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雄鹰的铁骨柔情
—— 记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丁其洪

2016-12-01 03:23
中国军转民 2016年11期
关键词:雄鹰高精度高原

■ 郑 婕

航天雄鹰的铁骨柔情
—— 记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丁其洪

■ 郑 婕

作为基层一线科研人员,他不忘曾经许下的航天报国的誓言。从事科研工作17个年头,丁其洪承担了多个国防重点型号任务,所承担的课题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及中电科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个头不高,喜欢微笑,还略微带那么点腼腆,除了天生具有杀伤力的温柔一面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所研究员丁其洪给大家的深刻印象是他“冷酷”的一面,那就是航天雄鹰般的铁骨。

作为基层一线科研人员,他不忘曾经许下的航天报国的誓言。从事科研工作17个年头,丁其洪承担了多个国防重点型号任务,所承担的课题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及中电科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作为8511所赴藏试验队队长,他不忘航天雄鹰的责任与使命。不平凡,因为试验队连续7年共20次登上海拔4900米以上的西藏雪域高原,爬冰卧雪、战天斗地,挑战生命极限;不平凡,因为他们长时间与雄鹰相伴,与牦牛为伍,被称为“在雪域高原生活时间最长、吃苦最多、完成任务最出色”的团队;不平凡,更是因为傲视冰雪,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品质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赞扬,科技成果填补了我军多项空白。

科研路上,披荆斩棘

大学毕业之后,丁其洪来到8511研究所工作,便一身扑在科研事业上。身为多个课题的项目组长及学术带头人,他负责完成了20多个研制项目,涉及经费上亿元。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任劳任怨,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圆满完成了十几项指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的项目研制工作,交付产品性能稳定可靠,赢得了用户单位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2013年,丁其洪在负责多个产品研制工作的同时,又接到了某重大项目研制任务。该项目任务量大、技术难度高、周期紧,从项目开题到验收交付仅有短短8个月的时间,在常人看来,任务按时完成几乎没有可能。

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丁其洪在任务交叉严重的情况下,有效协调多个部门同事,合理安排不同项目进度,化压力为动力,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了该项目的研制任务。

项目通过验收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大家奔赴外场。这期间,他不知放弃了多少节假日及休息时间,更是顾不上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

丁其洪负责的项目很多都需进行大量的外场试验工作,无论是在寒冷缺氧的雪域高原,还是在酷热难耐的东南沿海,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一次在深山里考察,山里的毒虫很多,人若是被咬到,轻者痒痛难忍,重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为了完成考察任务,他只能把袖口裤脚扎紧,忍着酷热完成测试。

这些苦在普通人看来可能难以忍受,但在丁其洪的身上简直是家常便饭。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艰苦的环境面前,他身上所体现的那股不怕吃苦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同事及用户。

丁其洪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注重总结,还不忘及时将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身边的年轻同志。在他的培养带领下,一批年轻人逐渐成长为所里的骨干力量,并成为多个重点型号任务的项目负责人。

航天雄鹰翱翔雪域高原

西藏是生死搏斗的战场,这里虽没有硝烟,但随时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从内陆到西藏的人,最强烈的印象首先就是由于高海拔引起的高原反应。在高原工作,最难过的还是身体关。海拔上升到4000米,空气含氧量还不到平原的一半。一提起高原反应,绝大多数人就会心之战栗。头疼、恶心,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大脑反应迟钝。严重的话,伴有感冒,会并发肺水肿、脑水肿,将有生命危险。对于8511所的赴藏试验队员来说,这种切身体会他们一辈子也忘不了。

作为试验队队长的丁其洪曾带队或作为试验队成员奔赴西藏十多趟,多得时候一年就要去四五趟,每次都要在高海拔地区待上半个月甚至一个多月。

2010年9月,试验队初到高原,用户单位担心大家的高原反应,准备好了氧气瓶和各种药物。初到高原的丁其洪头疼的厉害,感觉胸口喘不过气来。但他坚持不吸氧,笑着说:“一吸氧就会产生依赖性,挺过去就习惯了。”为了能在大雪封山之前完成试验任务,经过短暂的休整后,第一批试验队员直奔高海拔山头。

