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雅
美术教师除了传授课本知识外,更应该注重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当地的文化,突出地方文化色彩,将美术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地文化特点,并将它们与课本知识融会贯通。
我曾经在武当山当过4年的美术老师,深刻感受到美术与人类、与生活、与情感、与历史等多方面的联系,体会到美术作为文化课程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体会到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学习的快乐。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的武当山,为我践行有特色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观察、探究等实践活动认识武当山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进而推进美术课程纵深发展,已成为我在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开发地方资源、实践新课标中“美术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学习”“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我“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的探索点。在实践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确定“学生本位,学生主体”的意识,所开发的地方美术教学内容应符合课标精神,符合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照“去伪存真,去糟粕取精华”的宗旨,使美术教学更健康、更具有操作性地进入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力参与。
2.尊重学生的学段年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每一节美术课都符合学生的精神需要。提高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与热爱,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变专业美术为儿童美术、生活美术、活动美术,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特征及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多元性,在富有文化价值的情景中既轻松有意思,又有挑战地学习美术,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在我校学生上学的路上就经常可以看到道人在玉虚宫练功,这些丰富的艺术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武当文化资源融入其中,这样的结合既自然,又使学生感到亲切。
在引进美术乡土资源的同时,不但要把地方资源引进课堂内教学,还要把课堂投到现场去,让学生感受到室内、室外都精彩的美术课,使美术课教学效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教学中经常使用下面几种教学手段:
1.请进来。就是让学生感受武当风光、武当古建筑、武当文物、武当功夫、武当道教传说等。让学生感受、表现的侧重点设定为具体的有地方特点的文化艺术,引发学生对熟悉景物的深切关注,开阔对古代文化艺术的认识视野,提高学生珍惜这些文化遗产的意识,加深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收集相关的视频短片,用直观的视觉感受吸引学生去了解家乡。如:教材六年级上《爱护古建筑》和六年级下《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我就把我收集到的各种有代表性的照片和短片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登上金顶、紫霄宫、南岩,感受古代皇家道场的恢宏气势、解读武当古建筑依山而建的原因。不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而且学生在解读、欣赏地方文化意蕴时,依据启示发挥想象进行视觉表现。如:上三年级下《重重复复》、四年级上《美术的节奏》和五年级上《美丽的纹样》时,我会把武当古建筑上的装饰纹样的照片拿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这些文化遗产中利用各种美术技巧装饰后的效果,同时也叫学生理解到人类的生活各处都渗透着美学原理,从而认识、了解并爱上美术。
2.走出去。武当山本身就是一个集古代建筑群、名山秀水、名贵中草药等为一体的大型博物馆,为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有些课程可以适当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密接触这些资源。如:在上六年级上册《风景写生》和《心中的风景》时,就可以背着画夹带领学生到这些资源面前写生,亲自去感受这个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的魅力。在上六年级上册《保护文物》和《爱护古建筑》时,也可以叫学生走出去采访调查目前武当山地区文物和古建筑保护的现状,撰写出调查报告然后提出自己对保护这些遗产的建议,把课堂设到学校外面去,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绘画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贴近学生生活,既缩短了课程和学生的距离,又能更有效地加强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他们参加美术活动不仅仅是画几幅画,他们需要开阔眼界,学会珍惜大自然,重视人类文化,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磨炼意志,学会与人沟通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今天我们给孩子的心灵播种下家乡文明的种子,教给他们探索知识海洋的方法,明天他们将获得整个世界!”因此让学生“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意义,以及强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是很有意义的。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武当山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作为美术老师更应该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它,把我们的美术课上出一定的文化品位,让更多的学生受到家乡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郝蔚舒.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1):126-127.
[2]徐海华.地方性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