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国前的人民军工

2016-12-01 03:23马晓荣
中国军转民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兵工兵工厂步枪

■ 马晓荣

新中国建国前的人民军工

■ 马晓荣

中国近、现代史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尊严。一个红色政权,一个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只有实现“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才能保卫土地革命成果和红色政权,夺取武装斗争的更大胜利。

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明确指示“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

从1927年8月到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难曲折的斗争中发展并达到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十年期间,党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转变。期间我们党先后领导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海陆丰等近百次的起义,各地工农武装和工农红军为了武装工农群众和红军战士,纷纷组织兵工生产。这一时期的兵工生产是根据地兵工厂的萌芽。生产规模一般很小,设备简陋,分散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只能制作大刀、长矛、土枪、土炮。

1931年9月,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缴获了大批枪支。为适应工农武装斗争的蓬勃发展,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江西省兴国县莲塘区官田村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10月,中央红军官田兵工厂成立,吴汉杰任厂长,张健任政治委员;工厂开始设枪炮、弹药两科,后来在两科的基础上发展为三个厂:枪炮厂、弹药厂、杂械厂。自成立到1933年上半年的一年多时间里,工厂共计修配步枪40000余支、迫击炮100多门、山炮2门、机关枪2000多挺,翻造子弹400000余发,制造地雷5000多个、手榴弹60000余枚,鼎盛时达到300余人,为装备红军狠狠打击敌人做出了贡献。中央红军官田兵工厂的创建,标志着我党领导的综合性大型兵工厂的形成和兵器工业的开端,被誉为人民兵工的源头和国防工业的摇篮。

随着以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为代表的全国农村根据地的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反“围剿”的胜利,又促进了兵工厂的发展。至1934年,各根据地先后建立的兵工厂(所)约有80个,兵工工人累计达10000余人。兵工厂除了修复大量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武器装备外,还制造了大量的复装枪弹、手榴弹和炮弹等,在历次反围剿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兵工厂对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兵工建设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周恩来同志赞扬说:“这支兵工队伍创立了有史以来的空前成绩”。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大量丢失,各根据地的兵工厂、修械所全面精简整编,化整为零。一部分人员随红军开始了长征,另一部分则随各军区和游击队在艰苦条件和环境中坚持战斗。

1935年12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军委总供给部成立,下设军事工业局(简称军工局),并将陕甘宁根据地的杨砭兵工厂与贺家湾兵工厂合并,加上长征过来的一些兵工人员,重建了中央红军兵工厂——中央军委总供给部兵工厂,后发展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它是一座既制造机器,又生产手榴弹、掷弹筒弹和火炸药的综合性兵工厂,是陕甘宁边区的第一家兵工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吴起镇参观这家兵工厂后称赞道:“不论他们生活多么原始简单,但至少是一种健康的生活,自由、尊严、希望,一切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他们是在为自己和中国工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根据中央指示,各抗日根据地纷纷在敌后因地制宜,从修械所开始建立起不同规模的兵工生产组织。陕甘宁、晋绥、太行、晋察冀、晋冀鲁豫、华东、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兴办了一批小型兵工厂,如黄崖洞兵工厂、茶坊兵工厂、柳沟铁厂、山西省五台县跑泉村修械所等,除修复步枪、冲锋枪,还复装子弹、迫击炮弹和制造地雷、手榴弹、炸药等弹药,并且设计制造了小型迫击炮,第一支马步枪就在这时诞生,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1945年初,各抗日根据地拥有兵工厂130个,职工近20000人。在8年抗战中,生产的手榴弹近4500000枚,地雷200000个,子弹7800000发,长短枪1.10000支,枪榴筒、掷弹筒6300具,各种口径迫击炮900余门,为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思想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的爱国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奔赴各抗日根据地,其中不少加入了人民兵工的行列,绝大部分都担任了行政或技术领导,大大提高了各兵工厂的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使人民兵工从以修配武器为主进入到修配和制造相结合的新阶段。

在《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42年5月1日,日军出动50000余人,7000000余辆汽车和大量坦克、飞机,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式的大‘扫荡’。日军在占领区筑碉堡1753个,修铁路、公路8300多公里,挖封锁沟、筑封锁墙4186公里,把冀中抗日根据地分割成2670个小块。日军这次大规模‘扫荡’给冀中抗日部队、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造成惨重伤亡。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领导军民坚壁清野,并利用四通八达的地道网,顽强地同敌人展开反‘扫荡’斗争。冀中八路军大部主力转向敌人侧后,乘虚袭击敌人据点和交通线,策应内线斗争;以一部主力,配合地方武装,带领各地游击小组,高度分散,坚持内线斗争。抗日军民生死与共,依托村落,以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作战方式,顽强地战斗。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斗争,共作战270余次,毙伤日、伪军10000余人,保存了主力和地方武装的大部队,使日军消灭冀中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企图破产。“面对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蚕食’,敌后军民展开了艰苦的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各部队加强敌情侦察,及时掌握敌人动态,广泛进行政治动员,大量制造和储备手榴弹、地雷等战斗武器,从思想、物资等方面做好反‘扫荡’的准备” ;“华北敌后的广大群众,还就地取材,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地雷,展开灵活多样的地雷战。有时在村内外埋设地雷,炸得来犯之敌血肉横飞,使得其余敌人不敢贸然进村入户进行劫掠;有时把地雷埋到日军碉堡的旁边,炸得敌人心惊胆战,防不胜防。”

