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学习中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虚实结合,能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在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具体地说,古典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有如下四种情况。
一、眼前为实,过去为虚
古典诗歌中,诗人在描写眼前情景时,常插入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内心的情怀。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凯旋而归的往事。诗人极力渲染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王城故址上只剩下鹧鸪乱飞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李煜的《虞美人》词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二句,《望江南》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都是写词人对故国和往昔的追思,都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过去的景况。这些虚写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虚实结合,凸显出现实的浓重悲哀。
二、此刻为实,将来为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以它来对此刻之景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柳永《雨霖铃》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设想别后的景物: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此刻分离之痛竟使人可以预知未来孤栖之苦,所以有情人怎忍分离。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希望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所以,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三、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有些相似,都是在借设想写当前,但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设想着眼于时间,后一种设想着眼于对方,故有人称之为“对写法”或“对面落笔”。
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中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这种写法,设想的对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用对写法,沟通了双方的感情,思念是双方的,这种思念有愁苦和感伤,也有温馨和慰藉。
四、眼见为实,幻境为虚
诗词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都是虚写。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
再如,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是实写,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
汉乐府诗《上邪》中,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而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虚写,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更突出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这种誓愿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