83%)、解表药(4.97%)等。

2.3药物间关联分析

采用Apriori算法分析古代通便丸剂的组成药物的关联关系,得到单味药、单味药与药对间关联规则,按支持度从高到低排序分别见表2、表3。结果表明,蜂蜜可与大多数药物相配和丸。联系较紧密的药物还有“郁李仁、大黄”“羌活、大黄”等。

表1 178首古代通便丸剂中的高频药物(≥10)

表2 178首古代通便丸剂中单味药物间关联规则(支持度≥10%,置信度≥80%)

表3 178首古代通便丸剂中单味药物与药对间关联规则(支持度≥10%,置信度≥80%)

3 讨论

丸剂在我国医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其剂型特点为历代医家广泛应用。《神农本草经·序录》载:“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互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即根据药物的性质特点,使用在不同的剂型之中。宋代医家赵佶对丸剂的剂型特点也有深入的认识:“内治者自内以达外,汤醴丸散丹之类,见于服饮者是也。……丸者取其收摄,而其治在下,腹中之病及不可散服者,宜用丸也”[7]。《苏沈良方·论汤散丸》云:“汤散丸各有所宜,……大体欲达五脏四肢者莫如汤,欲留膈胃中者莫如散,久而后散者莫如丸。又无毒者宜汤,小毒者宜散,大毒者须用丸。又欲速用汤,稍缓用散,甚缓者用丸。”从古代医家的论述可知,丸剂具有药性较缓、药力持久且直达下焦的特点,主要选择应用于治疗下焦疾病,因此尤其适用于治疗大便不通。

对古代通便丸剂用药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用于通便丸剂的核心药物主要有蜂蜜、大黄、火麻仁、枳壳、木香、槟榔等。其中蜂蜜虽然作为辅料应用于丸药的制作中,但其本身对便秘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主要涉及药物类别为泻下药,其次为理气药、补虚药等。常用药配伍有郁李仁-大黄、羌活-大黄、郁李仁-槟榔-大黄等。从药物的配伍规律来看,古代医家常用理气、补益等药物配合攻下药物,通过合理配伍,不仅能减少单味药物的毒副作用,还可提高疗效。

古人已经认识到不同的剂型可对人体产生不同作用效果,对于不同的疾患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剂型治疗,进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虽然本研究以通便丸剂作为研究对象,但是根据丸剂的特点,亦可将其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丸剂服后在胃肠道崩解缓慢,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延缓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映,因此临床治疗慢性疾病或久病体弱、病后调和气血者可多用丸剂[8]。

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华医典》中古代通便丸剂的用药规律,其结果可为现代临床用药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1] 郭国富,陈天朝.略论中药丸剂战略优势[J].中医学报,2012,27(8):990-992.

[2] 马继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21-616.

[3] 中华医典(第五版)[M/CD].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 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7] 赵佶.圣济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82.

[8] 刘玉玮.中医古代文献中的中药丸剂理论[J].时珍国医国药,2011, 22(1):260-261.

Study on Medication Laws of Ancient TCM Pills for Constipation Treatment Based on Data Mining

LAN Hai, PAN Yu-wei, HUANG Si, TONG Yi, ZHAO Guo-ping
(Medical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dication and compatibility laws of ancient TCM pills for constipation treatment based on data min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medical research. Methods The ancient pills for the constipation treatment were enrolled and processed with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by retrieving the fifth edition of the Zhong Hua Yi Dian. The useage frequency and categories of medicine were put into statistics. Apriori algorthm was used to conduct association analysis. Results After screening, totally 178 ancient TCM pills for constipation treatment were included, which related to 173 herbs. Honey, with the highest useagefrequency, appeared 121 times (67.98%), followed by Rhei Radix et Rhizoma, Cannabis Semen, and Aurantii Fructus. The medicine with the highest useage frequency was purgating medicine, followed by regulating-qi medicine and tonifying-deficieny medicine; the commonly used medical pairs were Rhei Radix et Rhizoma-Notopterygii Rhizoma et Radix, Rhei Radix et Rhizoma-Cinnamomi Cortex, and Rhei Radix et Rhizoma-Pruni Semen. Conclusion Medication and compatibility of ancient TCM pills for constipation treatment in the show certain law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modern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medical research.

Zhong Hua Yi Dian; constipation treatment; pills; medication laws; data mining

10.3969/j.issn.1005-5304.2016.12.011

R256.35;R2-05

A

1005-5304(2016)12-0041-03

赵国平,E-mail:tguo428@jnu.edu.cn

(2016-01-29)

(2016-02-28;编辑:向宇雁)

猜你喜欢
医典丸剂羌活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与《阿维森纳医典》四元素说的比较研究
云南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应用前景探讨
生物学通报(2021年4期)2021-03-16 05:41:40
干燥温度对中药丸剂溶散时限的影响探讨
羌活
不同中药物料对丸剂溶出的影响及其体内外评价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15
火麻仁片剂生产技术研究
浅谈藏医《四部医典》外涂药的开发价值
《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中的放血疗法比较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