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代际差异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2711位农民工的调查

2016-12-02 05:29吴春宝
关键词:市民化代际新生代

□陈 琴 吴春宝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代际差异分析
——基于全国31个省2711位农民工的调查

□陈 琴1吴春宝2,3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同时也是农民身份转化的过程。就现实而言,在此过程中身处城市的农民工在就业、住房、教育以及社保等诸多方面面临着各种困境。为了较为真实、全面地认知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特征,通过大量实证数据分析可知:不同代际农民工的市民化特征既有共性(例如心理认同、社会保障等方面),又存差异(例如住房、择业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基于此,政府应在就业质量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社区参与与融入等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合理有效地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身份的转变,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市民化;代际差异

一、问题意识及文献综述

典型的城乡二元差异结构,依然是我国最主要的社会结构特征之一。作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与难点便是实现农民身份的合理转变,即将农民转化为市民。这其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城乡之间“钟摆式”流动的农民工,就成为了由农民转化为市民的最主要的群体。2013年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称,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比2012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1]。因此,如何推动“半市民化”农民工的深度市民化进程,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公共政策体系构建的重点。众所周知,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是宏观把握农民工市民化整体态势。随着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充实进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代际异质性问题,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已经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的主要问题意识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在代际差异视域下,我国不同的农民工群体在市民化过程中凸显了哪些特点,

即比较不同的农民工群体在就业选择、生活条件、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及差异性特征。

学术界已经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总体而言,这些研究成果的研究焦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人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农民工无法完全彻底地融入城市。从个人意愿来看,虽然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的意愿比较强烈[2],但是新、老农民工留在城市的意愿有所不同,而且影响他们意愿的因素也有差异[3]。综合来看,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家庭、工作、经济、制度、社会和心理等多个方面[4]。其次是对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的研究。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第一代农民工,同样都面临着市民化困境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由户籍制度、就业体制、住房、自身素质[5-6]以及医疗保险[7]等因素造成的,也是流入地地方政府缺乏推进意愿及社会歧视引起的[8]。归根到底,这是由国家发展战略及其制度安排和结构性压力相互作用的结果[9]。因此,构建完善的公共政策服务体系就成为了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困境的必然路径[10],同时还应提升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11]。最后是对不同代际农民工群体市民化的比较研究。诸多学者分别从市民化倾向和市民化程度这两个维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更强的市民化倾向[12],同时也表现出了更高的城市融入程度[13]。

综上所述,以上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研究不同代际农民工市民化的特征异常迫切,这不但对提高国家惠农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大有裨益,而且对当前我国实现传统农业现代化改革也必然会有所推动。鉴于此,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代际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我们借助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观察”平台,于2013年2月对全国31个省3000位农民工开展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活动。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问卷2899份,其中有效问卷2711份,问卷有效率为93.52%。在分析此次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笔者将探讨当前新生代、中生代以及老一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基本情况,比较三个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特征,最后提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方案。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代际比较

市民化是一个现代化概念,指的是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过程。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这个过程是在国家、政府的推动下,农民获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相应的居留权、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社会保障等等。[14]鉴于研究对象的特殊属性,本研究将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工作情况、日常生活情况、相对收入情况、社会关系、权益保障、心理认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八个方面,选择18个最能反映农民工城镇化程度的指标,包括农民工的用工形式、是否签订用工合同、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目前的住房类型、务工地拥有的日用设施、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是否加入工会、工会是否帮助解决困难、与城里人交往的频率、在务工城市的地位、与城里人交往的感受、是否喜欢城市生活、是否享受就业服务、是否享受卫生服务、参加哪种类型的医疗保险、参加哪种类型的养老保险、是否参加失业保险、是否参加生育保险等。为了便于数据分析,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不同代际农民工的市民化特征进行比较。

(一)不同代际农民工的市民化水平

当前农民工可以分为三代,即新生代、中生代和老一代①。不同代际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差距明显。从表1可以看出,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最高,平均值为41.81%;中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次之,平均值为40.43%;老一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最低,平均值为39.06%。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差距较大,两者相差2.75%。同时应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和中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市民化程度差异较大,两个群体内部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差距分别为21.58%和22.65%。

表1 不同代际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单位:%)

(二)不同代际农民工的择业状况

近七成新生代农民工为全日制用工,超过其他年龄段占比近两成。新生代农民工全日制用工比例为68.9%,相比中生代农民工的52.13%、老一代农民工的49.06%,差距较为明显(表2)。除了各年龄段农民工在全日制用工方面占较大比重外,在其他用工形式上,中生代农民工较多为非全日制用工,占比为16.38%,超过其他年龄段(表3)。老一代农民工较多为个体户主,占比为19.85%,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占比最高。

