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农户休闲活动空间结构研究
——以洪湖市螺山镇为例

2016-12-01 01:12王明杰
关键词:农闲洪湖市农忙

□王 毅 王明杰



江汉平原农户休闲活动空间结构研究
——以洪湖市螺山镇为例

□王 毅 王明杰

农户休闲活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空间基础影响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乡村空间结构。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乡村发展的现实背景,以农户休闲活动的空间结构为研究论题,以洪湖市螺山镇为例,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从而了解该地区农户休闲活动的空间结构,认为农户休闲活动总体上呈现距离衰减规律,并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圈层结构模式。研究表明:交通工具对休闲空间范围选择有较大影响。同时,农户的休闲活动还受到个人的休闲空间偏好、家庭经济收入以及年龄的制约。

农户休闲活动;休闲内容;空间结构;江汉平原

中国是一个总人口和乡村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交互作用下,乡村地域人类活动已经呈现出全新的景象。目前,农户休闲活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与热点之一。西方相关研究起步较早,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一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休闲与消费的关系,开创了休闲理论研究的先河。[1]瑞典哲学家皮普尔认为,休闲作为文化基础具有价值意义。布赖特贝尔(1960)认为,人们的休闲生活在社会结构和社会方式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挑战。[2]杰弗瑞·戈尔在《你生命中的休闲》一书中以社会的视角,认为休闲行为不只是寻找快乐,还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成果颇丰。相关理论研究方面: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是提出休闲学研究的第一人。在他的著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一文中曾经提到:“‘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同步的”。[3]中国休闲研究的领军人物马惠娣女士先后撰写多篇文章,系统介绍国外有关休闲研究的成果,并分析了对我国的借鉴作用。[4]另外,季斌、刘晨晔、崔伟奇等学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对休闲现象进行研究。[5]王雅林教授是我国最早致力于休闲社会学研究的学者。由他主编的《闲暇社会学》是我国当代专门

研究休闲理论的学术著作,文章从社会学视角对闲暇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除王雅林外,还有一些学者以社会学的视角研究了休闲问题。包括孙金华、张国富提出:休闲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因此,要大力扶植休闲产业,使休闲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由上可以看出,关于休闲的社会学研究大多是基于生活实践结构研究对居民的休闲时间进行相应的研究,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在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时间利用,而很少涉及休闲作为一种日常活动本身,对居民休闲活动缺乏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6]

总体上看,国内外对休闲问题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但是用地理学的视角对休闲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从休闲活动的空间角度分析的更是寥若晨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来自北京大学时间地理学研究小组的研究,该小组分别于1995年7月、1999年7月、1998年11月对大连、天津、深圳三个城市共14个居住小区、1400户家庭实施了居民日常生活的问卷调查。此项调查建立了家庭属性、个人属性、时间利用、出行特征和时空结构五个数据库,并且利用此数据库分别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特征、日常生活活动特征、通勤活动、购物活动、休闲活动、居住空间等方面进行研究。此方法的运用主要是选择在中国典型城市,然而日常生活活动同样发生在农村,农户休闲活动属于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了解休闲活动的时空间结构特征。[7]-[14]

一、研究区域概况

洪湖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东南端,东靠武汉,南接岳阳,行政区域面积25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56万人,城镇化率37.28(2012年),是正在建设中的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螺山镇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洪湖市西南部,距离洪湖市约22公里,省道沙洪公路横贯全镇,国土面积141.4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全镇辖16个村,其中耕地面积37975亩,淡水养殖面积5万亩。2012年,全镇实现区域生产总值达5亿元。完成上级经济指标120%。其中水产总值达2.5亿元,全镇人均收入8067元,居民可支配收入过万元。“三大经济支柱”(水产经济、种植经济、打工经济)支撑全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主要从螺山镇16个村中根据离洪湖市区的远近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同从中选取三个典型村进行研究。(如图1)

图1 洪湖市螺山镇所调查区分布图

由于螺山镇村庄沿103省道分布,本文从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角度,选取新联村、中原村和螺山村三个村庄进行休闲活动对比,于2013年7月11日-16日对上述村庄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新联村位于螺山镇和洪湖市结合部,距离洪湖市区约3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18户,总人口1324人,耕地面积1196亩,以粮食种植与水产养殖为主,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3800元。该村是2013年度荆州市“三万”活动试点村,2009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村,2011年被荆州市评定为生态文明示范村。

