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留学生体育教育质量的调查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2016-12-02 06:25胡娟娟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问卷留学生体育

胡娟娟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提升高校留学生体育教育质量的调查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胡娟娟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留学生在高校的体育运动兴趣和需求,将留学生体育教育设置、体育运动爱好和诉求相结合,从文化交流的视角对留学生的体育教育进行研究。结论:高校的留学生体育教育存在校方重视与宣传度不够、与留学生沟通不足;选修体育课的留学生人数比例较低;校方体育设施与场地配置有待优化;根据留学生的兴趣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对留学生开设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类体育课程,并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弘扬中华体育文化,实现高校留学生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高等院校; 留学生;体育教育;体育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高等院校对外招生的留学生数也明显增加。教育部发布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万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比2013年增加了2万,增幅为5.77%。2014年来华留学生总数已占全球留学生份额的8%。在过去10年间,来华留学生总数不断地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因而,从各个方面完善留学生的培养体制就变得十分重要了。用更加重视的态度、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来把握和发展留学生的教育事业已经成为当今必然趋势。关注高校留学生的教育工作,对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公共体育课程向来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早已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2002年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把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明确界定为“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强大的社会功能。而如何使高校体育课程适应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满足庞大高校学生群体日益发展的体育运动需求,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新问题。而面对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规模日益膨胀的留学生群体,高校如何完善针对留学生的体育教育体系,更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然而,对高校留学生进行的体育教育工作充满挑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文化这一话题。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异的生活方式。“每一个文化都有它独特的一组文化行为,它们总是以一种只有该文化特有的脉络相互关联着——这个脉络关系就是这组文化行为的结构。这个结构可以在该文化中人们日常生活的表现里看到,也可以在同一群人的政治行为中找到,同时,它亦呈现在该文化的历史过程里浮现的规律性中[1]。

因此,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让高校留学生对体育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思考,也对体育教育有着不同的需求和目标,这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特殊的规定性。高校必须从其本国的文化背景出发,呼应留学生的需求,同时将中国体育文化的宣扬与引导和课程设置有机结合,构建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式,才能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育并促进留学生在中国的健康融入、成长和发展。

本研究对中国人民大学在校留学生的体育课程开展情况及体育锻炼需求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探求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内容安排,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研究将以留学生体育认知和需求调查为切口,发掘有益体育文化交流的教学方式,促进留学生融入中国社会,推进留学生培养制度的完善。

对于高校留学生而言,期望他们自身的体育锻炼需求能在中国高校留学生体育培养制度体系之中得到满足,并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推进环境适应与个体融入。同时期望高校体育教育的完善能够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促进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高校留学生体育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探究留学生体育课程发展方式,并从文化交流角度提供建议。选取中国人民大学不包括短期交换生的4年期全日制留学生,即本科期间4年间都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的非中国籍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搜索2004-2014年涉及到高校体育教育的相关文献近千余篇,而针对留学生体育教育研究的文献却很少,可见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令人欣喜的是看到近2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增加的趋势,可见学界已经给予留学生体育教育更多的关注。本研究选取其中20余篇为主要参考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归纳整理,作为文献探讨的基础。

1.2.2观察法 调查人员通过与自己所在学校留学生的接触和对其日常体育活动情况的观察,从中搜集各种现象资料,对留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情况及对体育运动的喜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2.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的需要,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学调查方法,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语言情况,我们将分别设计中、英2份“留学生调查问卷”。

问卷效度检验:为了确保调查结果与所反映事物的特征更趋于一致性,请5位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学领域的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效度进行检验。根据专家的反馈意见,对认同度达到80%以上的内容予以保留,对认同度低于20%的内容予以删除,对修正过的问卷再次请专家审查,最终经评定认为:问卷所列内容和结构比较合理和全面,能客观地反映出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可以进行问卷发放。

问卷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了重复测量法,在第1次发放问卷的20天后,分别对部分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重复测量,利用皮尔斯曼相关系数对2次的调查数据进行信度检验,计算出学校领导问卷、体育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信度结果分别为:学校领导问卷r=0.903,P<0.01;体育教师问卷r=0.918,P<0.01,学生问卷r=0.906,P<0.01,这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问卷发放回收:问卷的发放由调查者与留学生协会寻求合作进行发放。这样的优点在于保证留学生所填写意见的真实性和信息的有效性,有助于增加研究的可靠性。而且由于是通过组织发放问卷,被访者会有较高的信任度,拒访的可能性比较低。如果遇到拒访的案例,应对措施是尽量说服被调查者接受调查,如果说服没有成功,采用随机数表寻找下一个替代受访者。将问卷发放给抽样所得的100名在校留学生,回收得到有效问卷72份,有效问卷率为72%。

