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式理财教育的弊端极为明显,它对当代中国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大学生刚开始自主理财的阶段,容易产生非常态、非必要性的债务纠纷。因此,高中时期如果能更多的接触相关知识,这能对大学生活起到很好的缓冲过渡作用。本文例举了一些详细的方法,望能对刚开始接触金融理财知识的高中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理财的必要性 学习途径 理财应用
一、高中生理财的必要性
近年来,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压岁钱管理相比从前会更宽松一些,相对有独立能力的高中生就更是如此了。由于人们普遍的认为成年后就应该自己生活并自己理财,而法律上界定成年与否的标准是年龄,大部分高中生的年龄在16周岁到18周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未成年人一般被认为心理年龄成熟度较高,就得到了比较普遍的、程度比较大的理财自由。
可惜的是,课本中的理财知识非常少,仅仅有一句“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和一些关于股票债券的笼统概括,这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高中生阶段的未成年人自以为对金钱有所了解,实际上他们中的大部分对金钱的概念更多的限于数额。不知读者是否听过身边的大学生们说起“钱原来这样值钱,以前父母给付钱的时候都没什么感觉”之类的言语,笔者曾多次听到学生这样抱怨,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部分学生高中时期都跟父母同居,生活起居由父母供给,平时的支出由父母控制,到了大学后,财务完全由自己来进行打理的时候,他们才渐渐的开始有了明确的金钱概念。因此,高中生非常容易因为金钱概念的模糊而花钱大手大脚。
根据一份权威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大约20%左右的高中生拥有超过5000元的年存储额,而年存储额超过1000元的高中生则大约有62%,该调查报告在最后根据调查人数和全国高中生总人数(不含港澳台)大致预计,全国高中生一年的总存储额大约为一百五十亿元。笔者私以为,这样可观的数额不论是被没有金钱概念的拥有者随意挥霍掉、或是躺在银行中等待每年的微薄利息,都是很可惜的;因此,倘若高中生多多接触金融理财知识,这样资源浪费的情况就能大大改善。
二、合理利用金融方向的书籍、报纸与新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高尔基的名言。此言不假,想在要对金融理财有更多的了解,读书看报是最直接的了解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新闻,可以通过了解国家的政策,帮助高中生从侧面的了解经济背景。
(一)通过书籍接触金融理财知识
国内外金融方向的书籍大约分为入门、中级、高级等。一般来说,针对高中生的年龄段,能够涉猎一些入门书籍,对一些经济学原理有所了解,并拥有对经济体系的运转有所看法也就足够。在所有的此类书籍中,内容最为严谨的大都是教材,故而下文笔者将介绍几本适合高中生作为读物的经济学教材。首先,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金融方向内容的人大多知道曼昆,他绝对称得上该领域的大家。而这本教材大多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使用,内容基础、行文优美有趣,很适合高中生略作赏读。其次,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该作者研究的内容横跨多个相关的领域,因此他的书行文竟是难得的结构宏大,糅合甚多元素。此书对于高中生这样的初学者而言,可以快速的帮助他们在思想中构建一个对经济学的认知框架。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上述的两本书虽然出自大家之手又各有优势,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公允性,很好的补充了前两者的不足。最后,由我国知名学者梁小民、宁承先、尹伯成等人编纂的相关书籍大都行文严谨,均适合高中生选读。
(二)通过报纸接触金融理财知识
受益于证券市场近年的繁荣,金融类报纸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其实,理财包括的不只是支出,更多的是怎么样投资。近年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股市,然而高收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因此筆者虽推荐高中生可以阅读一些财经报,却并不建议受高中生此类报纸的影响而轻率的将手头尚算微薄的资金投入股市。最值得一看的金融类报纸有:《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新闻联播。虽然大部分的内容似乎是民生、我国与各国的互相访问,却会从侧面看出当下值得投资的产业和项目。
三、理财类应用
目前应用市场上有大量的理财应用,通过下载其中比较合适的应用,关注它们的推送消息,可以对金融理财知识有所了解。这一类应用在设计时由于面向的人群较广,会考虑到使用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将使用方式设计的比较简单,不会有太专业的理财模块直接划分。
虽然针对高中生群体的理财应用较少,但也不是没有,此处推荐几个较为合适的应用:压岁宝、快乐宝、未来宝和财富宝等。这几个应用针对高存储性的高中生群体设计,比较适合高中生使用。
理财夏令营这个模式最早在美国出现,别名“省钱夏令营”。是的,就是通过夏令营教导孩子怎样适度消费。不过,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也称它为“赚钱夏令营”,通过参加这样的夏令营,可以帮助高中生进行理财实践。在美国早期,此类夏令营通过教导孩子们对入门的经济规则和财富观念帮助其培养较好的投资理财素养,最直接的是帮助他们防止因大手大脚过度消费成为“卡奴”甚至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众所周知,这是美国人的消费常态。当这种模式运营的夏令营进入中国时,考虑到中国家长一手包办家庭财政的模式,更多的会帮助理财知识还为零的中国孩子了解金融理财知识,并通过让他们尝试建立自己的账户并进行管理的过程优化他们的理财思维和模式,这能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金钱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渐渐的对投资有涉猎,进而有一些自己的见解;这会使得他们在金钱管理上拥有比同龄人更超前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总体来说,对于理财基础薄弱的高中生群体这样的夏令营其实值得一试。
高中生可以直接与长辈交流,一般来说,长辈的理财经验多是比较丰富的。而平辈中已步入社会的兄长姊姊,甚至同学朋友中理财比较成功者都是可以交流的对象。同时社区、银行和学校举办的理财讲座应积极参加,同时结合自身的情况与讲师进行交流,相信可以有所进益。
四、结论
在高中生阶段,孩子就应该自己接触金融理财知识,避免日后因突然的理财自由而产生无法负担的债务,或者是月初大手大脚月末啃泡面的中国大学生常态。大致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纸、收看新闻、尝试使用理财类应用、参加理财夏令营以及与经验丰富者的交流等方法丰富自己的金融理财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晨虓.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途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
[2]胡广宇.高中生消费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09).
[3]张健,陈丽萍.调查报告:城市中学生高消费现状与对策[J].社会科学战线,2014(04).
作者简介:刘晨宇,男(2000-),汉族,湖南株洲人,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