中原村位于洪湖市城区以南约12公里,103省道贯穿全村。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620户,总人口2929人。耕地面积3260亩,水产养殖面积1950亩,林地面积400亩。是全国高产大豆示范基地核心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连续4年被省地市授予先进村,2011年被荆州市评为生态文明村,2012年被省评为生态文明村和宜居村庄。

螺山村位于洪湖市城区以南约24公里,距离螺山镇约2.5公里,距离岳阳市约50公里,

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15户,总人口1416人。耕地面积2342亩,林地面积400亩。

二、研究方法及被调查区域的农户属性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2013年7月在螺山镇选择3个典型村作为调研对象,根据问卷涉及的内容,请农户一一回答相关问题。调查的内容包括农户的基本社会属性;农户休闲活动内容;农户休闲活动采用的交通方式;农户外出休闲活动范围等。本次调研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94份,占总量的98%。本文以问卷为第一手资料,建立了农户的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核对,以此作为调研的依据。

(二)被调查区域的农户属性

本次调研选取了螺山镇三个典型村作为研究,调查的群体基本上包括了各个年龄段、各个学历层次、不同家庭收入和不同职业的人群,基本上可以代表螺山镇农户休闲的整体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调查农户的基本属性见表1。

表1 个人情况统计表

三、洪湖市螺山镇农户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

(一)休闲活动的总体特征

空间是一个基本的要素,我们也常常能够发现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往往倾向于特定的区位。另一方面,农村物质设施的分布以及本身社会经济属性,最终会影响不同农户在休闲活动的空间选择上展现出不同的偏向。这里,通过统计受调查地区农户在不同空间范围内休闲活动开展的比重(图2),来考察该地区农户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具体如下:

(1)休闲活动在空间表象上随距离而衰减,这个规律是受访问地区农户休闲活动的基本特征,自家是其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无论是农忙时还是农闲时,自家都是农户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绝大部分的休闲活动都在此进行,根据不同空间范围内休闲活动比重的统计发现,农闲时,受调查地区有43.5%的农户休闲活动选择在0~2公里内完成,在农忙时,有高达95.6%的农户休闲活动选择在0~2公里内完成。大部分农户选择在以家为中心2公里以内为休闲活动范围,一方面反映了农户对于家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反映了农户在选择休闲时趋向于便利性、群体性的特征。

(2)与农闲时相比,农忙时农户的休闲活动具有更高的随距离衰减率,因而休闲空间更为收缩。由图2可以看出,农忙时有95.6%的农户选择在离家2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休闲活动,这主要与农户的工作性质有关,农村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力的投入为主,在农忙时,农户会用一整天的时间用于劳动,只有在天气变化(如降雨、暴晒等)情况下会选择放松,但主要以在家的休闲活动为主。

(3)受调查地区农户的休闲活动在空间上呈现出相对的不连续性,但是某些空间上休闲活动相对集中。由图2可以看出,上述情况主要体现在农闲时,在离家2~5公里处出现了高峰,由于闲暇时间的充裕,农户愿意走出家门,选择在离家2~5公里的地方(如小商店,超市等人口密集的地方)用于休闲活动;同时在离家10~20公里处还出现小高峰,所调查三个村距离洪湖市的距离大概10~20公里,一部分农户在农闲时会选择去洪湖市区开展休闲活动。

(4)从交通方式的选择上,也可以间接看出所调查区农户分别于农闲时和农忙时外出休闲的空间范围。经过调查发现,无论是在农闲时还是农忙时,所调查区农户外出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农闲时占4.8%,农忙时更高达74.5%(如表2)。这说明农户在选择休闲活动上主要以自家或者自家周边为主,对应休闲活动范围表,也确实证明了所调查区农户在外出休闲的空间选择上,在0~2公里范围内的选择比例最高。

图2 农户休闲活动的空间分异特征

交通方式农闲时农忙时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步行12040.821974.5自行车5017196.5电动车10234.75217.7公交车103.400私家车124.141.4

