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研究
严 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加强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研究,是提高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也是关键所在。文章提出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具体内容,建立了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和流程,并从企业角度阐述其参与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几个主要方面,以期为职教集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职教集团的实践探索逐步深入,近几年,随着职教集团办学模式的发展和职教集团数量的扩张,职教集团已由外延式发展逐步转变为内涵式发展,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中明确指出,科学规划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机制,提升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活力。《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也提出,要发挥集团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怎样提高职教集团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职教集团内涵式发展的迫切要求。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种在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下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到规定要求的体系,它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通过组织建立、资源保障、制度设立,机制构建等形成特定的运转体系,从而达到预期质量目标[1]。
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与职教集团教学相关的各基本要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互制约和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目标要素、组织要素、制度要素、资源要素、方法要素五个方面(见表1)。
表1 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要素
(一)目标要素
该要素包括办学质量目标和办学过程中各种质量标准,具体涵盖专业建设、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技能水平、课程合格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用人单位评价等。目标要素是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方向和定位。组织要素、制度要素和方法要素都要朝这些目标要素来设置和运行。
(二)组织要素
该要素包括管理教学质量的各级组织机构,具体涵盖集团办学指导委员会或质量管理领导机构、质量管理专职机构(质量管理与教学督导处、各二级学院督查室等)、教学管理和服务部门(教务处、学工处、各学院教学管理和服务部门)等。它是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支撑,这种组织机构不同于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保证教学质量体系顺畅运转的组织系统。
(三)制度要素
该要素包括与质量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文件,它规定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工作程序和标准等。它是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形成的基础和重要依据。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有一套与之匹配的健全完善的制度进行支撑和服务。文件则是对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机构和人员、工作程序和标准等的纸质规定,是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资源要素
该要素主要包括教师资源、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信息化建设、教学环境等,是职教集团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条件和保障,每个要素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在各资源要素中,教师资源占据最核心的地位,包括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配备、教学管理和服务人员数量等,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
(五)方法要素
该要素包括对集团教学质量管理和服务过程的监测与评价、分析与改进,确保集团教学质量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性,并不断健全和完善集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管理和服务的测评可从集团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进行,集团内部测评是自我分析和调整的重要手段,集团外部测评是促进自我调整和改进的有效手段。两个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根据国家法律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职教集团办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办学质量战略规划和策略,制定教学质量目标和制度体系。教育教学相关职能和服务部门进行教学基本建设和实施,对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价。教学质量管理专职机构对各类教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将基本情况和建议反馈至教育教学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提供服务的部门,由相关部门对有关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如图1)。图1中的每一个矩形框表示一个过程,过程框之间的实箭头线表示体系运行的方向,虚线表示过程之间的信息联系与反馈,实箭头线表示过程的衔接关系。各个部分按照箭头的顺序进行运转并保持相互的信息沟通,同时在集团内外部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共同作用下,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并持续改进,最终保证集团服务满足社会的需求[2]。
图1 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结构与流程
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评价体系,随着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熟度的提升,以前需要重点控制的内容得到了有效控制,而集团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则会增加一些新的控制内容,这就需要职教集团办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对体系的内容及形式进行评审,及时组织对体系内容以及形式的更新,体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可持续改进[3]。
为了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职教集团可以成立两级教学质量考核督导组织负责对教学过程的检查和督导、考核与评价。即由职教集团办学委员会或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代表组成校际质量考核督导组,负责组织、协调校企共同教学的监测与评价;由教学质量管理专职机构、具有教育服务提供职能的部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及专业骨干教师成立的校内质量考核督导组,主要以自查、自评的形式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具体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资源监测与评价
对教学资源的监控与评价,是职教集团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内容包括:1.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学校应自建实验实训室或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条件必须要满足学生技能训练基本需要,包括实训室数量、实训设备先进性、实训材料等。2.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寻求合适的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长效机制,开展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3.信息化教学资源。具体包括信息化教学条件,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如果达不到标准要求,要及时提出预警。
(二)专业与课程建设监测与评价
实施对专业与课程建设的监控与评价,是职教集团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应由专业课程建设与开发方面的专家、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企业实践技能大师或专家三方组成监测与评价小组,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价,内容包括: 1.专业建设。包括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符合人才发展规律和企业需求,对于不符合发展规律和要求的专业要及时预警和调整。2.课程开发与建设。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要符合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四个方面。3.教材建设。教材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其包含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必须科学、合理,真正具有参照价值。
