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颖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高职生成就动机与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
李桂颖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为了考察高职生成就动机、情绪智力与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文章使用成就动机、情绪智力量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量表对59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高职学生的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面对就业压力高职学生更多倾向于选择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而不是消极回避的应对方式;(2)追求成功的动机、成就动机总分均与情绪智力总分及各维度、积极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消极回避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成就动机与消极回避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3)成就动机可以直接影响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也可以通过情绪智力间接影响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得出结论:情绪智力在成就动机与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高职生;成就动机;情绪智力;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中介效应
高职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有许多与高职生就业压力有关的研究,但是关于高职生成就动机与就业压力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
Salovey & Mayer(1999)认为高情绪智力的个体能够较好地应对压力,因为他们能够正确地评估情绪,知道如何表达感受,能有效地调节情绪状态。Bar-On(1997)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合,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Anderson.S(2004)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对于缓解压力和保持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李洪玉(2009)研究发现能力模型情绪智力在开放性与学业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Lazarus认为应对方式是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压力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利于身心健康[1]。王静、杨捷(2014)、周树银(2013)等学者研究发现,高情绪智力的个体不但体验到较小的压力,而且在面对较大压力时,也能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缓解压力[2-5]。孟凡(2013)等研究发现追求成功的动机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6-7]。H. Fanet (2010) 、Wener(2001)等研究发现,不同成就动机水平、情绪智力水平的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应对方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8-11],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对个体选择积极或消极的应对方式起着重要的影响。
成就动机、情绪智力与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情绪智力是否具有中介作用。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有利于帮助高职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也可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
以河南郑州两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个即将毕业的班级,在每个班级的自习课时间随机抽取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问卷592份,有效率达到98.7%。男生占62.2%;女生占37.8%;城市学生占20.7%,农村学生占79.3%。
(二)工具
1.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生源地、毕业选择、是否落实工作、有无兼职经历、家庭经济情况等。
2.成就动机量表。该量表由挪威心理学家1990编制,量表共30道题目,分别测试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12]。追求成功的动机减去避免失败的动机就是成就动机总分。该量表分半信度为0.77,效度为0.58,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8,信效度较高。
3.情绪智力量表。采用Salovey和Maye依据能力型情绪智力理论编制、中南大学王叶飞修订的量表(WLEIS-C),16个条目组成,包括4个项目:自我情绪评估、他人情绪评估、情绪运用、情绪控制[13]。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高代表情绪智力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分半信度为0.90,四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3-0.84之间。
4.压力应对方式问卷。据LaZuars(1984)的方法,使用解亚宁(1995)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引导被试“面对就业压力,你会选择哪些解决办法”来测量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共20题,采用1-4级评分。1-12题反映积极应对方式,13-20题反映消极应对方式。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
(三)施测程序与数据分析
测试前主试宣读统一指导语及注意事项,施测时间为15-20分钟,当场回收问卷。采用 SPSS19.0统计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高职生总体感知到的就业压力平均分为5.95分(满分10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成就动机的平均得分为2.99,相对于理论中值3,成就动机的总分不高,说明高职生总的成就动机水平不高,与其他大学生的调查结果(陈权,2007)差异不显著。追求成功动机的平均分(39.93)大于避免失败动机的平均分(36.94)。高职学生的情绪智力总平均分为74.62分,相对于总满分112分,高职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自我情绪评估维度的平均分最高(19.23)且标准差最小,他人情绪评估维度的平均分最低(18.26)。高职生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平均分为2.90,消极回避的应对方式的平均分为2.27,积极应对平均分高于消极应对平均分,与其他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差异不显著。
(二)性别差异
在避免失败的动机上,男生和女生的差异显著,男生避免失败的动机高于女生。其他各因子上男女差异不显著(见表1)。
(三)成就动机、情绪智力与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追求成功维度和成就动机总分与情绪智力的各个维度及情绪智力总分都存在显
表1 性别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
著的正相关(p<0.001),相关系数在0.26-0.55之间。避免失败维度与情绪智力的各个维度及情绪智力总分都没有显著相关。
追求成功维度与积极、消极的应对方式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的相关更高(p<0.01)。避免失败维度与消极回避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48(p<0.001)。
