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构式认知研究以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2016-12-03 02:03钟书能刘爽
关键词:意象图式定语从句外语教学

钟书能 刘爽

摘要:根据传统语法,英语语言中的定语从句可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它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重点与难点。本文试图从构式语法的认知视角重新审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式与语义结构。首先,本文作者认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一个具有完型意义的形义结合体或对子;其次,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概念语义结构与其本身所蕴含的意象图式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定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构式语法;意象图式;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6)05-0000-00

一、引言

在传统语法框架里,下列定语从句均可视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并表达不同的语义:

(1)We can read of things that happened 5000 years ago in the Near East, where people first learned to write. (New Concept English, Book 4)

我们可以获悉近东五千年前所发生的事情,因为那里的人是最先学会书写的。

(2)She is clever and quick at her work, for which she is honored with the title of model worker.

她工作上聪明能干,因此她被荣授了模范工人的称号。

(3)The Golden Hind, in which Drake sailed round the world, was only a small ship.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Book 1)

“金鹿号”虽是一只小船,德雷克却驾驶它环行了世界。

(4)My grandfather, who is now in his eighties, is still a keen cyclist.

我爷爷现在八十多岁了,可还是顶喜欢骑自行车。

(5)You who are in the prime of life, come forth with greater contribution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多为他人做贡献吧!

上述例句中,句(1)表达原因,句(2)表达结果,句(3)表达转折,句(4)表达让步,而句(5)表达时间。这些句子表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一个复杂多义的语言现象。一方面,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以在句中作修饰语,担当形容词的功能;另一方面,它还具有独立状语从句的功能,用来附加说明原因、目的、让步、条件等特定意义或辅助性信息(additional information),担当状语的功能。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定语从句的学习已经成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重点或难点之一,同时也是语言学家们研究最为深入的课题之一。对该语言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是语法研究——定语从句本身的结构研究;[1-3]第二是心理语言学研究——定语从句认知处理的研究;[4]第三是习得研究——定语从句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5-6]最后是四定语从句的翻译研究[7]。

复杂的多义性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同时也是语言学家们研究最为深入的课题一。Quirk[8]在论述非限制性关系从句时,涉及到了其多义性。张梅岗[7]19-22对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研究中,也对其描述功能所涉及的多种语义关系进行了分析。然而,绝大数关注非限制性关系从句多义性的研究往往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分析各种语义关系,更未曾涉足造成其多义性的认知机制,也没有任何学者尝试探究“多义”背后是否存在一种“共义”。此外,在英语中,“修饰”和“限制”其实是同义词,都可用“modify”来表示。因此,有不少研究者混淆了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之间的本质性区别特征。此外,不少研究者把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甄别方法归纳为两点:一是根据先行词与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之间是否有逗号加以区别,有逗号的即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否则就为限制性定语从句;二是辨别关系代词(relative pronoun),即先行词指物时,不可用that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这在句法结构的角度上来说是清晰明了的,但从概念语义结构的角度看却是毫无益处的,这很有可能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学习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的困难之一。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语言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拟从认知视角出发,把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看作是一个具有完型意义的形义结合体或对子(pairing of form and meaning),即语法构式,并诉诸意象图式理论对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构式所表达的多种语义进行释解,以期从认知机制上厘清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本质特征,希望这一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构式

从构式语法理论的角度出发,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视为具有语法构式的一切特征——所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具有特定的同质句法结构以及特定的相同语用语义。下面我们将先阐述有关构式语法理论对语法构式的定义以及解释原则。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Goldberg[9]4将“构式”定义为“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且C的形成(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它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她[9]4认为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paring of form and meaning)或“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paring of form and functions)。从这一定义中,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出构式的两个基本特征:其一,任何一个构式都是形式与语义相互匹配的对子;其二,构式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预测性。当一个语言表达式满足了这两个基本特征,就被认定为是构式。Goldberg [10]2006年又对构式的定义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定义是“构式是习得的形式与意义/话语功能的配对,包括词素、词、习语、不完全固定短语结构和完全固定短语结构等,构式可以应用于各个语法层面的分析”[10] 5。对比修正前后的定义,可以看出,“不可预测性”不再是构式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从词素、词、短语、句子乃至语篇,只要是形式和意义有机结合的配对体,都可以被看成是构式。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完全否定了词汇投射理论提出的“谓语动词决定句子的形式与意义”这一主张。然而构式的研究也不仅限于动词,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了以副词、形容词、名词为中心的构式研究[11-13]。

