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不非战
——墨家济世救民的伟大情怀

2016-12-03 15:27谢地
人间 2016年30期
关键词:墨家墨子和平

谢地

(深圳大学,广东 深圳 518000)



非攻不非战
——墨家济世救民的伟大情怀

谢地

(深圳大学,广东 深圳 518000)

“非攻”思想是墨家济世救民伟大情怀的体现,是墨子代表着其所处的平民阶级,所提出的社会理想,是“兼爱”思想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上的延续。墨家反对一切侵略战争,提倡“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不能恃强凌弱;而对于抵抗暴力、保卫和平的必战之战,却是非“诛”不可,著名的“止楚攻宋”与“止齐伐鲁”表明了墨家对待战争的态度。“非攻”所体现的是一种出于对生命的深切爱护和关怀,是热爱正义与和平的朴素人道主义精神。

墨子;非攻;兼爱;战争

墨子其人其学

墨子,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出身小手工业者,代表“农与工肆之人”,言“农与工肆之事”。其学说出于儒而反儒,推崇夏禹,崇尚夏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和孔子、老子并称为中华民族三杰。

在我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墨子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是重要的一家。《韩非子·显学》中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子和孔子都是圣人,孔子是封建统治加封的圣人,而墨子则是平民圣人。墨子是个劳动者,他所创立的墨学,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庶民文化,与儒学所代表的上层文化,并称显学。

一、“非攻”提出的社会思想背景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正处于历史上所谓“礼崩乐坏”之时。“礼崩乐坏”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制度的破坏和崩溃,更主要的是当时的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崩溃和人们精神家园的游离。价值观念的崩溃,导致了干戈不断,战火延绵,战争的频繁发生,使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作为平民代表、“显学”的智者,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明鬼、天志、非乐、非命、节用、节葬”十大主张。相较于同时期的儒学,墨家更着眼于社会现实层面,对战争所造成的后果,从平民大众的角度循果朔因,面对诸侯国与国之间的连年混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提出“非攻”的主张,反对不正义的战争。

二、“非攻”的战争观

(一)“非攻”就是反对侵略战争。

“非攻”反对的是侵略战争,是墨子的十大主张之一。“春秋无义战”,墨子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古代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时期,彼时的政治和军事斗争都十分激烈,战争不断。“凤鸟不出”,天下大乱,诸侯反叛,刀兵四起。家与家相篡,国与国相争,大战数百,小战数千。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死者不计其数,活着的老百姓也难免流离失所。《非攻中》这样写道:“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为了得到城池占领土地,杀人无数,生灵涂炭。作为平民阶层,因为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朝不保夕,无心从事生产,无法安居乐业不说,连生命都没有保障,因此就更不可能创造社会财富,这是他们所看到的战争带来的最直接后果,于是在《非攻下》中:“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频繁的侵略战争,就是天底下深重的灾难。

(二)“攻”与“诛”,战争的正义性。

墨子反对的是侵略战争,而非一切战争。他对于好战的国家“攻伐无罪之国”的行为是坚决反对的。同时也对“攻伐之战”和“征伐之战”有一定的区分。他认为有些战争是不可少的,如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这类正义之战,是应该支持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没有条件认识到也不可能提出更高深的理论,无法说清楚这样的更替是历史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将其定义为“诛”。(“彼非所谓攻,谓诛也”(非攻下))“诛”是一种顺应天意的战争,为征伐不义之国而开战,是合理的战争。

(三)积极防御,以守为攻。

“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在《非攻下》中,墨子谈到了战争的侵略性,战争总是大国为了利益而强加在小国的头上,对于大国侵略小国,他主张帮助小国家守城。利用外交的手段去阻止即将爆发的侵略战争,以达到保卫弱小的国家不被攻伐的目的。在这方面,墨子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止楚攻宋”、“阻齐伐鲁”,包括多次劝说鲁阳文君放弃攻伐邻国的计划。不费一兵一卒,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充分说明了墨子积极的防御战略是可行的。

“入守则固,出诛则强”,墨家善守御,不是消极的守御,而是积极的守御,他反对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攻”,却不反对正义的战争“诛”。对于战争的到来,如果无法避免,那么作为小国,在迫不得已应战时,就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防守,在必要时主要向敌人发起进攻,积极主动的杀敌,守住城池,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不被消灭,明确主张“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鲁问》)”“急伤敌为上”不失一切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力争给敌人以重创,守中有攻,以攻为守。