高职生情绪智力各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49-0.64之间,情绪智力各维度与消极应对的相关较小,且只在他人情绪评估维度与消极回避的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四)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本研究涉及的所有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这满足了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中介效应显著的路径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情绪智力在成就动机和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2 相关分析一览表
表3 情绪智力在成就动机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情绪运用在追求成功动机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见图1),c′为0.303(p<0.001);情绪智力在追求成功动机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c′为0.296(p<0.001);情绪运用在成就动机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c′为0.107(p<0.05);情绪智力在成就动机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c′为0.125(p<0.001);他人情绪评估在避免失败动机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c′为 0.472(p<0.001);他人情绪评估在成就动机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c′为 -0.258(p<0.001)。
图1 中介关系图
本次调查中,高职生成就动机的平均得分为2.99分,相对于理论中值3,成就动机的总分不高,说明高职生总的成就动机水平不高。其中,追求成功动机的平均分大于避免失败动机的平均分,这表明高职生在对待成就动机的时候,大部分倾向于追求成功,而不是避免失败。这与以往对本科生的调查结果一致,高职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职生在就业压力上积极应对平均分高于消极应对平均分,说明高职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更多地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情绪智力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存在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李荣荣,2012;黄笑燕,2007),且相关系数在0.49-0.64之间,相关较高。追求成功的动机、成就动机总分与情绪智力各维度及总分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姚若松,2012)。
情绪智力在个体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以往很多研究表明,情绪智力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情绪智力是个体在生活情境中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以便于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情绪智力高的人,生活积极性也更高,面对就业压力能够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本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可以直接影响积极的就业应对方式,也可以通过情绪智力间接影响就业应对方式。提高个体的情绪智力水平,有助于提高就业压力应对的积极性。
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在中介作用上存在差异。追求成功动机通过情绪运用间接影响积极应对方式,分析可能是追求成功的个体将精力更多投入在个体情绪运用上,情绪运用属于个人内在因素,内因可控,外因不可控,思维方式更为积极主动,倾向于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所以更易采取积极应对方式。避免失败动机通过他人情绪评估间接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分析可能是避免失败的个体更多地关注他人情绪以避免失败,而非关注个人内在因素如主观努力、个人情绪调控,他人情绪属于外在因素,也属于不可控因素,个体的思维方式更为消极、被动,只求失败,不想成功,所以更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中,我们应加大对学生成就动机和情绪智力的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情商,发挥二者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情绪智力,不仅有利于就业,还对学生的生活、人际交往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1]RS Lazarus,S Folkman.Stress,appraisal,and coping[M]. New York:Springer Pub.Co., 1984.
[2]王静. 大学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3]杨捷. 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4]周树银,王智群. 大学生应对方式在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 中国学校卫生,2013,(8):994-995,997.
[5]曹会. 大学生情绪智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6]孟凡,郑磊,赵慧莉. 大学生成就动机对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38-41.
[7]赵山明,朱艳丽,谢杏利.少年教养人员人格类型及其成就动机和应对方式[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742-744.
[8]H Fan,T Jackson,X Yang.etc.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Mayer-Salovey-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 V2.0 (MSCEIT): A meta-analyt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0,(7):81-785.
[9]Bernard Weiner. An Attribution Theory of Achievement,Motivation,and Emotion[J]. Psychology Reve1,1985,(4): 548-573.
[10]杨慧芳,顾建平. 企业管理者的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研究[J]. 心理科学,2007,(3):719-722.
[11]高胜.大专学生的成就动机父母教养方式情绪智力的现状及相互关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12]叶仁敏,Hagtvet, K. A. 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2):14-16.
[13]D Grewal,P Salovey.Feeling Smart: The Scienc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American Scientist, 2005,(93):281-285.
2016-03-04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高职生成就动机、情绪智力与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关系研究”(编号:JYB2015110)。
李桂颖(1987-),女,河南南阳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10.3969/j.issn.1672-9846.2016.02.010
G444;G718.5
A
1672-9846(2016)02-0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