1.2.4访谈法 研究者于2014年9-12月期间,通过学校国际交流中心的联系,先后对30余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本校体育课程的态度、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收集足够多的态度资料,与问卷资料和观察所得的资料相结合,对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的开展现状、对体育课程和各类体育运动的态度倾向、对体育课程的发展期望作出一定的分析判断。

2 结果与分析

2.1高校留学生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08年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北京普通高校里把来华留学生体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计划里的极少,只有1所学校开设了必修课,3所学校对少部分学生开设了以中华武术选修课程为主的体育课程,这些课程的临时性、随意性也较大;有5所留学生人数较多的院校提倡留学生插入中国学生体育班上课,但参与的人数寥寥无几”[2]。虽然时间推移至今,高校体育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留学生体育教育设置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据了解,北京高校中留学生的体育教育,基本上为选修课形式或俱乐部形式。留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自主参与,课堂内容并没有统一的安排,内容也并不固定,组织形式比较分散,课堂管理形式也存在分散、不严格的问题。这样的高校留学生体育教育开展方式不利于留学生对中国学习生活的适应,更不利于促进留学生对中国体育文化的理解和中国文化环境的融入,无法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研究以人民大学为例,在留学生中间开展了关于体育教育课程设置认知和课程设置感受的问卷调查。据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对于全日制本科中国学生实行大1到大2的4个学期必修制度,对于留学生实行选修制度。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占36.1%的留学生知道这一选修制度,63.9%的留学生甚至不知道这一制度,那么参与体育选修课更无从谈起(表1)。可见高校在对留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政策宣传上仍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表1 对选修体育课的认知情况调查统计

通过表1我们还可以看到,知道可以选修体育课并且实际选修过的人数比例只有15.28%,知道可以选修体育课但实际没有选修过的人数比例高达20.83%。在个案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之所以选择不选修体育课,很多留学生是因为担心汉语能力不强,无法与教师进行顺畅的沟通,也担忧没有能够一同选修体育课的留学生朋友。留学生在中国留学,对中国仍然还存在强烈的陌生感。在校园环境中,留学生是人数上的少数群体,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与中国学生很少联系和接触。在上必修的专业课时,即使是和同班的中国同学也很少沟通交流,在上选修课时,也通常选修一些单独为留学生开放的课程。因此,在面对选修体育课时,缺乏交流的能力和处于陌生环境之中的孤独感为他们对参与到体育教育课程中的热情和渴望蒙上了一层阴影。

结合访谈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还有一部分留学生不选择参与学校的体育教育课程是因为学校设置的体育选修课程里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场地和设施条件差也导致留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课程安排当中。通过对人民大学体育设施的了解发现,人大的体育场馆共有8处,分别是体育场、灯光篮球场、旧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小足球场、世纪馆、拳道馆。其中体育场、小足球场、排球场都有开放时间的限制,世纪馆场地有限,学生排队预定场地常常一室难求,部分场地经常整修。同时,免费的体育场地往往有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而设施较为先进的场地却往往收费较高。从整体来看,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仍然不能够满足留学生们的体育锻炼需求。而场地和设施是开展体育教育的基础,高校应着手提高体育运动场地的可利用率和设施的质量水平,定期进行整修和维护,才能为留学生乃至全校同学提供更高质量的体育教育。

综上可知,高校的留学生体育教育课程设置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对学生管理不严、对留学生体育教育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导致留学生和校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学校所设置的课程无法充分引起留学生的参与兴趣,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的利用率和质量情况也差强人意。而对留学生而言,其语言能力有限,对中国的整体文化环境和体育文化存在了解的好奇心但却又存在陌生感和胆怯感,这也成为留学生对高校体育教育参与度较低的重要原因。这对留学生而言浪费了宝贵的留学时间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对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没有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平台而错失了参与国际教育接轨、弘扬中国体育文化的可能。因此,留学生体育教育设置亟需进一步完善。

2.2高校留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诉求分析 留学生对于高校开展的体育教育究竟有怎样的诉求,通过调查对留学生体育兴趣的倾向加以分析(表2)。问卷中此问题为多选。72份问卷中男性为39人,女性为33人。