就不同代际层次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签劳动合同的占比为53.74%,低于中生代农民工的64.99%,低于老一代农民工的68.94%。新生代农民工签订无期限、1年期、2年期、3年及以上合同的占比依次为20.12%、4.91%、2.73%、9.83%,均高于其他年龄段(表3)。农民工的年龄越大,没有签合同的比率越高。整体而言,较多的老一代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表2 不同代际农民工用工形式(单位:人,%)

表3 不同代际农民工合同签订(单位:人,%)

(三)不同代际农民工的居住生活条件

从不同代际层次看,在1257份有效样本中,不同年龄段农民工居住地下房的占比均在1%左右,居住楼房的占比差距不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简易房的占比较低,为16.57%,低于其他年龄段;居住平房的占比超过一半,为53.38%,高于其他年龄段。老一代农民工居住简易房的占比较高,为34.62%(表4)。可见,随年龄升高,务工地居住房为简易房的比例增加,居住房为平房的比例降低。新生代农民工多居住平房,老一代农民工多居住简易房。

表4 不同代际农民工务工地住房类型(单位:个,%)

表5 不同代际农民工个人月收入 均值和家庭年收入均值(单位:元,个)

从不同代际层次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务工月收入为4111.64元,分别低于中生代农民工471.06元和老一代农民工946.96元。在家庭年收入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年收入为49910.08元,分别高于中生代农民工1605.35元和老一代农民工3383.76元(表5)。总体来看,年龄越大,个人月收入水平越高,家庭年收入水平越低。可见,老一代农民工虽然个人月收入较高,但可能由于家庭负担支出等原因,家庭年收入偏低。

(四)不同代际农民工的心理认同

通过考察代际农民工对自己和城里人差距的态度可知,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差距比较大的占比为36.59%,感受最强烈;中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认为差距一般的占比较高,分别为35.36%和37.63%,均超过三成以上(表6)。代际农民工认为自己和城里人没差别的占比均为最低。由此可以得出,代际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和城里人差距比较大的比重最高,老一代农民工认为与城里人差距一般的比重最高。

表6 代际农民工对自己和城里人差距的态度(单位:%)

通过考察代际农民工对自己在城市的社会地位的态度可知,不同代际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城市社会地位一般的占比均超过五成以上,其中老一代农民工的占比最高,为61.60%(表7);认为自己在城市的社会地位非常高的占比均为最低,其中中生代的占比是最低的,为0.34%。由此可以得出,代际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城市的社会地位一般的态度最强烈,认为自己在城市的社会地位非常高的态度最弱。

表7 代际农民工对自己在城市的社会地位的态度(单位:%)

通过考察代际农民工对现在所在城市的喜欢程度可知,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对所在城市喜欢程度一般的占比最高,为45.68%,近五成;老一代农民工认为自己比较喜欢现在所在城市的占比为最高,为39.77%;代际农民工中持有很不喜欢现在所在城市的态度的占比均为最低(表8)。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在所在城市持一般喜欢态度的占比最高,老一代农民工对现在所在城市比较喜欢的态度最强烈。

表8 代际农民工对现在所在城市的喜欢态度(单位:%)

(五)不同代际农民工的社会关系

通过考察代际农民工与城里人交往的频繁程度可知,新生代农民工认为与城里人交往次数不太频繁的占比最高,为39.59%;老一代农民工认为交往程度一般的占比最高,为37.67%(表9)。由此可以得出,新生代农民工与城里人交往不太频繁,老一代农民工与城里人交往程度为一般的最多,这充分反映出他们的社会交往城镇化程度低。

表9 代际农民工与城里人交往频率(单位:%)

表10 代际农民工与城里人交往的感受(单位:%)

通过考察代际农民工与城里人交往的感受可知,代际农民工中认为与城里人交往感受一般的占比均为最高,其中老一代农民工的占比最高,为46.55%,其次是新生代农民工,占比为42.91%,中生代农民工占比为42.41%。认为与城里人交往比较平等的,老一代农民工占比最高,为28.47%,新生代和中生代占比分别为28.36%和27.24%(表10)。由此可以得出,老一代农民工与城里人交往一般的感受最强。

通过考察代际农民工得到工会或其他组织帮助解决问题的情况可知,新生代农民工中从来没有得到工会或者其他组织帮助解决问题的占比最高,为89.75%,中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占比依次为88.52%和87.47%(表11)。代际农民工中认为经常得到工会或其他组织帮助解决问题的占比均为最低。由此可以得出,代际农民工大多从来没有得到过工会或其他组织的帮助。