陆俭明[14]103-107认为,“构式是人的认知域所形成的意象图式在语言中的投射”,构式语义的形成完全有可能源自于人的认知域中所形成的意象图式。正如Goldberg[9]所说,构式是“形式与语义的结合体”。人从感知客观事物再到用语言将所感知的事物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陆俭明先生[14]105做出了以下假设:人感知客观世界(客观事件或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等)(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而形成意象(在认知域内进一步抽象由意象形成意象图式(概念框架)(该意象图式投射到人类语言,形成该意象图式的语义框架(该语义框架投射到一个具体语言,形成反映该语义框架的构式(物色具体词项填入该构式,形成该构式的具体的句子。

自然语言中出现的每一个构式,或多或少反映人对客观世界在某一方面的一定认识,这种认识是以该语言为母语者在认知域中所形成的——先通过感官来感知客观世界的某一个方面,其所感知到的客观世界在认知域里形成意象,再进一步抽象为意象图式,这个意象图式投射到语言,于是在一个具体语言中就形成了种种构式[14]105。

(6)The girl, who is standing under the tree, is my sister.

以(6)句为句,客观存在这样一个场景,有一棵树,树下站着一个人,这是通过视觉器官所能感知的;再有,根据经验,通过这个人的穿着发型(虽未在句中提到)等判断出,这是一个女孩—以上就是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感知,并由此形成一种意象。如果我们从已知的信息(即客观感知的信息)为出发点,将这一意象加以抽象并凝练成附加说明的概念,而作为“附加说明”这样一种概念,必然含有“被说明的对象”、“附加语或辅助性信息(additional information)”以及这两者之间的链接,而被修饰说明的对象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表现为先行词。附加信息也即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两者之间的链接,则由关系代词构建;再者,此人想以已知事物作为思考的起点,想让附加语居于中间,未知信息居于末端,于是就在认知域里形成了一种以已知事物为起点的表示附加说明意义的意象图式。认知域中的这一表示附加说明的意象图式,如果投射到语言中,那么就会形成以已知事物,其中居首位的表示附加说明的语义框架。这一表示附加说明的语义框架,具体在英语中,就形成以已知事物为话题的表示附加说明的语言表达式—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构式。如前所述,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表示的是独立的、附加说明的语义,因此它在句中不是强制性或必须出现的信息。此外,由于它与先行词的关系较为松散,所以在口语中经常出现停顿,而书面语中则常用逗号将其与主句隔开。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存在与否不会对主句语义表达产生影响,也不会产生歧义。

先观察下列例句,然后用句子的翻译过程来说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附加说明意义上的建构原理:

(7) My sister, who is a nurse, came home for a few days. (JED)

(8) My new car, which I paid several thousand pounds for, is not running well (Chambers).

(9) Dr. Brown, who lives next door, comes from American (CGEL).

以上三个例句都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翻译各句的主句部分,然后再翻译从句部分,最后可根据汉语的习惯适当调整语序。

句(7)译文:我的姐姐回家住了几天,她是一名护士。/我的姐姐是个护士,回家住了几天。

句(8)译文:我新买的车跑得并不顺畅,它花了我几千英镑。/我花了几千英镑买的那辆车很不好开。

句(9)译文:布朗医生来自澳大利亚,他就住在隔壁。/住在隔壁的布朗医生来自澳大利亚。

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去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对整个句子后并不影响其可读性,当然有其他辅助信息对于理解一件事可能更好。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主句表示一个语义单位,其从句则表示另一个语义单位,并且后者不是用来限制前一语义单位的,而是对主句先行词提供冗余信息而已,并以细化(elaboration),延伸(extension)或补充(supplement)的形式体现出来。实际上,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就是为先行词或主句添加附加说明意义或辅助性信息(additional information)。

既然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我们就有理由把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看作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构式,对此我们将予以详细的阐述。

Eckersley父子在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 for Foreign Students一书中,用了一个典型的句子,来说明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

(10)a. I will wear no clothes which will distinguish me from my fellowmen.

(10)b. I will wear no clothes, which will distinguish me from my fellowmen.

