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红叶
一、 说说“我的故事”
1. 说,很简单。围绕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找几个伙伴(双休日一家人也行),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自由自在间表达了自我,潜移默化中吸收了他人的语言精华。如,二年级学生一次抽血化验后的“你说我说”:
生1:老师带我们去抽血时,我很害怕,有点想要逃了!
生2:我和你不一样!我一点都不怕,我以前就抽过了!到科技楼一楼,我看到很多小朋友排着队伍在等,他们那么紧张,我觉得很好笑!
生3:对啊,有些人还没轮到,就在大声喊:“好痛!好痛!”太胆小了!
生4:轮到我的时候,我把手伸出去,闭上了眼睛,心里想:“千万别太痛!”谁知,针扎下来时,像蚊子叮一样……
你说我说,消除了“开口难”——大家至少都能说几句了!慢慢地,可以引导“个人专版”:“我来说”,说一个比较完整的自己的“故事”。如此,慢慢学会自己一个人“说”,而且,是经过思考,有选择、有侧重地“说”。
2. 录,很有趣。说过的话无法保存——你说过的话,像一阵风吹过,飘散了,无迹可寻了!现在,手机已家家户户皆备,可利用录音功能,为同学们的“故事”助力。
“录”,有两个环节:一是录音,即把学生原汁原味的口述故事录制下来;二是记录,要把录音转化成文字,把口述的故事整理、记录下来。学生的每一次录音,都是一个“作品”、一个“脚印”。录音整理后,先和同学一起重温一遍:一个读,一个听,看看有没有遗漏或出错的地方。同学没有疑义,就可以把文章发布出去——班级QQ空间,展示同学们的优秀作品。看到自己发表在QQ空间的“作品”,看到叔叔阿姨的评论,留意一下阅读量……慢慢地,成就感会油然而生:“我成小作家了!挺自豪的!”
二、 写下“我的故事”
1. 文字初体验。会写的字慢慢多起来,加上教师的巧妙引导,同学们就会产生“我要自己写”的欲望。此时,把几篇活泼生动的文章以日记的形式出示,请同学们细细欣赏,并尝试发现基本格式:标题、日期、正文,每一段话开头要空两格……然后,让同学们拿出本子,利用实物投影,介绍相关格式、要求,并示范写一遍。信任、包容,会使同学们对“写”敞开心怀:“哈哈,写和说一样简单!”
2. 看谁最用心。全部的感官都活动起来,就能充分深入地发现事物的形态、色彩、气息、滋味、感觉……给自己独一无二的丰富天地。如“赏菊”的写作引导:
师:同学们,就一朵菊花而言,所有的花瓣都一样吗?
生:中间的花瓣是靠在一起的,好像许多小宝宝头碰头。
生:最外层的花瓣又细又长,往外伸展。
生:有些花瓣是卷起来的,很害羞的样子。
师:那么,叶子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生:菊花的叶子深绿色,密密麻麻的,像小小的手掌。
生:有点粗糙,上面还有细细的白色绒毛。
师:所以,观察时,我们要睁大眼睛去看: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凑上鼻子去闻:什么气味,浓淡怎样;伸出双手去摸:光滑还是粗糙……这样,便会有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发现!
“体验”,重点强调“亲身经历”:自己真正去尝试、去做;在参与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内心感受。
三、 点亮“我的故事”
用自己的眼看世界,用自己的话写“故事”,同学们一步一个脚印,越来越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
1. 我爱赏评。写好后,我总会提醒学生:“千万别忘了带显微镜、放大镜!”用心搜寻,自己的每一篇习作都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宝藏——这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那里,有特别妥帖的用词;连一个标点,也是匠心独具的……拿起笔,用五角星、波浪线等标注自己的得意之处,成就感、愉悦感油然而生。老师批改后,再欣赏一回:自己觉得平常的言语,到人家眼里可能就成了珍宝,和同学一起入情入境地读一读、演一演……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或略带夸张的动作演示中,文字早已幻化成可爱甜美的小精灵,带给同学们不可言说的美妙、快乐。
2. 我最闪亮。一两句话,一个词,甚至只是运用了一个画龙点睛的标点,只要是富有灵性的,给人惊喜的,散发创意火花的语言,都能成为“小语丝”,作为赏读课当仁不让的“主角”!优秀精彩的习作是“明星作文”,除了星星、书签、表扬信、本子等奖励,教师还可以向家长发喜报,把习作打印出来展览在教室里,在班级QQ群里晒照片,还有“风光无限”的师生赏读……
留心生活,体验为先,真切;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简单;真诚鼓励,一路赏评,快乐……在一次次语言文字的浸润里,同学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相片可以留下回忆,文字更是一架“超级相机”,具体、深入、细致地记录“我的故事”,留驻更温馨、灿烂、美妙的珍贵童年!
(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