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中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既要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又要考虑现今中职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逐步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等诸方面实施变革。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类课程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是否适应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即能否适时适量地培养出规格对路、质量上乘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同时,职业教育同其他职业教育一样,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是职业教育目标取向的两大主要依据,而作为实现教育目标手段的课程所承担的作用至为重要。因此,课程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职业教育现面临一场重大全面的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已全面行动起来了,原有的职教培养模式已远远不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用人需求。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课程,在复合型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课程评价体系,以使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走出困境,开辟自己特有的生存空间。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传统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中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诸方面均应“改版”。
一、课程改革 指导理论与理论借鉴
培养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学生,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为依据。我们主张建立以“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以“模块结构”理论实施课堂教学;以“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并综合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统筹教育。
1.建立以“能力本位”的课程观
“能力本位”指的是把能力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及指导理想。能力本位,大致有三种能力观:①任务本位能力即操作技能,②一般素质,能适应生活及处理事情的能力,③整合的能力观即为综合素质,包括以上两点。
设有计算机类课程的专业依据此所建立的课程,为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模式,即原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者之间,实际上在突出操作技能能力基础上也要注视培养一般素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比如,文化课开设书法、公共礼仪、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多元化的课程模式,虽然表面上分为三大类课程,但实际教学中都是相互融合的,比如文化课中有专业知识,专业课中也讲究理论相辅。
2.以“模块结构”理论实施课堂教学
职业教育,是面向岗位能力、培养高质量应用人才的教育。其教学体系应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育人特色。教师应把根据不同技能模块综合之后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和与岗位相关的法纪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即横向体系。以此形成的能力课程,学生学了就能应用,能用、会用、管用,能够真正形成岗位能力。根据模块教学的特点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改变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原有的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学科课程体系,形成政治文化模块、工具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四大类新的行动课程体系。以岗位需求选择模块项目的学习,形成岗位——模块——项目的行动课程体系,遵循够用即可,实用为主的原则。
3.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建立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领域中传统的书面考试,只是考察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与“言语语言智能”,而无视于其它几种独立于这两种智能之外的智能。对于职业教育,依上“能力本位”论述,即使学生在操作技能不是很好,但如果一般素质的培养良好,同样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职教学生时,并加以多方面来评价学生。因此,这种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学生,从而形成新的更加符合实际,同时也更加能够激励学生,单元的突出可以进行激励从而获得多元的发展。
在计算机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其它优点进行肯定,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在学科成绩认定上以多方式来综合,如考核、竞赛、作品、实习、态度等。
4.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来统筹教学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既满足和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要为人才的拓潜性、发展性、创新性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在教育上所施加的影响,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职业以“就业为导向”促使职业教育要注重现在,即培养现时适应社会能用的技能人才,但教育也要面向未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因此,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加入理论及应知内容的学习,在教学上也重视理论的讲述及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改革
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就业培训”,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的培养任务就由职业学校来完成,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并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在为一个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应用及时代发展需求的中等技术工人。但反观分析现有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问题:专业定位不准、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无一技之长等等,直接的后果是:学生在工作单位上手慢,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就业困难。中职计算机及应用等课程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中职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作为基本原则,培养的是技能型的计算机行业蓝领,具备计算机领域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社会竞争力。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文秘行业:能进行计算机办公软件及办公设备的使用,需求量大;要求女生多,并对个人素质要求较高。
(2)计算机网络:以熟练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为主.掌握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3)图形图像处理:以熟练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操作能力为主,来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技术员。
(4)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n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网站制作员。
(5)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员。
(6)电脑硬件网络:熟悉电脑硬件,能进行局域网的安装及硬件的组装维护,也能进行常用软件的使用。各企事业、电脑公司等对这类人才需求较大,可以从事电脑管理维护、服务、销售等工作,但必须掌握过硬的技能水平。
另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称为中职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新型培养方式。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上班。
订单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确立核心技能,突出核心技能的教育、培养和提高,把核心技能教学放在中心地位、主体地位。然后,根据岗位需求,确定其他非核心技能、非核心能力的教育、培养和提高,比如,相关专业技能的学习、相关能力的培训。再如,相关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包括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为本,举纲张目,以此来构建订单教育的教学体系,确立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三、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
以三年制网页制作专业为例,在前两学年,每学期用3至4周时间在机房进行网页制作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网页制作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具体安排为:
第一学期,进行WindowsXP应用基础教程、中英文打字、五笔字型录入的强化训练,使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60字以上。
第二学期,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静态网页,并对办公软件Office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加强提高,使其在做静态网页时,用更多的软件来美化网页。
第三学期.进行网页制作的重点突破,学习基本的VBScript语言来制作动态网页,并开设VB程序设计等课程来加强学生学习编程的能力。
第四学期.在这个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里,主要是加强学生制作动态网页的能力,也就是深入学习VBScript语言。在最后用4个周的时间,学生分小组在机房制作一个完整的、专业化的网站,最终上交的这个网站就是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最后一学年学生到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课程的改革
长期以来.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中职课程体系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如: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等等。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舍弃《汇编语言》、《Qbasic语言程序设计》、《组成原理》、《磁盘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教学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学校可以集中优秀教师主要放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作补充等等。学生每修完一科,可在指定时间到网上参加考试,如获通过则取得相应的学分。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
1.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
如果这门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技能为主,平时技能考核占60%.期末技能考核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理论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加实践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以技能考核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20%.平时技能总评和技能考核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20%。
2.采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
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下只要学生修完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如果学生在三年在校学习期间没有修够学分,也可以在外工作期间回校补修,只有修够学分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到毕业证。在弹性学制下学生学习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必须要学习的一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而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自己学习的课程,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来获得学分。这种考核制度充分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着想的教学方针。
3.采用多渠道的学分来源
学生不仅通过学习来获得学分。而且还可以通过其它渠道得到学分。比如说:获得“优生优干”、在全国、全区比赛中获得名次等等,这些都可以获得学分奖励。这样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能够使同学们有一种争优、创优的良好学风。
七、教师培训与提高
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开展改革的同时,师资队伍也应得到相应提高。
1.“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适用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由此决定了职业学校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能适应这个需求。
何谓“双师型”教师,其内涵可归纳为:①具备与本专业同系列的技术职称或岗位资格(技能)证书。②虽没有取得实际工作领域专业技术职称,但具有了实际专业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素质;或已具有实际工作领域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到校任教且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可借鉴其他省市对“双师型”教师的取证作出标准:
A、国家高新技术高级证书(图像、网页、编程、办公等)。
B、国家计算机综合等级考试三级(含三级)以上证书。
C、信息产业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级(含中级)以上证书。
2.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学生三年级顶岗实习时,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带班指导,同时安排时间参加具体技能实践,在实际岗位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结合社会创办的计算机行业实体,承接计算机行业相关业务,由计算机专业教师协同解决,在具体业务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且大有文章可做。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也只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相互配合。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中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只有我们认识了自己。认识的市场,认识了学生,我们才会给自己找到一条成功之路.才能让我们的计算机专业也真正的热起来。
作者简介:
刘兴(1973.12.9~),贵州安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安顺城市服务职业学校,计算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