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英
摘 要: 语文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善于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方法,实现语文的有效教学,以此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二十一世纪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期,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论有些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效率低仍然是影响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已经成为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因此,笔者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而且是文化教学,更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的直观性能够直接凸显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语文课本中的各种情境需要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学生在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带入一个生动的画面,在这个情境中感受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此准确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感情地对课文中的文章进行朗读,在朗读的时候还可以结合图画、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将学生带进这个情境之中,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我在讲授第七册中《去年的树》这一课时,首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在朗读过程中,我设置了层层的设问,小鸟为了实现与大树的约定,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与大树约定的地方,却发现大树消失了,此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当它得知大树被拉近工厂将被锯成细条的时候,它在想些什么?当看到大树被做成火柴,来到正在用大树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前时,它又在想些什么呢?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文章中所寄托的情感。然后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配图及与之有关的极富感染力的音乐烘托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带有感情地思考如果自己是这只小鸟,那么在见到被做成火柴的大树时会对大树说些什么。在教学中学生沉浸在我的朗读和课文的内容中,当提问的时候他们会通过深思积极回答问题,每个学生都真正实现畅所欲言,学生的参与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二、“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有三难,其中汉字就是这三难中的最难。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刚接触汉字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汉字数目多、笔画多、字形相似等,对汉字的学习产生畏难心理,甚至有些小学生在学习汉字很久之后还是只会读、不会写,有些学生甚至连读都会读错,他们在这种情况之下,常常对学汉字失去兴趣。这时教师就需要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汉字教学。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自制力弱,很难老老实实地坚持45分钟,他们通常会在课堂上与小朋友交头接耳甚至是打闹。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汉字的过程中,将一个个汉字形象地称为“娃娃”,让学生对此产生亲切感,在学汉字的时候就如同在和小朋友玩耍一样,亲切的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授“一年级下册识字7”的时候,常常会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开展一些“猜一猜”、“比一比”之类的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汉字书写的时候,我不仅让学生自己动手写,还让他们动口说,即“对口令”。如在写“于”的时候,我让学生一边写一边读出这个字的笔画:横横竖勾。学习词组的时候,常常开展“找朋友”、“摘苹果”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进行的汉字的学习,不仅可以使他们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汉字上,对汉字充满好奇心,还会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发地探寻汉字的特点,真正寓教于乐。
三、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的这些事物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难以理解的。而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对词句的理解程度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多媒体,将那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直观的试听信息。我在讲授《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对“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迎上去;看见乌龟妈妈追上去;看见青蛙游过去”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只知其意,不知其用法。我就利用多媒体,截取资料中所展现的三个片段,让学生先领会画面中的三个动作的不同之处,再对此进行讲解,这样他们不仅会清楚地知道这三个词的区别还会灵活地对其进行运用,为以后的语言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不断研究新方法,掌握新技术,以此真正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浅谈[EB/OL].http://www.baywatch.cn/jiaoyulunwen/xiaoxueyuwenlunwen/74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