表2 留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爱好调查

从表2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外国留学生对体育活动都是有兴趣的,这就保证了留学生参与体育教育活动的基本动力。留学生喜爱参与的体育活动有足球、篮球、游泳、网球等一些在全世界都较为普遍和流行的体育项目。从本文的调查结果和李海、刘继志的《对外国留学生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设置的研究》一文的对比中发现,即使2次调查相隔了十余年之久,但是一些在全世界都较为流行的体育项目仍然是留学生的最爱。由于篮球、足球等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极高的普及性,使得留学生在这些项目中均具有一定的技能水平,同时由于这些项目浓厚的趣味性、激烈的对抗性、强有力的身体接触和场地器材的简易性,能更多地吸引广大留学生参与到其中[2]。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世界在体育文化方面已经产生了一些共同的基础和共识,这也为高校更好地进行留学生体育教育提供了土壤。

如果从性别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男生更偏向于足球、篮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女生更喜欢瑜伽、舞蹈、游泳等可以塑形提升气质的运动。以上这些体育课程已经存在于人民大学的体育课程中,对留学生开放选修。还有一部分留学生希望可以设置橄榄球、跆拳道等项目,我们推测这部分留学生主要是来自美国和韩国,他们在本国经常进行这些运动,而在中国的高校却没有设置这部分体育课程,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在异国他乡也有机会接触带有本国体育文化色彩的运动项目。在中国的留学生体育教育设置中开展此类体育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留学生的环境融入,也可以推进留学生体育教育在丰富的文化氛围中与国际体育文化接轨。

尤其突出的是,有将近50%的留学生希望可以学习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却没有在人民大学的体育课程中开设,由此凸显出留学生对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愿望和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武术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极深,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特点,武术课程一直是较受来华留学生欢迎的带有中华文化气息的传统课程,教授留学生武术文化,正好迎合了留学生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2]。作为中华体育文化的集中体现之一,武术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它是一个识别中国的元素、是一个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工具[3]。因此,既是出于满足留学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文化的需求,也是抓住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精华的机会,对留学生开设带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类(包括太极、导引功、散打等)体育课程是非常适宜的选择。

2.3促进高校留学生体育教育发展完善的建议 如何促进高校留学生体育教育的发展完善,过往研究中曾提出有益的建议,例如高海明所提出的:建立留学生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实行留学生独立体育选项课模式、建立留学生体育选项课程体系、采取适当的体育课堂管理策略等[1]。本研究结合调查分析结果,并联系文化交流的视角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3.1更新体育设施,完善体育教育信息沟通渠道

体育运动设施和场地是开展优质体育教育的基础。随着人民大学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现有的体育运动设施越来越不能适应留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需求。与国内相比,一些发达国家高校的体育设施相对质优,场地的可获得性较高。高校的体育设施显然不能充分满足留学生群体的体育运动需求。更新或定期维护体育设施,不仅仅可以吸引留学生主动参与高校设置的体育教育课程,更可以提升广大师生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完善信息传递制度对开展留学生体育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要。尽管高校对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关注,但是仍然存在着学校与留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留学生常常在如何选择体育课程、如何参与体育教育实践方面信息匮乏,使得专门针对留学生的一些良好的体育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阻碍了留学生在高校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究其根本,还是由于高校方面对留学生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高校要从根本上提升留学生体育教育工作的地位,切实为留学生体育教育体系的发展创造条件。

2.3.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留学生体育教育指导思想 中外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体育的理解是较为不同的。由于留学生的特殊群体特征,对留学生的体育教育不应采用传统中国教育中容易出现的较为刻板的教学模式,不应有强迫性的、灌输性的教学观念,而应该坚持以“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帮助留学生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留学生年龄结构与我国在校大学生年龄结构相仿,身体亦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体育课中使留学生的身体在娱乐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快乐,才能体现出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而这也正是我国与国际学校体育接轨的一个重要体现[1]。所以留学生的体育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体育教学的启发性和娱乐性,以享受体育运动中的健康快乐为指导思想。

同时也要注意,留学生的教育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而通过留学生的体育教育进行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促进中华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也是非常适当的选择。因此留学生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纳入运动参与、身心健康、运动技能和文化交流等多个培养目标与方向,才能在正确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提供高质量的留学生体育教育。