(10)a句是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但在报纸上刊登出来时,因为错加了一个逗号,便成为了(10)b句,a句是限制性定语从句,表达的意义为“我不穿与众不同的衣服”,但是由于错加上了逗号,句式上变成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语义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成了“我不穿衣服,与众不同”,从而成为笑柄。

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构式。其一,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先行词从单一、独立的角度看完全是个模糊信息,但与其后的定语从句无缝对接之后,其信息可马上变得清晰、精准。在句(11)中,the man作为先行词,独立看,其信息是模糊不清的,但经过其后的限制性定语who did the robbery限制、修饰后,其语义立即变得一清二楚。由此可见,限制性定语从句对先行词具有十足的限制、制约功能:

(11)The man who did the robbery has been caught.

如果说构式的语义源自于人类的认知域里的意象图式,那么我们就有十足的理由认为构式就是一种“语义框架”——一种可通过人类认知这一层面之后投射到语言结构中的经验结构。

Goldberg[9-10]将构式进行了分类,其中词素、词、复合词及全固定的习语归类为“实体构式(substantive construction)”,而半固定习语以下的构式都被归为“图式构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实体构式是词汇上固定(lexically fixed)的构式——其组成成分是不可替代的,并且语义是不透明的,如red tape(我们无法把“red”和“tape”简单相加得出“红色的磁带”这一意义,因为red tape实际上是“官样文章,复杂、拖拉的公事程序”这一意义)。图式构式是词汇上处于部分开放或半开放的状态的构式。

汉语“把”字句、英语的及物句型、双及物句型、被动句型等在词汇上是完全开放的,属于最抽象的图式构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几乎就是一种抽象的语义框架。在语言中,从实体构式到最抽象的图式构式构成了一个连续统(continum)。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构式属于可自由填充的开放型构式。构式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不是组成成分的简单堆砌而成,它是一个完型结构,或者说“格式塔完型”(gestalt)。构式内嵌成分的语义固然对构式整体意义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但构式的整体语义同样对组成成分起着制约作用[15]。词汇语义与构式语义有时完全一致,有时又各自不同或不一致。如果两种语义不一致时,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由构式压制词汇的语义,并赋予词汇进入构式的条件;二是词汇压制构式的语义,同时赋予构式兼容功能并接受词汇进入该构式。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构式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在句中对其先行词或整个句子提供独立的、附加性(冗余)的信息,完全不同于形容词(词汇)的修饰功能,类似条件、原因、让步等独立的状语从句功能。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意义并非是构式内部成分的简单相加之和,而必须从统一的构式语义和各具体的词汇语义的互动中获取。那么,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统一构式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先摘取章振邦[16]380所举数句为证:

(12) Shakespeare, who wrote Hamlet, was born in Stratford-on-Avon. (添加辅助性信息,补充说明先行词)

(13) It is in line with the Charter, which recognize the value of regional efforts to solve problems and settle disputes.(表示原因。)

(14) She was sent to America, who would study here for 1 year. (表示目的)

(15) He would be a rash man, who should venture to forecast the results of this event.(表示条件。)

(16)Dr. Lee, who had carefully read through the instructions before doing his experiments, could not obtain satisfactory results, because he followed them mechanically.(表示让步)

从以上五句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绝大多数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构式语义就是起“副词”的作用而不是起“形容词”的作用。Quirk[8]399-478认为,形容词一般用来修饰名词,而副词可以修饰形容词或者修饰动词,甚至可以修饰整个句子。如果说限制性定语从句相当于一个形容词,非限制性定语相当于一个副词,那么我们就可以做这样的推断:限制性定语从句不具备独立性,必须依附于其前的先行词;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具备独立性,基本上是用于修饰整个句子,也即与主句具有平行的句法地位。

如上所述,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构式语义类似于“状语从句”的语义结构,可用来表达时间、条件、原因、让步等多种语义。

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意象图式

从构式语法理论的视角来判断,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限制性定语从句是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构式,且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语义结构类似于时间、条件、原因、让步等的语义结构,也即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具有多义性特征。我们的研究发现,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限制性定语从句根本性区别特征,主要归因于其所蕴含的不同意象图式。下面我们将阐述一下意象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

意象是心理学概念,是一种心理表征,指凭想象得到的某个物体的形象。“图式”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认为图式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a bridge between percepts and concepts),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研究者们对“图式”含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图式就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的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人类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依仗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17]189。

Johnson[18]认为“意象图式就是感知互动以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我们的经验具有连贯效应。” Gibbs and Colston[19]347-378则认为:“意象图式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和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Oakley[20]认为“意象图式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Ungerer[21]的定义为“意象图式是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经验的简单而基本的认知结构。”这些都是对意象图式基本概念的阐释,虽然学者对于意象图式的定义稍有差别,但它是概念隐喻理论的核心部分,意象图式是以人类的认识经验作为基础,形成与我们外界的接触过程中具有联系的抽象关系和高度概括的意象的结构。