表11 代际农民工得到工会或其他 组织帮助解决问题的情况(单位:%)

(六)不同代际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考察不同代际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占比低于中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但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的人数占比均高于中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如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高出中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5.48、6.12个百分点(表12)。

通过考察不同代际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情况可以看出,老一代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占比分别高出中生代和新生代农民工5.75、25.86个百分点,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比分别低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农民工15.44、14.36个百分点(表13)。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不同代际农民工都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主,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方式的需求量要高于老一代农民工。

表12 不同代际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类型情况(单位:%)

表13 不同代际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类型情况(单位:%)

表14 不同代际农民工参加 失业保险的情况(单位:%)

通过分析不同代际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的情况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的比重最高,为8.96%,高出了中生代农民工5.14个百分点,老一代农民工占比最低,为1.68,低于新生代7.28个百分点(表14)。

从不同代际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来看,各代际农民工绝大多数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从参保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比重高于中生代农民工,中生代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比重高于老一代。具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比重最高,为22.07%,分别高于中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4.11和6.00个百分点(表15)。

表15 不同代际农民工参加 工伤保险的情况(单位:%)

(七)基本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过程中,既存在共性特征,同时也出现了典型的代际性分化。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各代际农民工的市民化水平普遍较低,而且新生代及中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水平要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具体结论如下:

1.从择业方面来看,近半数左右的农民工选择了全日制工作,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选择全日制工作的占比最高,而老一代农民工群体中选择全日制工作的占比最低。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五成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这一比例低于中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

2.从生活居住条件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收入低,但是家庭收入高。与之相比较,中生代、老一代农民工个人收入高,但家庭收入低。这可能跟家庭支出有直接关系。同时,新生代以及中生代农民工多选择平房居住,而老一代农民工选择简易房居住的人数较多。

3.从心理认同方面来看,整个农民工群体普遍认为自己在所在城市的地位一般,其中老一代农民工这种感受更为强烈。同时,各代际农民工认为自己和城里人没差别的占比均为最低。具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中认为差距比较大的占比最高,而中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认为差距一般的占比比较高。另外,从对现在居住城市的喜欢程度来看,大多数新生代与中生代农民工对现在所在城市的喜欢程度一般,而老一代农民工中表示较为喜欢现在所居住城市的占比最高。

4.从社会关系方面来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与中生代农民工中与市民交往的频率都不太频繁的占比最高,相比较而言,老一代农民工中与市民交往的频率一般的占比最高。而且从交往的感受来看,整个农民工群体普遍感觉一般,而这种感受在老一代农民工群体中更为明显。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在遇到问题时,各代际农民工绝大多数从来没有得到过工会或其他组织的帮助。

5.从社会保障方面来看,就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的参保情况而言,各代际农民工的参保率都很高,其中老一代农民工的参保率最高,相比较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参保率最低,特别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仅有六成左右。此外,与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相比,各代际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占比最低,其中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参保率最高,但也仅有两成左右。

三、政策启示与建议

(一)提升就业质量,推动职业的市民化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农民工在就业方面既有数量保证,又有质量提升。在全球经济走势普遍低迷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亦有放缓的趋势。这给农民工的充分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一是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作用,同时大力发展服务行业,使之成为吸纳未来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行业。二是要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农民工就业本地化,不断完善、鼓励地方出台各种支持农民工就业的相关政策。三是大力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和培育地方适应性产业,从而保障农民工的充分就业。[15]

加大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水平。农民工自我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保证农民工就业的关键,同时也是农民工实现市民化转化的基础。因此,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方面,农民工职业培训应既能注重技术,又能关注素质。其一,注重基础性的应用技术培训。从我国的产业发展前景来看,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农民工的专业技术培训,应该更加注重基础与实用。其二,农民工技能培训更加个性化,更能体现农民工群体及市场的双向需求。在培训过程中,特别注重农民工的务工意愿,切实体现农民工在就业方面的自主性以及自我能力。同时,农民工培训模式更加多样化,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管理的科学性。杜绝农民工培训的“一刀切”做法。农民工培训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和一种手段,要以科学的培训管理理念,结合实际,确保培训的实效。

(二)扩大社区参与,强化意识的市民化

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从心理层面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是农民工市民化转变的关键。这需要一方面通过社会组织纽带,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心里疏导;另一方面调动农民工参与积极性,使之有效地参与到城市社区生活当中。

其一,社会组织是引导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纽带,以城市社区为主要单位,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心理认同方面的作用,引导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生活,增强农民工在城市社区生活方面的组织化程度。社会组织凭借各种社会资源,扩大各代际农民工社会参与范围,例如文化娱乐活动、各种争先创优活动以及社区安全建设活动等等。社会组织通过与社区二者联合,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农民工需要的各种活动形式,在城市文化适应,城市社会认同以及农民工城市融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6]