兵工厂在抗日战争中冲破各种残酷“扫荡”和“蚕食”,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大量生产武器、弹药的“战斗”,有利地支持、支援了抗日战争;还以武器的创新制造,使抗日战争中的人民战争打出了地雷战等独具特色的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党史中的记载显示了人民兵工的威风,发扬和传承了人民兵工的优良传统。

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报告指出:“从整个形势看来,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蒋介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目前这个斗争表现为蒋介石要篡夺抗战胜利果实和我们反对他的篡夺的斗争。”因此,党的方针是: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阻止内战”;另一方面,必须对蒋介石可能发动的全面内战切实做好相应的准备,“有了准备,就能恰当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为了能够挫败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争取自卫战争的胜利,实现国内和平,中共中央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确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富有远见的方针和政策。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先后在延安和河北西柏坡召开兵工会议。特别是河北西柏坡的华北兵工会议,对全国各解放区的兵工生产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兵器工业继续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不但要努力生产,满足当前的需要,还要为全国解放后的兵工发展做好长远打算。1945年9月,长江以南的兵工厂及新四军其他兵工厂遵照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集中在苏北成立了华中军区军工部,兵工厂从主要为战争服务转向着重为根据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同时华北、东北组建了一批新的兵工生产基地,以防事态突变。

1947年夏、秋之交,解放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在决战前夕,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1947年召开兵工会议,制订兵工建设方针,部署兵工生产任务,为大决战作物质准备。各地兵工部门以“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高举“一切为了前线”,“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的战斗口号,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产竞赛,使军工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都有了提高。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兵工不仅能生产单兵武器,而且已具备了批量制造大中口径迫击炮、山炮等攻坚性武器弹药的能力,为战略反攻阶段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提供了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武器装备。

解放战争中,兵工部门共生产各种枪弹66400000发,炮弹12600000发,手榴弹23300000枚,无烟药1350000斤,炸药8050000斤,有力地支援和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刘少奇同志称赞:“你们生产的军火对打败蒋介石是起决定作用的,是胜利的决定条件之一。”朱德同志赞扬:“兵工工业是工人阶级贡献革命的伟大事业。”

人民军工例证1:抗日根据地的枪械工业

中共晋察冀边区兵工厂的枪械制造。晋察冀区抗日基地首创于1937年11月。1938年从五台召集几个工人在阜平成立一个修理班,只是修理各部队的旧枪。以后从二、三分区调来工人和机器(元车),在四月间才成立修城所,全为铁机木铅,四月到七月间,有工人六十余名。此时不仅修理旧枪,并装配步枪(一八五)支。1938年11月,晋察冀军区供给部第一修械所及大官亭修械所先后制出了七九步枪。仿造义大利圆栓盒子八音子手枪及7.63厘米手枪。1939年12月军事生产报告:第一所制造马步枪、手枪和修枪。每月可制刺刀2000把,手枪5支。第二所以刺刀为主,也制三五支手枪。每月可制刺刀1000把,手枪5支。第三所制造马步枪和左轮。第四所修枪和制造左轮。第三、四所,每月可修枪445支,制左轮4支。第六所制造手榴弹和迫击炮弹,自1940年初改称连。一月,一、三、四连开始造二七式捷克式马步枪、机枪,材料是平汉铁路的铁轨,用来制这枪筒、节套、枪栓和子弹匣。1948年春,晋察冀边区工业局第五管理处改为55兵工厂,下属8个分厂。大官亭修械所 是冀中军区供给部修械所,创始于1938年5月,是冀中地区最早成立的一个综合性兵工厂。1938年5月,人民自卫军在河北省安平县北黄城村的修械所,制出第一把仿中正式的二七式步枪,因为是民国27年制成,故称二七式。

中共晋绥边区兵工厂的枪械制造。晋绥边区兵工厂是在红军第二方面军修械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37年随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修械所。1938年12月,转移到静乐县徐沟,在修械所中有多位来自太原兵工厂的工匠,因此开始自制步枪。由于机器缺乏,因此全部用手工锻造,没有材料,使用轨道钢代替,经过半年的时间,于1939年7月仿造成功7支中正式步枪,口径7.92公厘,使用折合式三梭式刺刀。1939年9月,120师修械所在研究过日式,捷克式,白朗宁式和哈其开式轻机枪之后决定仿造哈其开式轻机枪,成功制出2挺。1939年12月阎锡山与八路军决裂,新军归入八路军序列。120师由师长贺龙率领,于1940年2月由晋察冀返回晋西北,接收晋西北新军修械所等,转移至佳县牛沟成立120师修械厂,时有职工约200余人,于五一劳动节时,生产出厂30支步枪,该年贺龙46岁,为了祝贺其生日,该步枪被定名为四六式。是年除修理枪械外,还生产四六式步枪112支。

