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翠萍
(山东省滨州市林业局,山东 滨州 256600)
对滨州市建设现代果业的调查与思考
尹翠萍
(山东省滨州市林业局,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概述了滨州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滨州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滨州发展现代果业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滨州市现代果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果业;思考;滨州市
1引言
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其自然条件适合多种果树生长,是枣、梨等果树最佳栽培区之一。经20余年的快速发展,果业已成为滨州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当前,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全市果业固有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凸显。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滨州果业向现代果业跨越。
2产业现状
2.1生产能力位居全省前列
到2014年底,全市拥有果园面积138万亩,其中冬枣74万亩、小枣38万亩、苹果8.2万亩、梨11万亩、杏2.7万亩、桃1.8万亩、其它2.3万亩。2014年全市果品总产110万t(全市人均占有果品286 kg),其中鲜枣71.2万t(小枣9.4万t、冬枣61.8万t),鲜枣产量占果品总产的64.7 %;梨24.2万t,占果品总产的22.0 %;苹果8.9万t,占果品总产的8.1 %;桃3.1万t,占果品总产的2.8 %;杏1.9万t,占果品总产的1.7 %。2014年,全市果品实现直接产值62.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500元。我市果园面积、果品产量均居全省第三位,人均果品收入高居全省第二位。
2.2 “一县一品”格局初步成型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沾化冬枣、无棣小枣、阳信鸭梨、惠民红富士苹果、惠民蜜桃、邹平水杏六大果品基地已成较大规模,已经形成了“一县一品”、区域特色明显的果业发展格局。沾化、阳信、无棣、惠民四县,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中国鸭梨之乡”、“中国枣乡”和“中国蜜桃之乡”。
2.3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
沾化冬枣、阳信鸭梨先后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惠民蜜桃与富士苹果、邹平水杏等通过省级无公害果品认证。2005年,无棣小枣被国家确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6月,沾化冬枣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全市“三品”认证果品标准化基地面积已达25.6万亩,国家非木质林产品(沾化冬枣)认证面积8120亩。
2.4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入
伴随着果品生产的快速发展,二、三产业迅速兴起。2014年,全市共有各类果品保鲜储藏库6000多个,储藏保鲜能力达到14.5万t,占果品总产的13.2 %;果品深加工能力达到13万t。现有较大型果品包装企业10余家,生产纸箱、果网、泡沫箱、封箱胶等20余个系列产品,包装业年实现收入2.5亿元。以冬枣、小枣、鸭梨为主要原料,已形成沾化浩华果汁有限公司、沾化健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金丝食品有限公司、阳信金地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企业1家、省级4家、市级18家。开发出鸭梨汁、鸭梨醋、枣酒、冬枣汁、干红葡萄酒等1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畅销全国25个省市及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果园观光、采摘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现已形成阳信万亩梨园、沾化万亩枣林、无棣千年古桑、邹平万亩杏林、惠民大年陈万亩桃园六处大型自然观光景观。沾化下洼冬枣生态旅游区被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最具成长力景区、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通过常年举办梨花节、小枣节、冬枣节、桃花节等活动,吸引外地众多客商前来观花赏果。2014年,共接待市内外果园旅游观光者40余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5亿元。
3主要问题
3.1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全市果农入社率仅3 %左右,绝大多数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户均经营面积多在5亩左右,农户是最基本的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力低,标准化生产面积仅占总量的1/4。现有农民果品专业合作社实力弱,缺乏叫得响的品牌,开拓市场能力不足。
3.2产业化水平低
果品产业化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条细短。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果业“三产”比重为75.6∶18.3∶6.1。果品储藏保鲜能力仅占果品总产的13.2 %,而先进国家一般在60 %以上;果品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果品加工量仅占果品总产的11.4 %。目前,我市果品加工附加值一般为1∶3~1∶1.5,仅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1/3。
3.3产品科技含量低
与国外优质水果相比,我市果品在外观质量、内在品质、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我市优质果率不足40 %,而发达国家在80 %以上,符合出口标准的高档果不足10 %。2014年,全市果品出口量仅有1万t,仅占果品总产的1 %。全市仅有1家先进的冬枣分级、打蜡、清洗、包装流水线,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不足1 %,而先进国家几乎为100 %。采后处理增值与自然产值比率,美国为3.7∶1,日本2.2∶1,我市仅为0.3∶1~0.4∶1。目前,我市果树设施栽培仅有2000多亩规模,仅占果园总面积的0.1 %。