其二,引导农民工参与社区活动,提升农民工的城市认同感。一是引导农民工参与社区政治活动,促进农民工群体与社区居民团体的良性交往互动。二是积极营造针对农民工更加宽容的社会氛围,改变原有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排斥态度,积极主动地更加包容的接纳农民工的融入。三是根据不同代际农民工特征,逐步改变各代际农民工在语言习俗、价值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使之能够融入城市社区。四是强化农民工与社区的利益关联,营造社会利益共同体,具体可以表现为使社区活动与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安全需要、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利益密切相关,以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社区活动中[17]。

(三)均等公共服务,促进生活的市民化

在居住方面,一是扩容公租房建设。从收入水平而言,农民工的收入处于较低水平。在此情况下,农民工的住房需求只能通过公租房的形式得以解决。因此应当持续增加公租房建设体量,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民工得到实惠。此外,政府还应出台有关农民工租赁公租房的细则,给农民工租赁公租房以一定的政策倾斜,放宽准入限制,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让农民工转户进城后住有所居。[18]二是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廉租房仅提供给城市低收入居民,农民工往往被排斥在外。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将已转户农民工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为其免除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在城市拥有稳定的住所。

在养老方面,积极发挥社会养老的社会安全阀作用,规范养老金的发放制度,扩大养老制度的覆盖面。一是鉴于城乡二元差异造成的养老制度不一致现象,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养老制度,打破社会养老的二元壁垒,统一调整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缴费标准,使农民工享受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城市居民同步。二是调整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规模,将个人缴费全部记入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单位缴费记入统筹基金。三是调整农民工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采取基本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并对此前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的缴费年限和基金进行并轨处理[19]。

在医疗方面,一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一方面增加城市化农民工的的医疗资源的供给,积极推进医疗城乡一体化进程,确保转户农民工能够享受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另一方面完善转户农民集聚区的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以社区功能为导向,合理筹划各个级别医院在空间区域上的配置。通过布局规划,建设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探索建立按行业分类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工伤保险制度,针对行业特点,制定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行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对建筑施工企业实行按施工项目参保、按工程总造价的一定比例缴费的制度[20]。

注 释:

①三代农民工的划分标准是以农民工的年龄为依据的,新生代农民工以80、90年后的农民工为主,以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为新生代农民工,中生代农民工则是197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而老一代农民工的出生年月则设定为1960年以后。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t20140512_551585.html.

[2] 佟星格,王丽丽.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调研世界,2015,(2):39-45.

[3] 丁关良,莫秋羽.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9省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学通报,2015,(6):271-277.

[4] 李练军.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省1056位农民工的调查[J].调研世界, 2015,(3):36-41.

[5] 张静.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析[J].理论探讨,2012,(1):159-161.

[6] 王建平,谭金海.农民工市民化:宏观态势、现实困境与政策重点[J].农村经济,2012,(2):89-92.

[7] 秦立建,陈波.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分析[J].管理世界2014,(10):91-99.

[8] 盛顺喜.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可行路径[J].新疆社科论坛,2014,(5):84-89.

[9] 刘爱玉.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12,(1):112-118.

[10] 钟德友,陈银容.破解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制度创新[J].农村经济,2012,(1):103-106.

[11] 王竹林,范维.人力资本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形成机理及提升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2):51-55.

[12] 刘传江,程建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J].人口研究,2008,(5):48-57.

[13] 何军.江苏省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代际差异研究农业经济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2,(1):52-59.

[14] 程姝.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18.

[15] 丁静. 农民工市民化的促进措施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11):114-116.

[16] 盛顺喜.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可行路径[J].新疆社科论坛,2014,(4):82-89.

[17] 毛丹.赋权、互动与认同:角色视角中的城郊农民市民化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9,(4):29-60.

[18][19] 任丽娟. 农民工市民化的三项工程与保障措施[J].求索,2012,(3):114-118.

[20] 任丽娟. 积极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路径[N].光明日报, 2012-05-16.

2015-09-18

西藏大学珠峰学者人才发展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项目。

1.湖北咸宁市委党校,湖北 咸宁,437000;2.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1;3.西藏大学思政部,西藏 拉萨,850012

陈 琴(1990- ),女,湖北咸宁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吴春宝(1984- )男,西藏大学思政部讲师,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政治学、“三农”问题。

C912.82

A

1008-8091(2016)02-0010-07

猜你喜欢
市民化代际新生代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新生代“双35”09式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