中共陕甘宁边区兵工厂的枪械制造。中共陕甘宁边区兵工厂吴起镇红军兵工厂,于1936年迁到延安,厂址设在离延安城15里南方的柳树店。因此又称为柳树店兵工厂。1938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军工局)在延安机场附近北山坡的山沟里成立,接管了柳树店兵工厂。1938年2月,沈鸿带着他的机器到达延安,为自行制造枪械建立了基础。1938年4月25日,步枪由刘贵福、孙云龙等合力制造成功。该枪仿自捷克式步枪,枪管较三八式为短,枪托使用核桃木,刺刀是三梭形,不用时固定反贴在枪托下方。在该年五一展览会中获得特等奖, 刘贵福、孙云龙被选为劳动英雄。枪制成后没有命名,展览会人员将其称之为无名式马步枪,从此定名,后来又称为新七九。1935年5月,军工局为了扩大步枪的生产,决定将东厂独立建厂,成立军工局二厂,以生产步枪为主,并承担各厂机器修配。厂址设在安塞县与志丹县交界处的郝家岔村。大部分的生产机器由一厂负责,二厂则改造一些普通机器成为专门机器,制出了拉来复线机、看眼机、校直机等,这些制造及测试,花了一年的时间,到了1940年6月才完成步枪试产。但是材料来源也是极大的困难,大部分由各部挖掘沦陷区的铁轨,然后用手工打成坯件再进行加工。撞针的弹簧实在无法生产,只好到西安等地透过地下组织购买。1940年7月开始正式生产,但是经常停工待料,到了1941年年底停产时,一共只生产了130支,供给中央警卫团使用。1942年6月二厂并入温家沟第一兵工厂,孙云龙被调往晋绥边区支援。刘贵福已于1940年调往晋冀豫根据地,后来继续研发,制成了八一式79口径步枪。

1940年9月,全面改制八一式步枪。八一式马步枪由刘贵福于1940年参照汉阳式,捷克式及三八式,由他在延安军工局时制出的无名式马步枪基础上发展而出。该枪较一般步枪短,但较马枪长,口径79公厘,全重3.36公斤。“枪是由汉阳造步枪厂经若干次改造,做出八一式步枪,后来准备改成捷克式的机柄。因生产量少而暂且不改了。”(生产数量如下图)

修改的设计有:屈枪改成了退子勾,枪架薄弱易毁,打火机打不响的毛病。步枪造了新型的六五大退子勾,汉(韩)麟春式的步枪。校正了过去汉阳式退子勾易毁坏的毛病与汉(韩)麟春式容易滑机的毛病。八一式步枪有生产图纸及样板,发到各生产兵工厂,一共生产了8700支,是所有中共抗日根据地中产量最大,生产质量较好的步枪,达到零件可以互换的程度。但是仍受原料来源的限制,其材质并不很好。目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尚有实物展出。

人民军工例证2:50兵工厂“偷”得美军无后坐力炮

无后坐力炮是美国海军少校戴维斯于1914年发明的,“但真正大规模运用,是二战期间美军在太平洋上的硫磺岛。”现年82岁的火炮专家郑光宇介绍,“这种炮威力大,1200米的射程可穿透75毫米钢板,当时中国还造不出来。”

抗战结束后,美军一个观察团携一门57无后坐力炮来到50兵工厂,并在广阳坝试炮显摆,“当时李式白厂长就下了决心:一定得把它偷过来!”所谓“偷”,其实就是对它悄悄测绘,57炮长1.25米,有28个零件,我们只用了一晚上,就将它全部测绘完毕,美国人喝高了,竟浑然不知。1948年,该炮在50兵工厂试制成功。

产品1939 1940 1941 1942 1943步枪9673360 1736642400连发短枪911单发短枪450屈枪1432

1950年,中央决定和平解放西藏,我军进藏部队第18军急需装备无后坐力炮,刘伯承和贺龙专程来到50兵工厂,要求生产28门。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段君毅、副部长万里亲自到厂督战,“工厂按时完成任务。这28门炮送到进藏部队后,在昌都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放西藏立了功。”

抗美援朝期间,50兵工厂又接上级命令:除生产57炮外,抓紧研制75毫米无后坐力炮,以对付美军坦克。郑光宇说,75炮射程达2200米,能穿透美军80毫米-100毫米装甲,“它发射的聚能破甲弹,靠高温和高压射流烧穿钢板!”50兵工厂接命令后,全厂总动员,加班加点,总计生产2000多门无后坐力炮送朝鲜前线,成为我军作战的有力武器:志愿军38军用它在朝鲜松骨峰打出了“万岁军”军威,战士们称它叫“万岁炮”;志愿军15军在上甘岭用它打得虎虎生威,并成就15军此后改制为全军唯一的空降军。

(作者单位:中航惠阳螺旋浆集团公司)

猜你喜欢
兵工兵工厂步枪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步枪口径之争(下)
未来兵工厂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AR—7救生步枪现代版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兵器工业的关怀与嘱托
步枪成长相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