常见的意象图式有以下几种:PART-WHOLE; SCALE; MERGING; SPLITTING; MATCHING; FULL-EMPTY; COUNTERFORCE;CONTAINER; ENABLEMENT; COMPULSION; ATTRACTION; MASS-COUNT; PATH; LINK;REMOVAL;BLOCKAGE; RESTRAINT; BALANCE; CENTER-PERIPHERY; CYCLE; NEAR-FAR; ITERATION; SUPERIMPOSITION; OBJECT; COLLECTION; CONTACT; SURFACE; PROCESS。按李福印的研究,意象图式的特性可以概括如下:意象图式可用简图来表示;意象图式是语域的一种,可以用来组织我们所需的概念;意象图式具有正负特征,即表达隐喻语义时呈现出肯定或否定的语义;意象图式具备静态和动态两种特性;人类在利用意象图式进行概念化的过程中注意焦点往往会发生动态变化,也即意象图式的转变[22] 191-195。

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先行词起着限制性(强制性)作用。从意象图式的角度来看,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其主句的关系可以象征为PART-WHOLE SCHEMA(整体-部分图式)这一图式。整体-部分图式(PART-WHOLE SCHEMA)在人们的个体经验中表现为人体自身的各个构件。整体-部分这一图式包含一个整体、若干部分以及部分构成的整体。假定X与Y分别表示整体与部分,则X、Y之间是充分不必要的关系,也即X是Y的部分不成立,而Y是X的部分成立,并且Y本身也是不自反的——Y是Y的部分是不成立的。虽然部分与整体之间不能构成决定性关系,但二者一定会互相影响,但是通常情况下整体对部分的影响要比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更为显著。以下列句子[23]528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

(17) a. The man who robbed him has been arrested.抢劫他的人被逮捕了。

(18) a. Thats the best bar(that) I know.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酒吧。

(19) a. These are the magazines (which) you ordered.这些是你订购的杂志。

在以上句子中,若删掉限制性定语从句,留下的部分如下:

(17)b. The man has been arrested.那个人被逮捕了。

(18)b. Thats the best hotel.那是最好的旅馆。

(19)b.*These are the books.

(17)b和(18)b虽然从语法角度上来说是正确的,却与原本句子表达的语义发生了偏离。(19)b不但不符合语法习惯,还是一个语义上似乎不完整的句子。这些例句说明限制性定语从句构式具有严格的限制功能。在这三个例句中,句子是一个整体,限制性定语从句只是整个句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已。当然句中还有主语谓语等组成部分,所有这些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构式并非PART-WHOLE SCHEMA,它是并列关系,是A and B或WHOLE-WHOLE的关系。正如我们反复强调的一样,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主句的关系较为松散,对先行词没有限制或钳制的功能,只是起添加辅助性信息的作用。换句话说,删除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对主句的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都没有本质上的“损害”,也即主句仍然是语法上与语义上完备的句子。要注意的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往往由特指名词或一个完整的独立分句来担任,很显然,这些先行项无需用定语从句来进行限制,从句的功能只是提供辅助性或冗余信息而已。

(20) Mike, who had been driving all day, suggested stopping at the next town.由于迈克开了一天的车,因此他提议在下一座城市停下来休息一下。[23] 530

(21) Mr. Johnson, for whom I was working, was very generous about the overtime payments.约翰逊先生是我的老板,这个老板付超时工资时大方得很呢。[23] 530

(22) Sunday is a holiday, when people do not go to work.周日是假日,大家不用在星期天不上班。[24] 530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体现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象图式。对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主句表示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从句表示另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后者对前者的先行词(名词、短语或句子)进行补充或冗余性描述,不是区分识别或限制。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整体上被识别为一个语义单位,不可分开[7]21。因此,限制性定语从句体现为PART-WHOLE 图式,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则体现为A and B或WHOLE-WHOLE图式。此外,在甄别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不能以逗号为唯一判断标准。在现代英语中可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句子结构上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但它和主句之间却没有使用逗号隔开。这样的句子,不但在非正式的英语中经常见到,在行文非常严谨的语言学术论著中也会出现。句如:

(23)We are indebted to the following for permission to reproduce copyright material: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imited for an extract from Portraits from Memory by BetrandRusselwhich has been slightly adapted. (R. A. Close: A University Grammar of English Workbook, Longman, preface)