3.4市场发育度低
滨州市人均占有果品288 kg,分别是我国、世界平均水平的3.9倍、3.6倍,销售压力较大。我市果品市场规模小,辐射范围窄。市内最大的果品批发市场-沾化下洼冬枣市场,年交易量也仅能达到15万t,与国内大型果品批发市场差距较大。果品营销体系还不完善,流通手段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订单、期货、网售等现代物流形式刚刚起步。
3.5产业保障能力低
果业投入严重不足,技术、信息等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全市仅有沾化冬枣研究院、阳信鸭梨研究所两处科研机构,专业从事果树科研的人员较少,果业科研力量薄弱。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新技术推广渠道不畅。产品宣传和推介力度不够,品牌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发展对策
滨州市“十三五”果业发展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果业为目标,强化政策扶持和示范引导,积极转变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生产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产业化经营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果品生产、加工和出口示范基地。
4.1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进一步突出果业特色和优质果品生产,加大名优新果树选育与引推力度,适度膨胀优质特色果品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生态果园和苹果矮化果园,促进果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优化型转变。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模式,建立“智慧果业”示范园区,扩大设施果业规模。大力发展休闲果业,积极开发果园观光资源,建设一批多类型、功能全的果园观光园区。调整果品加工业生产布局,提升果汁等加工品生产能力。
4.2发展合作组织,推动规模经营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果树用地管理,促进园地合理流转,允许果农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果园,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推行“大户经营”。借鉴国内外强社的组建和经营模式,通过规范引导和政策扶持,发展壮大果业合作组织,有效地发挥土地、资金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提高果业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4.3强化科技创新,打造高质果品
积极与国内果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学研合作,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深化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立“以标准化示范园为平台,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信息网络为主要渠道”的新型技术推广机制。广泛推广绿色控害、生草栽培、水肥一体等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绿色果品、有机果品,不断提升果品的科技含量和优质果率。
4.4壮大产业龙头,做强果品市场
培育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果品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加快果区批发市场、冷链系统、配送中心建设,鼓励果业合作组织与大型连锁超市、果品批发市场开展“农超、农批”对接。大力发展果品储藏包装业,建设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果品保鲜设施,新上一定数量的果品分级、清洗、打蜡流水线,提升果品精包装能力。
4.5加大支持力度,健全服务体系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标准果园创建、名优经济林示范工程、退耕还果等项目投资。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对果品贮藏、包装、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建立适合不同果树品种的森林保险制度。支持建立覆盖主产区和大型批发市场的果品产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通道、网络中心、信息服务平台和检测检验站建设。健全果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建立果品质量追溯系统,构建绿色果业。搞好园区内水、电、路、通讯等配套改造,建设现代新果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继续搞好“冬枣节”、“梨花节”等节会,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不断提高我市特色果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郭树河,李晓东,杨东滨,等.滨州地区冬枣生产现状、前景及发展战略[J].山东林业科技,2001(1).
[2] 柳桂林.对滨州市冬枣发展的建议[J].北方果树,2002(5).
[3] 刘春杰,谢韶颖.滨州:用特色经济林助推产业化体系腾飞[J].中国林业产业,2004(3).
[4] 孟德辉,冯金荣.无棣成为山东省经济林产业示范县[J].中国果业信息,2009(9).
[5] 郭树河,王海,弓鹏娟,等.滨州市冬枣生产管理现状调查及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4(2).
[6] 弓鹏娟,王海,张晓静,等.滨州市果园管理与经营效益调查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14(5).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103-02
作者简介:尹翠萍(1976—),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