(二)不同家庭收入农户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

前文从总的方面分析了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然而,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分布和农户社会经济地位的局限,不同农户呈现出不同的偏向。本文重点从家庭收入方面论述农户与休闲空间的联系。主要运用的是“活动频度”指标,其定义为:某一空间范围内人均开展的休闲活动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活动频度=该组样本在某一空间范围内休闲活动的总人数/样本数

由家庭收入水平可以看出,低收入家庭(20000元以下)的外出活动在0~2公里范围内频度最高,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特别是农忙时在2~5公里范围内活动频度降至为零。与此相比较,高收入家庭(100000元以上)的休闲活动在空间表象上呈现出不连续性,农忙时休闲活动主要集中在0~2公里范围内,农闲时以0~2公里范围为主,也倾向于2公里以上的活动范围,尤其是一日游的选择上,年收入在100000元以上的家庭选择去武汉的占有很大比重(如图4)。可以看出,农户休闲活动空间受家庭收入的影响,收入较高的家庭更愿意出行。

图3 家庭收入与休闲活动范围频度图

图4 家庭收入与一日游活动频度图

(三)不同场所农户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

1.自家型农户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

由图5可以看出,无论是农闲时还是农忙时选择在自家进行休闲活动的农户占有绝对比重。农忙时休闲活动频度占86.4%,选择在自家休闲活动的频度占了绝大多数,而外出型休闲活动的频度基本接近于零。说明农忙时更多的农户会选择在家里休闲放松。与农忙时相比,农闲时选择自家型的休闲活动频度占99%,比农忙时选择在家休闲活动所占比重还高,主要与农户的工作性质有关,经过调查访问后发现,农闲时农户一天的时间中除用于生理必须时间外,就是休闲时间,而农忙时有一部分农户一天之中除用于生理必须时间外,基本都在工作,没有休闲时间,所以,从总体上看,农忙时用于自家型休闲活动的频度少于农闲时。

图5 休闲活动场所分布图

2.外出型农户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

由图5我们可以看出,农忙时农户的休闲活动呈现出随距离衰减的特征,而农闲时农户的休闲活动在空间上呈现出相对的不连续状态。农忙时休闲活动除选择在自家占有较大比重外,选择其他休闲活动场所的频度均较低,基本接近于零,所以农忙时农户主要是在家进行休闲活动。与此相比,农闲时除了选择在自家进行休闲外,也出现了次高峰。其中选择在小商店进行休闲活动的频度占79.9%,广场公园占24.1%,亲友家占35.4%。经过实际调查后发现,小商店是人口相对聚集区,这里除提供生活日用品外,还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棋牌室),所以农户很愿意选择在此处休闲娱乐。广场公园也是农户选择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在村委会附近会修建适当的场所方便农户休闲,尤其是晚上18点到20点,农户会选择在这里聊天、跳广场舞、下棋等。农村与城市相比,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亲朋好友、邻里之间联系较为密切,很多农户会选择在休闲时走亲访友、聊天打牌,所以在休闲频度上出现次高峰的现象。

从一日游出游活动情况分析(如图6),只有14.63%的农户在农闲时会选择出游活动,有85.37%的农户不愿意在农闲时选择一日游。在选择一日游的农户中有5.10%选择去岳阳,而大约有4.08%、3.40%、2.04%的农户选择去武汉、荆州和洪湖。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农户在选择一日游作为休闲活动的人数还比较保守,更多的农户会选择留在本村休闲,这与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年龄结构很有关系。家庭收入充裕,并且有私家车的农户很愿意在农闲时带着全家人出去旅游,而家庭收入较少的农户只选择留在本村;年龄结构较小的家庭很有外出旅游的愿望,而年龄较大的家庭不愿意外出旅游。

图6 一日游出游活动情况

(四)不同地域农户休闲活动圈层结构

1.中原村农户休闲活动圈层结构

中原村农户农忙时休闲活动按照距离衰减规律,而农闲时的休闲活动存在着相对的空间不连续现象。这种休闲活动的空间分异使得在以自家为中心的不同距离的空间范围内集中了不同类型和比重的休闲活动,从而形成了以自家为中心的“五圈层二集中带”的休闲圈层结构图。(图7)

圈层I——0~2公里(包括自家),农户日常休闲活动场所,集中了61.7%的休闲活动;

