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制造类专业ERP实践课程的构建

2016-12-05 03:28:46李汾娟蔡晓双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技能情境

李汾娟 蔡晓双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高职制造类专业ERP实践课程的构建

李汾娟 蔡晓双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小型制造企业以其规模与行业特殊性决定了ERP应用技能培养的差异性。以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为导向,开展ERP应用技能的培养对策研究,构建ERP实践课程。课程构建将对教学内容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学资源多样化以及课程的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应进行全新的设计与研究,力求为高职制造类专业开设相关课程提供支持与服务,拓宽高职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

ERP;高职;制造类专业;实践课程;课程设计

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ERP应用技能培养的差异性。例如制造行业,与其他行业有很大差异,流程复杂、环节多样,其生产类型、生产方式以及生产过程的灵活度等行业特性对ERP应用技能的培养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从研究对象来看,当前研究成果大多以工商与信息管理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严重的专业倾向性不利于“懂技术,知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对实践的指导价值来看,当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不能真正满足企业对岗位的技能要求。按人们在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ERP应用技能培养可以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高技能型。不同层次的技能应用对人才素质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没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是有限的。

因此,笔者将以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为导向,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ERP技能需求,开展ERP应用技能的培养对策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深入探讨高职制造类专业ERP实践课程的构建。

一、高职制造类专业开设ERP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一)高职制造类专业ERP应用技能培养的特殊性

中小型制造企业在规模上无法跟大型制造企业相比,管理层级和流程也相对简单,但其涉及的业务类信息,与大企业相同,都具有库存、生产、销售等业务,不能逃离ERP的实施规范。制造行业特殊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应具有针对性,高职制造类专业学生的ERP应用技能培养能为中小型制造企业量体裁衣。

(二)ERP实践课程的内容与目的

高职制造类专业ERP实践课程的构建将重点为中小型制造企业ERP应用技能需求服务。课程将面向高职制造类学生开设,主要讲授ERP系统基本原理以及运用ERP软件实现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外协管理等业务模块的综合应用。

基于制造类的行业要求,前导课程应包括生产工艺学、装配技术和制造基础等制造类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让学生在懂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初步认识,适应信息化管理岗位的需求,以及运用ERP软件完成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基本业务流。

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调查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对急诊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护理文书书写、护患沟通、基础护理、应急预案操作等内容,共计百分制,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二、高职制造类专业ERP实践课程的构建

课程构建应符合制造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学资源多样化以及课程的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应进行全新的设计与研究,如图1所示。

图1 ERP实践课程总体建设示意图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

1.企业岗位调研,挖掘技能素养,确定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调查、走访企业、员工座谈等方式开展调研,共调查企业144家,涉及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类型。调研内容主要包括:(1)中小型制造企业的规模、性质、类型以及ERP涵盖的主要工作范围;(2)企业ERP人才需求状况,涉及需求岗位、任职要求、学历要求、专业背景、知识与技术技能需求,以及其他职业素养要求等。

通过调研发现,“制造技能+ERP应用”复合型职业能力在企业中需求很大。中小型制造企业在岗位技能上需要员工懂得制造技术,同时能够操作ERP实施应用。例如:仓库保管员岗位的ERP应用技能,要求能分清零部件的类型,整理仓库部品部件,规范合理摆放,定期盘点,按要求准确的收货、发放与存货等,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应当懂得ERP软件中仓库管理的基本设置与业务流程,同时还需要具有材料识别、物料的存贮环境等制造专业知识[7]。

因此,我们将需求整合与分析,针对工作岗位,逐个分析岗位技能素养,将技能需求整合,确定适应企业岗位的相关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内容设置

2. 内容序化、载体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ERP应用技能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一种是依靠高校自身力量建立一套独立的ERP实验教学系统来模拟真实的企业运作。为了使教学内容实践性更强,真正体现企业需求,为企业服务,降低学科间交叉渗透的难度,校企合作是最优的选择。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软件厂商与学校各自长处,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ERP技能需求的主要特征,结合制造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以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为导向的ERP实践课程。

在教学安排上,学校教师作为主讲,负责控制课程的总体规划与具体实施;合作企业将根据课程的教学需要在课程开设的整个教学周期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课程将以合作企业提供的产品手册为依据制作校本教材,同时将中小型制造企业的ERP应用实践转化成工业案例,以项目形式导入教学,便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以项目形式构建知识模块,将教学内容分为仓库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和外协管理五大模块。同时,设置十个学习情境作为载体,让五大模块融入到情境教学的实施中去。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中,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进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教学内容组织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1. 以学习情境为牵引,用项目推动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通过十个学习情境分别展现,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景环境中有目标地学习。每个学习情境都以项目作为支撑,用项目推动教学。如采购管理学习情境(学习情境4),该学习情境的主要目标是了解中小型制造企业的采购流程,能基本运用ERP软件实现采购计划管理、订单管理、订单收货管理、来料验收管理与采购入库等操作;学会入