(四)“非攻”顺应时代。

先秦诸子中,除法家外,其他各家大都反对战争。儒家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老子亦云:“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三十一章)”。孟子亦在《孟子·离娄上》反对战争。墨家所不同的地方在于,由于墨家代表的是平民百姓,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到了战争所带来危害。于是他们从战争的后果入手,分析其危害。指出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百害而无一利,两败俱伤的事情。

三、墨家“非攻”思想的意义

(一)“非攻”之于墨学。

墨家的许多观点都是围绕着其“兼爱”的核心主张而展开的。墨子“非攻”主张的理论基础就是“兼爱”学说。“非攻”是“兼爱”的实现途径,是手段。墨家的核心思想在当时曾受到过许多的非难,尤其是受到来自不同学派的攻击。然而唯独“非攻”是受到当时的主流儒家所认可和借鉴的。如孟子提出的“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旗帜鲜明的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与墨家的“非攻”论如出一辙;“止楚攻宋”的故事中,墨子作为使者,其在面对楚王时的机智和勇敢,不断为后人所称道;更让人敬佩的是,在面对侵略者时,一味的用言辞的抗辩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同时具备强有力的保卫和平的力量。墨家之所以能够一次次成功的阻止大国入侵小国,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墨家本身也具有相当的军事力量。他们不仅有训纪有素的战士,还具备当时尖端的武器储备。

(二)“非攻”之人文关怀。

墨子在“非攻”三篇中,不但提出了反对一切侵略战争,并且试图去探寻和消除一切侵略战争的根源。墨子反对战争出于劳动者、小生产的利益着想。因为战争对于任何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最终是胜利还是失败,出钱出力的,耽误生产的

转下页

接上页

终归是老百姓。墨子希望实现和平,给劳动者一个最起码的生活条件。希望“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这是最纯朴的最现实的愿望,也表达了对战乱时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是最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向往和平,反对侵略,维护正义原则也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三)“非攻”之于后世。

墨子提出的非攻理论及其一系列抗御强国的战略、战术,使其成为了世界古代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弱国利益反对强国侵略的思想家。甚至有些学者认为“非攻”较“兼爱”更能代表墨家的主张。其主要原因是非攻反应了当时百姓及弱小国家民众的社会理想,其反对大国恃强凌弱,鱼肉吞并小国的政治主张,是符合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呼声,所以墨学一时成为“显学”,与儒家一道被百姓拥护,风靡一时。爱和平,重防御的思想,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被得以继续保持和发扬,使向往和维护和平的思想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如孙中山先生所言:“盖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非攻”和“守御”体现的是一种对他人生命尊重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使自己生存的民族尊严和自卫精神。

(四)“非攻”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当今世界的格局,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我国作为第三世界的人口大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担当着和平力量的角色。“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和对外开放的政策,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的站在和平力量的一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是热爱和平、反对攻伐的的优良传统,也正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民内部的和平友好相处,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也很关键。近代以来的历史事实一再说明,落后就要挨打,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是深远的,我们向往倡导和平的同时也在加强国防建设,面对恶意的挑衅,也会不畏强暴,随时准备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民族尊严,为正义而战。也是墨家“非攻不非战”的济世救民情怀当代意义之体现。

结语

战争就是杀人的机器,战争意味着血流成河,尸骨遍野,墨家对战争的本质揭露如警钟长鸣。战争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战后数以百万计的民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土地荒芜,建筑被毁。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是希望安居乐业,爱好和平的。墨子的非攻思想,从关怀人的生命出发,包含着墨家济世救人的情怀,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充分的肯定。反对侵略保卫和平是古代墨家的战争观,也是现代人道主义与和平主义的旗帜。

[1]贺更行《兼爱天下——墨子伦理思想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3 年

[2]任继愈《墨子与墨家》,商务印书馆 1996年

[3]任继愈 《中国哲学史 第一册》,人民出版社(北京)1963年

[4]杨建兵 《先秦平民阶层的道德理想——墨家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年

[5]冯达文,郭齐勇 《新编中国的哲学史》,人民出版社 2004年

[6]童恒萍 《墨学精神研究》,人民出版社 2010年

[7]陈克守 《平民显学——墨学与中国文化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F230

A

1671-864X(2016)10-0186-02

谢地,女,深圳大学文学院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墨家墨子和平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墨子破云梯
墨子教诲青年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浅谈先秦墨家哲学观念
论墨子“兼爱”思想作为通识教育之核心理念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