圈层II——距家0~5公里,主要的休闲活动空间,集中了76.5%的休闲活动;

圈层III——距家0~10公里,基本的休闲活动空间,集中了80.5%的休闲活动;

圈层IV——距家0~20公里,主要的外出休闲空间,集中了100%的休闲活动;

圈层V——距家20公里以外,一日游出游范围,基本没有农户选择在此休闲。

单位(%)0~2公里2~5公里5~10公里10~20公里20以上公里农闲时61.714.8419.50农忙时91.94.72.70.70

图7中原村休闲活动的空间结构模式

圈层:

圈层I——0~2公里(包括自家),农户日常休闲活动场所;

圈层II——距家0~5公里,主要的休闲活动空间;

圈层III——距家0~10公里,基本的休闲活动空间;

圈层IV——距家0~20公里,主要的较长距离外出休闲空间;

圈层V——距家20公里以外,一日游出游范围;

A——10~20公里,次级集中带;

B——2~5公里,较次级集中带;

中原村农户农闲时的休闲活动主要集中在圈层I——0~2公里的范围内,是农户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是在自家邻里和附近的小商店里聊天、打牌等休憩活动,可以说0~2公里范围的圈层里构成了中原村农户日常休闲活动的强集中休闲区。并且,由于中原村农户休闲活动在空间表现上呈现出不连续特征,在整个空间上形成两个休闲活动的集中带:

第一集中带——10~20公里,本带内的活动集中强度较高,主要集中了19.5%的休闲活动,是农户主要的较长距离外出休闲带,农户选择主要的交通方式是电动车、公交车,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购物,主要的目的地是洪湖市。

第二集中带——2~5公里,较次级集中带,主要集中了14.8%的休闲活动,农户选择主要的交通方式是自行车、电动车,主要的休闲方式是打牌、聊天。

2.新联村农户休闲活动圈层结构

新联村农户农忙时的休闲活动开展遵从距离衰减规律,但是农闲时休闲活动存在着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这种休闲活动的空间分异形成了以自家为中心“四圈层一集中带”的休闲圈层结构图。(图8)

圈层I——0~2公里(包括自家),农户日常休闲活动场所,集中了37.3%的休闲活动;

圈层II——距家0~5公里,主要的休闲活动空间,集中了95.5%的休闲活动;

圈层III——距家0~10公里,基本的休闲活动空间,集中了100%的休闲活动;

圈层IV——距家10公里以上,基本没有农户选择在此休闲。

单位(%)0~2公里2~5公里5~10公里10~20公里20以上公里农闲时37.358.24.500农忙时946000

图8 新联村休闲活动的空间结构模式

圈层:

圈层I——0~2公里(包括自家),农户日常休闲活动场所;

圈层II——距家0~5公里,主要的休闲活动空间;

圈层III——距家0~10公里,基本的休闲活动空间;

圈层IV——距家10公里以上,较长距离外出休闲空间;

A——距家2~5公里,强集中休闲活动带;

新联村农户农闲时的休闲活动主要集中在圈层II——0~2公里的范围内,是农户日常的休闲活动场所,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是在自家邻里、附近的小商店里聊天、打牌等休憩活动,可以说0~2公里范围的圈层里构成了新联村农户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休闲区。并且,由于新联村农户休闲活动仍然呈现相对的空间不连续状态,在整个空间上形成一个休闲活动的集中带:

第一集中带——2~5公里,本带内的活动集中强度高,主要集中了58.2%的休闲活动,是农户主要的外出休闲带,农户选择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步行、自行车和电动车,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购物、打牌、跳舞,主要的目的地是洪湖市。

3.螺山村农户休闲活动圈层结构

螺山村农户农忙时休闲活动遵照距离衰减规律呈现,而农闲时的休闲活动存在着相对的空间不连续现象。这种休闲活动的空间分异使得在以自家为中心的不同距离的空间范围内集中了不同类型和比重的休闲活动,从而形成了以自家为中心的“五圈层一集中带”的休闲圈层结构图。(图9)

圈层I——0~2公里(包括自家),农户日常休闲活动场所,集中了43.6%的休闲活动;

圈层II——距家0~5公里,主要的休闲活动空间,集中了94.9%的休闲活动;