从语义上进行分析,这里的语义应该是:“对允许使用Portraits from Memory的一个章节表示谢意,这章节已稍作改动。”而不可能是“对允许使用Portraits from Memory已稍作改动的一个章节表示谢意。”因此,which前应有逗号。类似的句句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这给我们分辨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增添了不少困难,但若运用上文提到的意象图式理论,可帮助我们进行判断。在句(23)中,主句与从句是并列的关系,即我们所说A and B的关系,删除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对整个句子的影响不大,由此我们判断,这句话虽然没有逗号将主从句分开,但毫无疑问仍然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四、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像似性视角

如果说定语从句是一种图式,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像似性的视角进一步审视其图式特性,因为图式完全可以体现为一种像似[24] 1-8。Haiman[25]将句法的像似性分为成分像似和关系像似。成分像似指的是句法成分与经验结构的成分(大大小小的概念)相对应;而关系像似是指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与经验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对应。成分像似本质上就是“一个形式对应一个意义”的原则。这个原则表面上似乎与构式语法“语言形式的意义无法从组成成分中推导出来,不是简单的组成成分意义相加所得”这一原则相向而行,但其实成分像似是强调每一个语言形式对于意义都是有贡献的,真正的虚义语素是不存在的,无论怎样虚灵的成分多少带有一点意义[26] 3。关系像似可分为两类:一是组合关系像似,如分句的排列次序映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二是聚合关系像似,如人称代词的聚合关系映射对话参与者与非参与者的关系。

关系像似原则归纳又可划分为:距离像似原则,数量像似原则,顺序像似原则。距离像似原则可定义为:语符距离像似于概念距离[27]4-7。概念上像似的信息属于同一个语义群,或者语义场(semantic field),或者表达的概念一致性较高的这些信息,在思维时就容易放在一起进行思考,因此同时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而在语言表达时符号间的距离也会比较近。本文研究显示,英语语言中的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距离像似性的典型构式。限制性定语从句和先行词实现了无缝对接,完全是因为它们在概念意义上相近。限制性定语从句和先行词的所指意义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它,句子意义马上模糊、不清晰,甚至毫无意义。通常情况下,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之间用逗号隔开,这是距离相隔的一种象征,也即隐喻两者在语义上不是紧密相连。

顺序像似原则蕴涵思维的顺序与语言单位排列的顺序像似,在句法上,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映射它们所表达的相对应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24)Three hours later, his uncle went out of his house carrying an electric fan which he sold in a shop near the market. (三小时后,他叔叔从家中扛着一台电风扇走了出来,在市场附近的一家商店把它卖掉了。)

句(24),从结构上虽然没有逗号,但仍然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因为其定语从句表示的动作发生在主句谓语动作之后,因此定语从句的动作与主句谓语动作形成了逻辑上的并列关系,定语从句的动作就不可能摆脱主句谓语动作而对先行词形成限制。从语言形式上来看,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位于主句之后,映射了他们所表达的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

从范畴角度看,我们可以把相似的概念划分至同一句法范畴,把不同的概念划分为不同的句法范畴。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定语从句这一范畴下的两个次类,似乎都是对某一先行词进行说明、阐述,所以两者划归同一句法范畴,即定语从句。然而,从构式的角度出发,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构式。从意象图式和像似性理论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清晰地看到两幅不同图式框架:限制性定语从句是一个严密的封闭形状,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则是一个藕断丝连的两个形状。

(25) The car which I hired broke down.我租的汽车坏了。

(26) This is Fiona, whose work you will be taking.这是菲奥娜,你将接手她的工作。

句(25)是一个限制性定语从句,句(26)则是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从图式视角看来看,限制性定语从句是封闭的,体现为一个严密的封闭图形。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结构上通常都有一个逗号,把它与其他的句子成分分开,体现为两个分开的断裂式图形。因此,限制性定语从句是一个完整的完形结构(gestalt)——无需任何认知努力都能获得的完型。然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实际上是在两个独立的图形上形成的完形结构,需要认知上更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的一个完型。史雯娜[28] 有关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研究结果证实,中国学生由于对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关系从句的差异性认识不够,在英语关系从句习得过程中,非限定性关系从句的产出较少。刘娟娟[29]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产出英语关系从句较少,且错误率较高。上述有关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图式差异也印证了为什么中国英语学习者,尤其是低水平学习者,在习得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更容易犯错误的根本所在。

