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忆基础知识
安徽省砀山二中新校区 武小东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苦恼:一些课程的基础知识记不住、记不准、记不牢。这就直接影响了考试成绩的提高。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阶段。从信息论观点来看,所谓记忆,也就是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这三种过程必须是有序而完整的。这里提供几种行之记忆知识的基本方法。
有意识记是指有预期的目的,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必要时,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它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识记那些不能自然而然记住的事物,必须依靠有意识记。比如,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一般说来,必须有意记忆。记忆是由感知到思维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必须通过心理活动来实现。因此,我们在记忆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时,必须开展积极的心理活动,有意识地进行记忆,否则往往就会收效甚微。
它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果以愉快的心情去记忆知识,效果肯定很好。反之,如果以痛苦的心情去记忆知识,那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同学们可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听音乐、看相声、看小品,或者获奖时的情景,我们都记得很清楚。另外,如果我们受到强有力的刺激,也会留下极其深刻的记忆。所以,我们在记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用情感记忆法,以愉悦的心情去记忆,或者采用强有力的刺激方法帮助记忆,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记住某个知识,首先要理解这个知识点。例如,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首先要理解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既包括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其次,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当然,人类的精神活动和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和载体。这样,文化的含义也就记住了。
记忆的知识必须保持,然后才能再认或回忆。再认是指曾经经历过的事物再度作用于我们时,我们会感到熟悉,确认它是以前识记过的。考试中的选择题、是非题就是通过再认来回答的。回忆是指曾经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能在头脑中重现出来。我们解答主观题时,就是通过回忆来实现的。要达到保持,进而再认和回忆的要求,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反复记忆、循环记忆,与遗忘做斗争。
一些同学反映,这个知识理解了,记住了,可是过不了几天,又忘记了。其实,这并不奇怪。根据遗忘规律,一个知识的记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特别是刚刚记住的知识,在最近几天,遗忘率是最高的。因此,对于刚刚记住的知识,我们在近几天必须再记忆一次。为什么学校要安排单元测试、期中检测、期末检测呢?就是有意识地督促同学们循环记忆。一个单元学完了,我们应该及时复习。几个单元学完了,学校安排期中检测,我们又要复习一遍。到学期结束,学校又要举行期末检测,我们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再复习一遍。这样,需要记住的知识,也就记住了。
以上提供的几种记忆方法仅供同学们在记忆基础知识时参考。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更好的方法。总之,我们应该遵循规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记忆好基础知识,为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创造条件。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