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继高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近年来谈得很多的一种能力。对于数学这样一个对思维和探索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立足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和意义,探讨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趣味性;师生关系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和特点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外界引导下,观察、探索、发现,并且主动地研究和学习知识,从根源上了解知识的发生再到发展再到衍生的过程,从而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自主学习答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思维主动性延展,也就是学生自主地去思考老师课程以外的内容,发散并且延展思维。其次是构建知识体系趋势,也就是从以往的死记硬背知识点到搭建学习框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再次是全面综合能力运用,即从以往的单一学习方式转变为综合地运用各种学习能力来主动地汲取知识。最后是过程和经历更为重要,也就是不再是单论结果,而是更多地去讨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1.学生更主动,能力更综合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最显著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而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必将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所以老师应该更多地在教学中留出足够的空间,比如,“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学中,我们在提问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什么是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时候,应该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用多种探究方法来证明,帮助他们总结来得到结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中去。
2.老师由灌输变为引导
在过去,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短短的课堂时间,一个数学老师想要做到因材施教是非常困难的,然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模式——从灌输知识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做一个灯塔,让学生做学习的
主人。
3.改变了师生关系
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教学更为和谐,从传统的管教模式变为引导的探索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关系,课堂更为和谐与高效。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课前准备
首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鼓励和引导学生,细心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建议。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后期的教学有着良好的开端。其次,应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并且平等互助的环境及浓厚探索求知的氛围。平时可以在一节课课后留下一些有趣味性的又透露逻辑思维能力的小问题。来发散学生思维,下节课前揭晓答案,既不会耽误数学课堂教学,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主动探索能力。
2.课内培养
首先,导入教学环节非常重要,良好的课程导入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教授“三角形的内切圆”这一内容时,可以事先准备一个三角形的布,求助学生如何剪出一个圆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不同方法中进行分析和引导,从粗糙的点子之中帮学生找出最佳探究方法和思路,从而做好一个良好的导入环节。
其次,老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探索研究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对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哪方面自主探索能力不足,鼓励学生勤动手,多观察,然后沟通表达,辅以老师的引导,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
再次,老师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让全体学生一起来看看其他单位小组的思路和见解,拓宽大家的思路,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知识探索的脉络。
最后,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深化。比如:“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出示问题: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这条直线上有几条线段?如果有4个点呢?n个点呢?并进一步让学生探讨解决:客车往返A、B两地,中途停靠三个车站,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又应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达到了巩固本节知识的目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无处不在”!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开展数学竞赛、组织数学游戏或到校外进行调查、访问、统计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是促进知识延伸、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3.课后深化
首先给学生分层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搭建自主学习互助平台,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再次给学生布置一些发散性的深化知识点的题目或者任务,鼓励学生动手和探索,并且写成简要的探索报告,老师及时查阅。
参考文献:
[1]俞苏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3.
[2]罗从森.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