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俊 黄文锋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3)
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路径
高俊黄文锋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引擎,为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河南省高新区以自主创新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为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河南省共建设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1家,其中包括郑州、洛阳、安阳、南阳、新乡、平顶山、焦作7家国家级高新区和14家省级高新区。近年来,河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全省高新区按照“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总体部署,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为目标,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高新区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新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形成,并出现了产业聚集式发展态势。
目前,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中,以医药产业,软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通信设备产业为主体。近年来,全省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远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占所在地区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加。高新区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改变了城市的形象,成为当地自主开发、产业发展、引智引资和对外展示的热点。到2015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已成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郑州高新区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业”五大主导产业,区内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30%。软件产业,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新材料产业,集中了郑州市80%以上的超硬材料骨干企业;生物医药产业,集中了郑州市80%以上的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高新区还聚集了25个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4个,省级工程中心12个,市级工程中心9个。2014年全年实现GDP201.4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5亿元,增长25.9%[1]。
洛阳高新区发展医药研究,生物工程,特种装备等行业,建设了高科技城。洛阳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7家;拥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219家,占全市总量的40%,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8家,省级64家。
安阳高新区确立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方向,建立了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全省首批创新型示范产业集聚区和省级知名品牌示范产业集聚区。
新乡高新区确定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医药2个工业产业和1个现代服务业的“2+1”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并以此进行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
南阳高新区依据自身产业基础,确立了防爆装备制造、光电智能显示终端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和新材料、现代物流、水科技三大新兴产业。
平顶山高新区发展了上海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平顶山园区项目,河南神通塑胶工业园项目,鑫茂源新型建筑材料项目,飞宇汽贸城项目,飞宇智能电网电气配套项目。
各地高新区依靠本地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先进项目,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引领转型升级、增强竞争优势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了工业生产总值的和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使高新区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
2.1高新区总体规模偏小
2014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超过3万亿元,上海张江示范区超过1万亿元,武汉东湖高新区总收入突破了8 000亿元,而河南省6家国家级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之和仅有7 165亿元,尚不及其中一家。
2.2区域产业布局分散
外省先进高新区均居于所在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而在河南省部分城市规划中,城市新区建设和高新区发展方向严重偏离,力量分散。高新区的发展缺乏严谨的科学论证和整体规划。很多高新区都在发展相同的产业领域,不仅造成资源配置的重复和浪费,而且也容易出现无序竞争,导致各高新区特色不突出,很难进一步做大做强。要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契机,在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上,通过产业纽带提升每个高新区各自的特色定位和优势选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高新区发展新格局。
2.3高新区产业集聚度不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不高、没有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不足。2014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占武汉市的比重超过50%,而郑州高新区仅占郑州市的20%左右。高新区“缺少”政策支撑。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促进,离不开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历史条件下,在尚无既定模式、成熟经验可以移植和遵循时,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就是要通过政策的先行先试,取得经验,进而逐步推广。此外,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除了通过税收杠杆促进高新区的发展外,更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支撑高新区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政策体系,通过优化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保证大批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2.4高新区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目标指向上存在“缺失”
政府受区域竞争压力和短期政绩需求出发,注重对产业和经济规模的考核,片面追求GDP的规模与增长速度,对与技术研发、项目孵化和科技创新等投入大、见效慢的指标重视不够,使高新区的发展面临困境。
经过近20年的建设,全省高新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全省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要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围绕“经济转型、方式转变”这一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稳中求进,持续提升,开拓创新。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现代化新城区、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1加强统一领导,创新管理体制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高新区的领导和支持。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新区集中布局,把高新区真正建设成为河南省的创新高地,建设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精简高效和服务型政府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建立有利于高新区发展的科学高效的新型管理体制。按照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新部署,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统筹协调,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改革措施。积极推进“一区多园”建设,由高新区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
建立与完善政策落实督办机制,全面落实好国家和地方的已有政策,加强政策的探索和创新力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政策。
3.2优化高新区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开放合作
营造创业环境,加强对高新区的领导和统筹规划,支持高新区建设科学管理体制和高效灵活的创新机制。加强对外开放合作,鼓励对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引进转化省(境)外先进技术和成果以及合作开发的项目,财政应给予补助。对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要给予科研资金资助。省特设岗位的聘用人才,政府应提供津贴。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建立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促进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优势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主动参与国际经济与产业竞争。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
3.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
创新驱动的首要目标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达到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抓住重点,形成合力。就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经济转型发展【2】。