2.3.3结合留学生兴趣,科学设置体育教学内容 调查发现当前留学生的体育教育无法实现良好教育效果的原因之一在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制订没有完全符合留学生的意愿和兴趣要求。广受欢迎的篮球、足球、游泳等课程可以设置高频次的体育课程向留学生们开放。棒球、网球、跆拳道等项目现在正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学校可以根据场地设施等情况,适当开设这些项目,满足留学生的兴趣需求,提高留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中外体育文化的同源性——身体文化,为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以及相互借鉴奠定了基础。高等教育全球化使中外体育文化的融合变成了可能[5]。留学生来校学习一段时间以后,新奇感、兴奋感逐步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异国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和不适应。开设符合留学生兴趣要求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体育文化中受到共同认可的体育项目课程,有助于帮助留学生进行文化融入,缓解留学生可能出现的文化休克症状,也使留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生活中有兴趣并主动地去了解和适应我国文化。

调查发现,留学生们普遍表现出学习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的热情和愿望。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来到中国,为的就是能够更深入地接触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传统。因此在体育课设置方面,广大留学生存在对于以武术、太极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需求。学校可以采用试听公开课、试选修等形式,开展武术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授课,观察留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听课效果。然后根据课堂体育教育效果,在进行关于课程设置形式与教学模式的进一步讨论与确定。武术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的开展应该能够受到留学生的广泛欢迎。

2.3.4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弘扬中华体育文化 可以在留学生体育教育中开展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等体育项目的教学,此举不仅呼应了留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需求,更能够实现弘扬中国体育文化、促进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效果。所以将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留学生体育教育内容是留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理想选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武术外显的是一种技术,内隐的“自强、厚德”精神却是一种民族文化[4]。无论是只注重技术的教授还是单方面的宣扬文化,都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体育技术层面的教学,又要注意加强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文化内涵的熏陶与体育外在形式的讲解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以重大历史事件和留学生感兴趣的中国文化节点为导引,再适当安排有代表性的影视片。这样既符合留学生的学习习惯又能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体育文化,如电影《孔子》、《李小龙》,教学片《太极拳》等[5]。而为了避免留学生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仅来源于影视的中国功夫从而难以真正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的问题,授课教师也可以进行深入的武术礼仪、背景故事等方面的讲述,从而更好地引导留学生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深远历史。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被中国灿烂的文化所吸引,而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内涵丰富,既具备了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功能,有带有东方文明的精神内核,是世界体育项目中的瑰宝。所以,留学生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应始终将弘扬中华民族特有的体育文化联系到教育主线之中,将中华文化的传播作为留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3 结 论

1)高校留学生体育教育存在校方重视与宣传度不够、与留学生沟通不足等问题,导致选修体育课的留学生人数比例较低。

2)留学生对高校体育教育参与度低的重要原因在于体育设施与场地配置不够优化;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还没有充分引起留学生的参与兴趣;语言能力有限,对中国的文化环境和体育文化存在好奇心却又存在陌生感和胆怯感等。

3)留学生喜爱参与的体育活动有足球、篮球、游泳、网球等一些在全世界都较为普遍和流行的体育项目,另有近50%的留学生希望可以学习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4)提高体育运动场地的可利用率,完善和定期维护体育基础设施,增进校方与留学生的沟通,满足留学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文化的需求,抓住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精华的机会,对留学生开设带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类(太极、导引功、散打等)体育课程。

5)在开展中国特色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弘扬中华体育文化,在中外体育文化交流中实现高校留学生体育教育的质量提升。

[1]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扈季元.构建我校留学生体育课程的设想[J].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2008(12): 214-219.

[3] 李海,刘继志.对外国留学生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设置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4):497-498.

[4] 王远琼,王冬梅.医学类院校留学生体育课特色教学内容的构建——以重庆市医学类院校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1(2):117-118.

[5] 方国清.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视觉武术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36-39.

[6] 高海明.普通高校留学生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4(2):69-72.

[7] 李欣,关晶晶.黑龙江省留学生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理论观察,2014(6):150-151.

[8] 李治国.医学留学生教育模式及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9] 张玉景.论中华武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1):122-123.

[10] 贾丽芹.文化融合视角下来华医学留学生体育教学实践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6):113-115.

A Study on Upgrading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Tak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s an Example

HU Juan-juan
(Renmin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2, Chin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erest and demand of sports 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s,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By combining the sett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ir sports interest and demand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xchang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taché less importance to international students’physical education and lack communication with the national students; the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 chose physical education as a optional course is low; sports facilities and venues needs to be optimized; the setting of curriculum should based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erests and demand;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set up traditional sports curriculum such as martial arts and promotes Chinese sports culture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culture

G807

A

1004 - 7662(2016 )05- 0043- 06

2016-02-29

胡娟娟,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问卷留学生体育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我们的“体育梦”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