五、结束语

我们在研究中把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视为一种构式,并从图式理论的视角剖析其蕴涵的完型结构。此外,根据构式语法理论,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构式,它们有各自独特的构式语义或语用语义,限制性定语从句表达限制关系,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表达并列关系。基于意象图式理论,我们认为,限制性定语从句是PART-WHOLE SCHEMA,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A and B或WHOLE-WHOLE图式。另外,从像似性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限制性定语从句是一个严密的封闭形状,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则是两个图式基础上形成的完形结构,这也印证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定语从句的实际情况。汤春晓,许家金,[30] 96-108金晓玲,赵龙武[31] 370-379等有关定语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印证了定语从句习得的困难所在,低水平的受试对于定语从句的作用和位置认识模糊,也从不关注先行词。史雯娜[28]的研究中,也提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表达说明原因、结果、让步等逻辑关系时,更偏爱使用状语从句而回避使用兼有状语功能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作为英语语法中的重点或难点给中国英语学习者造成了极大的习得困难。

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重视语法形式的教学,但忽略意义的解析,这既不符合教学规律,更不符合学习规律。构式语法理论强调形式和语义的匹配,强调以概括(generalization)为基础的构式习得观。构式语法理论中些新观念加深了教师和学生对语言语法属性的理解,同时也为英语语法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32] 51-57。

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和句法像似性理论为抓手,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习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即定语从句是一个意象图式,是具有心理现实和完型意义的意象图式。我们建议,在语法教学中应引导英语学习者可从像似性视角来分析定语从句的结构,也即把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看作是一个具有完形意义的意象图式,然后再对比分析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使用定语从句的若干问题 [J]. 外国语,1979 (2):1-7.

[2]许汝民. 英语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应用 [J]. 山东外语教学,1980 (2):30-32.

[3]邓德华. 这些是限制性定语从句吗? [J]. 外国语,1984 (3):27-31.

[4]Traxler, M. J., Morris, R. K., and Seely, R. E. Processing subject and object relative clauses: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s[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2002(47): 69-90.

[5]陈月红.中国学生对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 [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 (4):11-16.

[6]蔡金亭.中国学生对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和产出:检验三个假设[会议论文],北京:第四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2004.

[7]张梅岗.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研究 [J]. 上海科技翻译,2000 (2):19-22.

[8]Quirk, R., S. Greenbaum, G, Leech & J. Svartvik.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Essex: Longman, 1985.

[9]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Structure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95.

[10]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t Work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6.

[11]张媛.反义形容词共现构式的认知语法分析 [J]. 外语学刊,2015 (1): 44-49.

[12]侯国金.构式语法的内外互补 [J]. 外语教学,2015 (2):8-12.

[13]钟书能,刘爽,汉语羡余否定构式中的“没”真的是个羡余标记吗? [J]. 外国语, 2015 (3):32-40.

[14]陆俭明. 构式与意象图式[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103-107.

[15]Fillmore, C., P. Kay & C. Oconner. Regularity and idiomaticity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The Case of let alone [J].Language, 1988(64):501-538.

[16]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学生用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17]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8]Johnson, Mark.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19]Gibbs, Raymond W. and Herbet L. Colston. The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Image Schema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s[J].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5(6)4: 347-378.

[20]Oakley, Todd. Image Schema[A]. In Dirk Geeraerts& Hubert Cuyckens(eds.). To Appear in The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itics[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1]Ungerer, Fridrich and Hans-Jorg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22]李福印. 认知语言学概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3]张道真. 实用英语语法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4]王寅.认知翻译研究:理论与方法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 (2):1-8.

[25]Haiman. J.Natural Syntax[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6]沈家煊. 句法像似性问题 [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6):2-8.

[27]王寅. 论语言符号像似性 [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 (5):4-7.

[28]史雯娜. 中国学生对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跨语言对比分析 [D]. 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9]刘娟娟. 高中学生英语关系从句的运用研究[D].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0]汤春晓,许家金.中国高中生英语关系从句习得顺序研究—定量定性综合研究视角[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 (1):96-108.

[31]金晓玲,赵龙武.语言普遍性因素对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影响 [J]. 现代外语,2014 (3):370-379.

[32]林正军,刘永兵. 构式语法视阈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 (1):51-57.

猜你喜欢
意象图式定语从句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探英语翻译中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
定于从句为例解析易错易混点
论空间隐喻的认知思维
用合并句子法讲解高中定语从句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块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