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分析

2016-12-01 09:03马仲良
新课程·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突破数学思维成因

马仲良

摘 要:数学是我国教育中的一科基础性的学科,是一门必修的课程。而我国很多初中生却存在着数学思维障碍这一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解题困难,甚至导致严重偏科或者厌学。因此,将对初中生产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十分必要。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成因;突破

一、初中生产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

1.教师授课方式因素

初中生产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现在中国的教育仍然是处于应试教育阶段,也是一个大的教育背景、教育环境促使老师不得不采取一些比较机械化、“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很多老师由于受课程进度的约束,受升学率、学生成绩考核的压力,不得不加快上课进程,每天安排满满的教学任务,将很多知识和公式、定律单向地硬塞给学生。而学生每天要记忆很多的公式、定理、定律、原理等,还得做大量的题目,开展题海战术。不顾学生的接受程度、消化程度,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这会使学生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与精力,也不想去思考。每天用大量时间用来背公式定理,做大量的题目、作业与试卷,学生的思维也已经疲倦了,不想再发散思维,有效地进行创新性的思考。这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禁锢与扼杀,不利于学生形成发散的、科学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与学习成绩的提高。

2.家庭教育方式因素

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一部分是学校因素造成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家庭教育造成的。现在的小孩子压力很大,家长的压力也很大。家长一方面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与成才,另一方面是不想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家的孩子,要保住自己的面子,还有一方面是从众心理。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报各种补习班,甚至从胎教就开始安排学习计划了,有一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于是,家长从小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比如奥数班、语文班、书法班、舞蹈班,等等,孩子的时间被各种补习班和学习任务所充斥,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娱乐。这样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而且孩子缺乏足够的娱乐和与同龄孩子嬉戏玩耍的时间,导致学生的思维不够开放、不够发散、缺乏创新。很多家长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让孩子将精力一心一意放在学习上,别的都不用管。这样势必难以掌握好度,极有可能导致物极必反,事倍功半,不利于孩子宽松开放创新的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

二、初中生如何应对数学思维故障

1.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老师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的重要角色,在数学授课中,老师要结合实际改进与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知识的难易及层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注意各个知识板块的有效衔接。比如学解方程,要从一元一次方程开始学起,然后是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这样先从容易的学起,容易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新的知识板块,能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也能为接下来的更高一层次、更难一点的内容学习奠定基础,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有序地进行理解与消化。老师在教学时也应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有不懂的或者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立马告诉他答案,要让他自己先进行思考,回忆老师讲的内容、回忆解题思路,自己找到解题突破点、切入点,如果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仍然无法解题,那么老师可以给点提示,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解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数学思维。比如“1+2+3+…+99+100=?”这个题目,如果一个一个加法计算的话,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老师可以告诉学生采用首尾两两相加的方式,这样解题便简单多了。

2.多开展一些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活动

人的思维是发散的,是不受空间限制的。但是,人的思维也是需要激发才能不断发散的,需要后天的锻炼、训练与培养,人的脑子越用越好,越不用越荒废,思维越退化。在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时,老师可以多开展一些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活动。比如,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发散思维的题目,还有一些益智的趣味题,还可以设置一些脑筋急转弯、猜谜语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数学知识竞赛、数学模型比赛、数学趣味运动等,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能够与老师有效地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思维敏捷度、发散自己的思维。这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解题时能够打开自己的思路、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够多角度看待题目,能够用多种方法解题,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有效形成。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而是应该切实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利益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全面型人才为目标。教师应改进完善自己的数学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提升整个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洪云龙.“三态分析模式”突破化学平衡移动的思维障碍[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

[2]李瑛华.浅谈有效克服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方法和策略[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6(Z1).

[3]陈章松.新课程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深刻性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猜你喜欢
突破数学思维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