圈层III——距家0~10公里,基本的休闲活动空间,集中了97.5%的休闲活动;

圈层IV——距家0~20公里,主要的外出休闲空间,集中了98.8%的休闲活动;

圈层V——距家20公里以外,只有1.3%的农户选择在此休闲。

单位(%)0~2公里2~5公里5~10公里10~20公里20以上公里农闲时43.651.32.61.31.3农忙时1000000

图9 螺山村休闲活动的空间结构模式

圈层:

圈层I——0~2公里(包括自家),农户日常休闲活动场所;

圈层II——距家0~5公里,主要的休闲活动空间;

圈层III——距家0~10公里,基本的休闲活动空间;

圈层IV——距家0~20公里,较长距离外出休闲空间;

圈层V——距家20公里以外,一日游出游范围;

A——距家2~5公里,强集中休闲活动带;

螺山村农户农闲时的休闲活动主要集中在圈层II——0~2公里的范围内,是农户日常的休闲活动场所,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是在自家邻里、附近的小商店里聊天、打牌等休憩活动,可以说0~2公里范围的圈层里构成了螺山村农户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休闲区。并且,由于螺山村农户休闲活动在空间上呈现出不连续状态,在整个空间上形成一个休闲活动的集中带:

第一集中带——2~5公里,本带内的活动集中强度高,主要集中了51.3%的休闲活动,是农户主要的外出休闲带,农户选择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步行、自行车和电动车,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购物、打牌、跳舞,主要的目的地是螺山镇。

四、结论

农户休闲活动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并于农户家庭属性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在洪湖市螺山镇农户休闲活动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户休闲活动的一般特征:

第一、总量特征:休闲活动在空间表象上随距离而衰减,无论是农忙时还是农闲时,自家都是农户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受调查地区农户的休闲活动在空间上呈现出相对的不连续性,但是某些空间上休闲活动相对集中。从交通方式的选择上,无论是在农闲时还是农忙时,所调查区农户外出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从家庭收入水平来看,低收入家庭(20000元以下)的外出活动在0至2公里范围内频度最高,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而高收入家庭(100000元以上)的休闲活动在空间表象上呈现出不连续性。从不同场所农户休闲活动的空间表象上看,无论是农闲时还是农忙时选择在自家进行休闲活动的农户占有绝对比重。

第二、区域差异:中原村农户农忙时休闲活动按照距离衰减规律,而农闲时的休闲活动存在着相对的空间不连续现象,形成了以自家为中心的“五圈层二集中带”的休闲圈层结构图。新联村农户农忙时的休闲活动开展遵从距离衰减规律,但是农闲时休闲活动存在着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异上形成了以自家为中心“四圈层一集中带”的休闲圈层结构图。螺山村农户农忙时休闲活动遵照距离衰减规律呈现,而农闲时的休闲活动存在着相对的空间不连续现象,形成了以自家为中心的“五圈层一集中带”的休闲圈层结构图。

[1]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 Brightbill, C. (1960).The challenge of leisur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3] 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41-48.

[4] 马惠娣.休闲产业应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J].未来与发展,2000(8):29.

[5] 季斌.休闲:洞察人的生存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5):54-57.

[6] 柴彦威,刘志林.中国城市的时空间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 柴彦威,李峥嵘.时间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人文地理,2000(6):54-59.

[8] 王宁.略论休闲经济[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9] 王雅林.城市休闲-上海、天津、哈尔滨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的考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82-183.

[10] 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评述[J].社会学研究,1995(4):41-48.

[11] 王雅林.迈向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与人文、社会发展[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6(1):122-128.

[12] 王雅林.生活方式社会学:回顾与反思[J].学习与探索,1990(1):33-38.

[13] 柴彦威,刘志林.中国城市的时空间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4] 柴彦威,李峥嵘.时间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人文地理,2000(6):54-59.

2015-11-25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 泰安,271000

王毅(1986- ),女,山西汾阳人,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研究。

F328

A

1008-8091(2016)01-0053-09

猜你喜欢
农闲洪湖市农忙
农忙
农闲时节农产品销售跑出“加速度”
乡村的乐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忙托儿所(1949—1957)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智慧农机 让农忙不再忙
玉米收割机农闲时节的维护保养
农忙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Efficient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川南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川南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