(三)师资队伍监测与评价
对师资队伍监控与评价,是职教集团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师资队伍总体建设。主要指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构建,包括师资建设计划及其执行, 师资结构调整改善、教师进修培训提升等。2.专职教师队伍。包括规定要达到的生师比的要求,专职教师队伍的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等。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中高级职称比例,专业核心课中“双师型”教师比等。3.兼职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比应达到规定的要求,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是否符合专业建设的需要。
(四)教学管理监测与评价
对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是职教集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师教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几个环节。重点从教学规范执行、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方面实施监测与评价。2.学生学习。包括理论课成绩、实习实训成绩。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除了考评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外,还应考评学生掌握的能力和职业素养等。3.教学运行管理。包括教学管理机构、教学管理人员履职尽责情况、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教学计划落实情况、教师执行教学规范情况等。
(五)人才培养监测与评价
人才培养监测与评价包括:1.基础理论与知识。包括理论课程考试的合格率、计算机英语考试合格率等。2.职业能力与素养。包括顶岗实习实训的综合成绩、职业资格证书的拿证率、参加活动情况、学生遵纪守法、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情况等。3.就业情况。集团培养出的学生的就业率是体现和衡量集团办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业率监测内容包括: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就业系统建立与运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工资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和满意率。
2004年成立的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服务全省农业现代化,建立农业职教大协作体系,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纵向贯通、横向联合,实行“契约型伙伴合作式”的运行模式,不断提升集团内涵建设,专业特色建设、师资成长步伐加快。集团内职业院校建成国家级示范骨干专业20个,省级示范骨干专业45个,市级特色专业80个,成功培养双师素质专业教师1000多人。2011年,集团内院校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1200人。涌现了国家级和省市级教学名师60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80名,国家级、省市级教学团队16个。集团成员单位开办订单班150个,为社会输送全日制毕业生5万余名,非全日制毕业生1万余名,职教集团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彰显了职教集团的功能优势[4]。
在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下,企业作为办学的主体方之一,有责任也有义务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建设与实施以及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等。企业的参与不仅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企业参与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能有效丰富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可以说,企业对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是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企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与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
(一)制订教学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
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制定集团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教学质量目标即人才培养的规划、质量规格。质量标准包括专业质量标准、课程标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的制定要经过广泛的调研和论证,要注意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质量标准可参照企业职业标准制定。
(二)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测评
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包含了很多环节,这些环节也构成了教学监测与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实习实训、素质拓展训练等。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监测与评价,职业院校侧重于对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方面的测评,企业侧重于对技能掌握情况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测评。
(三)信息化建设
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管理人员,配备适应现代教学和管理运行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信息化建设不外乎两个方向,第一是建立集团网站,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公开化、透明化,也可以加强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宣传及互动,形成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其次就是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它是集团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
(四)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和跟踪调查
企业、行业协会、学生和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对集团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包括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测评,对学生进行毕业后的就业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与反馈等,通过测评和调查的结果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和标准,做出新的战略规划和策略,及时调整教学和管理方式,明确发展方向,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切合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
(五)打造集团质量文化
建设和发展集团质量文化,提高质量文化在整个集团文化中的地位。在集团的改革创新发展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集团教学质量管理的特点、规律和方法,从构建教学质量工作的长效机制出发,不断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为集团实现教学质量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质量保证。
构建职教集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也是关键所在。只有职教集团各主体方,包括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坚定树立质量管理的意识,制定有效的质量战略目标,共同参与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促进职教集团教学质量有效可持续性的发展,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职教集团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断满足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要求,学生对经济和社会岗位需求的适应和满足同时反过来也使职教集团这种新型办学模式得以认可和持续性地长效发展,从而逐步实现职教集团办学的规范化、实体化和品牌化。
[1]彭振宇,严薇.产教深度融合下职教集团化办学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4,(10):73-75.
[2]程时用.谈如何构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4,(4):28-30.
[3]沈玉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组织策略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10,(4):27-30.
[4]张祺午.职教集团化办学现状与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2,(6):38-39.
2016-03-29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品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研究”(编号:2014SJ904)。
严 薇(1980-),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10.3969/j.issn.1672-9846.2016.02.012
G717
A
1672-9846(2016)02-00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