库相关报表的查询,同时让制造类专业学生了解采购业务中的相关术语。该学习情境实施时,以制造类零件采购为背景,选取三个项目作为载体,每个项目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展开设计,让制造专业的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校制造类企业ERP的操作与应用,如表1所示。

2. 项目采用递进式,示范项目与独立项目训练相结合。学习情境中的项目采用递进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展开,项目通常采用两种形式:示范项目和独立项目。教师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将项目剖析,从项目中引出理论内涵,让学生带着兴趣与疑问分析项目;在示范项目的基础上拓展独立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独立分析项目资讯,根据项目要求计划与决策。示范项目与独立项目是每个学习情境中的重要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们仍以采购管理学习情境(学习情境4)为例,该学习情境共设置三个项目:项目一和项目二为示范项目,项目三为独立项目。项目一主要介绍采购管理的业务流程和相关业务术语,让学生对采购管理产生感性认识;在项目一基础上拓展项目二,深入学习采购管理,包括:采购计划和采购订单的区别,采购计划的修改,如何处理分批收货的问题等。通过项目一和项目二的示范与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采购管理知识,推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三。在项目三中,学生必须独立分析采购背景、采购任务以及采购要求,自行做出采购计划与决策,并予以实施,项目三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三个项目以递进形式,利用项目不断提升学生学习ERP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如表1所示。

(三)教学资源多样化

除了课堂教学外,课程正建设其他教学资源。一方面,利用学院的E-Learning Center网上学习平台,建立“翻转课堂”,提供大量的课外延伸

表1 采购管理学习情境教学方法应用

学习资源,将教学内容视频化与模块化,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留言,将自己学习中的收获与感受上传,增加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互动;另一方面,合作企业在其官网上开辟独立窗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下载和在线技术支持,确保学生能真正掌握信息化系统实际应用的全面技能,切实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发挥实质作用。

(四)课程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着重考查学生ERP技能的应用。坚持以“重过程、重技能、重素养”为原则,实施“课堂考核和ERP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用性的特点,如图4所示。

图4 课程考核举例

1. 课堂考核。课堂考核主要是跟踪学生知识的阶段性掌握程度,教师以课堂考核成绩作为依据,适当调整授课进度。为了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学生在这个教学活动期间知识的掌握情况,将课程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的三个典型任务作为课堂考核的成绩,分别是“库存管理”“贸易公司模拟”和“组装行业模拟”三个学习情境。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与PPT汇报展示。评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教师打分、小组成员自评分和成员间互评分,最终确定每个学生的课堂考核成绩。

2. ERP实践操作。ERP实践操作是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整体评价。学生在120分钟内完成一个综合项目,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型制造企业的ERP系统的初始设置和基于ERP软件的各业务流的综合运用。ERP实践操作需学生独立完成,根据每个学生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打分,分数作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成绩。

三、结语

中小型制造企业迫切需要制造型人才具有ERP应用技能。以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为导向,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ERP技能需求,开展ERP应用技能的培养,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我们的研究旨在能为高职制造类专业中开设相关课程提供指导与服务,拓宽高职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

[1]钟永友.基于培养目标的ERP教学模式与体系设计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9):103-105.

[2]刁力卓,豆阿妮,关娜,等.基于就业导向的管理类ERP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5):458-458.

[3]文家玲.ERP沙盘与ERP软件相结合的ERP综合实训探讨[J].科技视界,2013,(22):31-31.

[4]徐茜.完善高等院校ERP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8-18.

[5]胡玲,吕晓梅,桂国明.浅析复合型ERP人才梯次培养思路[J].科技广场,2014,(10):196-199.

[6]周敏. 工业工程专业ERP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103-106.

[7]李汾娟.中小型制造企业的ERP应用技能培养刍议[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3):52-54.

2016-03-12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制造类专业学生ERP应用技能的培养对策研究”(编号:2015SJD582)

李汾娟(1983-),女,辽宁铁岭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研究。蔡晓双(1965-),男,江苏宿迁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与管理研究。

10.3969/j.issn.1672-9846.2016.02.015

G712;TH16-4

A

1672-9846(2016)02-0068-04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技能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高级技能
不同情境中的水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拼技能,享丰收
护患情境会话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