高新区均要建设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机构是高新区创业服务体系的核心,对新培育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大学科技园,省财政应给予资金扶持。要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众创空间,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配套支持。对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团队创办企业给予创业资助。
要努力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使其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基本力量。要扶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空间。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创制,提高技术主导权与市场控制力,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3.4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在高新区布局发展的统筹机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高新区的主导产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产业创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国际竞争格局的前瞻性趋势研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产业定位。统筹协调、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研究和制定支持细分领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
高新区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着力完善产业链条,每个高新区选择一个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发展重点,编制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突出区域发展优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技术、项目、企业、人才的培育与引进,以及对产业示范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
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加速进驻,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载体作用,以整合技术资源为基础,制定相关政策,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入、培育和发展。
3.5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高新区要培养具有超前意识、创业精神、善于开拓、既懂技术又懂经济和市场的复合型高素质创业人才。培养创业人才,造就一支科技企业家队伍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关键。要培养善于发现和培养了解科技产业化规律、具有国际先进管理知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以实施“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百人计划”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人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和评价机制。在重点领域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吸引战略科学家及其团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有高端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领衔的高科技创业团队。引进和培养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和技术思维的投资者、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落实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普惠性政策,吸引更多的省内外人才进入高新区创业和就业。优先支持高新区内企业建立省级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并按政策给予扶持。加大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特别要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领军人才,促进科技创业者向企业家转变。
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造就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保障并完善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工作条件,对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高新区财政给予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并在子女入学、住房购置等方面放宽户籍限制条件,予以妥善安置和照顾。为科技人才提供优良的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建立健全人才配置、人才流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等机制,充分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创新人才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政府购买人才公共服务的制度。
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建立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制度,对在创新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权激励。
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允许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在不影响本职工作和单位权益的条件下到企业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允许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3】。
3.6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强化高新区目标考核
高新区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立科研设施、仪器开放共享激励机制,向全社会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壮大技术交易市场。
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列入对各市、县的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从创新的经济价值方面对全省高新区进行年度考核与测评。重点支持高新区加快创新体系、孵化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河南省高新区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河南省各个高新区一级指标排名近几年都有所提升,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郑州高新区排名提升至第10位;洛阳高新区排名第17位,继续位居于全国前列。新乡高新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排名明显提升,从第73位提升至51位,提升了22位。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郑州高新区从第36位提升至第20位;洛阳高新区从第56位提升至第31位。
高新区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尽全力把科技创新拼上去。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现代化新城区、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参考文献:
[1]王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建设研究[J].创新科技,2015.
[2]肖文圣.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及驱动力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3).
[3]河南政府网.河南省科技厅解读河南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新政[EB/OL].http://www.henan.gov.cn/hdjl/system/2015/07/17/ 010570342.shtml,2015.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05-24-4
收稿日期:2016-4-30
基金项目:2013年河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32400410073)。
作者简介:高俊(1980-),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黄文锋(1966-),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Development Path of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in Henan Province
Gao JunHuang Wenfeng
(Hen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Zhengzhou Henan 450003)
Abstract:Innovation driving is the driving force and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for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driving development strategy,the high-tech zone in Henan province focuses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optimiz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and deepens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Improving th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enhancing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high-tech zone,have brought new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Henan province.
Key words: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innovation driving;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