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聪硕 林超英 崔 健 张 梅 杨双琪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互联网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高聪硕林超英崔健张梅杨双琪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都对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做出了部署。中国在当下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信息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为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服务。进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农村文明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我国城镇与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均衡。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因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应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而在新时期,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国家也积极提倡“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突破以往文化设施与服务对象之间“最后一公里”的束缚和制约,使农民也能够体验到互联网等新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与喜悦。
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习近平同志曾谈道: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现如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了我国的各行各业。农村地区的互联网也发展了起来,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较2014年底增加1 694万人,增幅为9.5%。习近平同志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然而我们在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的同时,不能忽视农民群众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我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知识的培训,对农民群众进行现场的示范和讲解,增强农民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以便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
1929年9月,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自古以来,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限制导致我国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城乡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都很不平衡。“十三五规划”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市支持农村,带动农村社会的发展,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我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还比较匮乏,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不完善。以下将以河北省为例研究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河北省社会发展更是有着较大的影响。河北省在2011年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0.29%,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位,年人均文化事业费9.78元,全国排名倒数第一位。2012年开始河北省加大了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但进行公共文化建设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河北省虽是文化大省,但河北省要想逐步从文化大省转化为文化强省,就要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投入。
2.2城乡之间公共文化建设不均衡
河北省财政投资1 000多万元,升级改造河北大戏院;投资900多万元建设河北美术馆;投资4亿多元建设河北博物馆;投资1亿元建设河北图书馆[1]。虽然省政府加大了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但资金大都投入到了城镇的公共文化建设中,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仍然没有改进。据统计,2010年河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263.43元,人均消费支出1 0318.32元,文化服务消费1 001.01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9.7%;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957.98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 844.92元,文化消费支出200.25元,仅占生活消费支出的5.02%[2]。
由此看出,农民的文化支出远远低于省内平均水平,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仍需政府的资金投入支持。文化基础设施的落后势必会减慢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整个农村社会的进步,不符合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3.1促进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互联网+公共文化”,可以促进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3.2加快推进电子政务
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3]。虽然在现阶段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发展的还不太均衡,但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数字化的方式将城镇中的优质资源传递给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在受场地、资金等限制的条件下,可以逐渐建立数字图书馆。民众可以使用数字阅读服务更快速便捷的获取信息,逐渐提升自己。在我国,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如国内第一个综合性的、跨系统的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2009)和国内第一个公益性的网络图书馆—丽水市网络图书馆(2008)等。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既节省了场地,又可以让农村群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借阅图书,而且能够获得城市中的各种优质资源。其他省份可以借鉴其建设过程中的经验,逐步建立省内的数字图书馆,实现将中心城市的图书资源通过数字图书馆的方式同步到农村地区,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不久的将来会给农村地区带来更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促进农村地区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汉发.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繁荣发展态势[N].经济日报,2008-03-04.
[2]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经济年鉴(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 www.cac.gov.cn/2016-04/25/c_1118731366.htm.
[4]陈红梅,王强,孙佐权,等.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与保障[J].图书馆学刊,2013(1):57-59.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05-74-2
收稿日期:2016-4-30
基金项目: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602120405);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603120414);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201601022)。
作者简介:高聪硕(1994-),女,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林超英(1958-),男,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Internet of Rural Public Culture Service Construction
Gao CongshuoLin ChaoyingCui JianZhang MeiYang Shuangqi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 063000)
Abstracts: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promo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and achieving the social harmony.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and the"Thirteenth Five Year"Planning for both made a deploymen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Internet+"action plan.China currently uses the Internet 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to achieve"Internet+public cultural service"which will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mpacts.
Key Words: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Internet;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