尽管在出发前的一段时间,所里为赴藏试验队员做了体检,并提前服用了一些药物。但是高海拔所带来的强烈高原反应给每个试验队员都来了个下马威,头疼、流鼻血几乎是每个人必须抗过的那几关。当个别队员甚至出现了抽搐、痉挛和昏迷的严重病状时,丁其洪果断决定大家兵分两路,一部分队员想办法将病号送往医院,另一部分队员上山执行任务。

当时所在的地区是西藏一个边境县,人口仅有两万多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最好”的医院,其实只有简单的一两间房子,一个医生。

情况十分紧急,时间就是生命。在丁其洪的带领下,试验队联系车辆,采取连续对开,两边接力的形式,连夜奔波四、五个小时终于在凌晨两点赶到了县城医院,经过会诊,医院向试验队下发了病危通知书。在危急时刻,队长丁其洪显得非常冷静。他悄悄地收起了病危通知书,一面向所里汇报情况,一面请求医生想尽一切办法全力抢救。而当病号的病情刚有好转,已经40多个小时没合眼的丁其洪,忍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又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试验地。

高原复杂多变的天气及常年累月刮的大风大大增加了试验难度。在试验队员的登山途中,由于天气时雪时晴,经常是车开到一半就再也开不上去了。为了赶进度,大家只能徒步上山,在雪山上负重爬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缺氧环境下人体机能下降费劲不说,由于雪太厚,常常是深一脚浅一脚,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大跟头。从驻地到工作地虽说只有200多米的距离,每次丁队长都主动要求背几十斤重的装备器材,这么短的距离有时要“走”一个半小时。十几米高的防风罩顶上是圆弧形的球面,球顶寒风凛冽,人根本就站不稳,而安装几十公斤重的设备又需要一步一喘的爬上稳定性差、又窄又险的软梯。“我先来”,丁队长一马当先地爬上扶梯,挂好安全绳,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为了节省时间,尽早完成任务,丁其洪带领大家放弃了住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山下,主动要求住在阵地的帐篷里。丁其洪以身作则,亲自上阵安装天线,爬高台、架设备。他身体瘦弱,却毫不含糊地带领队员顶风冒雪工作。晚上,丁队长还不停地向大家嘘寒问暖,时刻关心着每一个队员的身体状况。不停给大家加油鼓劲,他的乐观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艰苦的环境锻炼人,也能赢得信任,这话一点不假。当航天雄鹰凯旋的时候,用户单位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发来感谢信,表达了对赴藏试验队的由衷谢意。

“我们要像雪域高原上那一只只雄鹰一样,目标就是下一座高峰。”对于多次获得各项荣誉,他总是轻描淡写,心存感激,不忘感谢他的团队。丁其洪爱岗敬业、顽强刻苦的精神宛如一面闪光的旗帜,他用不懈的努力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后标营路35号8511研究所)

打通实验室到生产应用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高精度定时设备问世

近日,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制成功并交付高精度定时设备,该设备内置铯原子钟,与外频标铯钟同步后,10小时之内同步偏差精确到小于5纳秒,设备将10个小时之内自主保持时间。

该设备支持多频率基准信号输出,时差测量结果的实时显示,可接收全球导航系统信号模块参考时间信息,在参考丢失时具有输出连续高精度的时间信号的能力,内置电池,可保证外部供电掉电后1小时内正常工作。为了满足搬运的需求,并且保证技术指标,在运输过程中,在四个角绑定弹簧内置减振结构进行减震,防止振动对内置铯原子钟产生影响。

所有的守时钟组都需要高精度的定时设备,这是调整相位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高精度频率和相位测量设备在无线电通信、交通提速、深空探索、卫星导航、精确打击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高精度的频率测量和相位比对设备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项目负责人于航介绍道:“设备顺利研制成功和203所技术积累是分不开的,在此之前我们已对双混频时差和相位微跃技术在理论上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并研制成功了国内首台高精度相位微跃计,这是计量科研项目产品转化的结果。”203所通过常年技术积累,实现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应用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党明朝吴巍)

猜你喜欢
雄鹰高精度高原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基于Niosll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的研究
高精度PWM式DAC开发与设计
高精度PWM式DAC开发与设计
高抗扰高精度无人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
郐振明 (国画)《雄鹰》
康巴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