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艳丽
课后作业的布置关系到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换句话说教师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检查教学效果;而学生则可以通过完成作业吸收并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二年级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学生由初一时的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科变成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八科,学科数目的增多,学习任务的加大,难度的加大,致使一些学生有些适应不过来,每天的课后作业多了,作业成了负担,这样几乎每天都能出现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现象,老师很头疼。针对这种现象,结合在一线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就初中物理这一学科的课后作业布置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与多名学生进行了沟通交流。
根据交流的情况,得知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学习好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过简单,做这种简单的作业还不如自己找一些难题来做,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所提升。这部分学生有些急于求成,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禁锢了他们的活动空间,所以有时并不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回事,应付或不做。
2.部分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过于枯燥,所以有时不愿意去做。
3.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过难,自己不会做,也不动脑想,所以根本就不做。
4.一些学生认为作业太多,如果先做了其他科的作业后,时间太晚也就不愿去想、去做了。
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有着朝气的学生,他们不是机器,不能向里灌。这样根据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就所担任的物理这一学科,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尽可能减少物理学科的作业量,不搞题海战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物理这一学科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更何况是课后布置的作业。
1.在实际教学中,本科的课后作业,我主要是针对当天课上学习的重点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易错题1-2道,减少作业量,不搞题海战术,由一题知一片。这1-2道题由学生回家独立完成,第二天做到全批全改,查看每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如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出现共性的错误时,就要对教和学进行及时反馈,师生形成合力:第一,教师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找原因;第二,在课上再进行具体的引导、讲解,再布置类似的题,从而让学生对此类题进行深入理解和加强练习巩固,最后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2.作业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对接受慢的学生要布置他伸手就能碰到的果实,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高他对这科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
3.对于作业做对的同学应布置一道拓展性题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做到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情况分类布置作业,让每位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都有不同的收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主动接受这一学科,作业就会主动完成,再也不难了。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使物理作业不再单调、枯燥
课后作业的布置不但要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同步进行。所以,不一定写下来的才是作业,可以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课后细心观察一些现象或通过动手操作完成的也可以布置成作业,第二天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及动手操作的成果在课上与同学交流讨论,比比谁观察得更认真、更细心,谁做的小实验更合理、更适用,这时你就会发现平时课上不愿举手发言的同学也会争着抢着介绍自己的收获,不但实现了课程标准的相关目标,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室或家里的窗户玻璃,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双层的玻璃?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并且运用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地漏存水杯作用时,我先布置作业:由学生回家认真观察地漏存水杯的结构,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这样学生理解更清晰透彻,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参与度有所提高。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做”向“我要做”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时,只是重复布置、完成和批改作业这样的机械操作,学生会很痛苦,我们教着也很累,时间长了学生就不愿学,不愿动脑,甚至到最后厌恶这一学科。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布置与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强知识应用。因此,在教学中作业的有效布置就显得极其重要。只有我们精心、有效、合理地设计、布置课后作业,才能让学生在课后主动掌握、消化课堂知识,在减轻学生做题压力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只有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学生才能有兴趣、有时间尝试和创新,进而全面提高物理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